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18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包括电机组件、泵头组件、进水壳,电机组件底部安装泵头组件,电机组件外侧安装进水壳,进水壳将水由电机尾部引流并通往泵头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主轴,主轴向下伸出电机壳并连接至泵头组件,电机壳外侧安装进水壳,泵头组件包括叶轮和泵壳,叶轮位于泵壳内部且由主轴竖直悬臂安装,泵壳上端端口为入流口,叶轮入流口朝上,泵壳上端面与进水壳连接。上部进水壳由上往下依次包括入流段、隘口段、扩张段和整流段,入流段上端敞开作为整个潜水泵的进水口,整流段下端与第二进水壳连接。主动地在潜水泵进水流道上营造气泡生成与溃灭区域,水流的强烈扰动大大增强对流换热效果,有效控制潜水泵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潜水泵
,具体为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
技术介绍
潜水泵大量应用在水处理、区域短程水体汇总输送场合。潜水泵需要电机供能,电机运行时会散发较多的热量,虽然通常意义下认为,潜水泵置于水中,散发的热量可以被水带走而不需要考虑电机散热问题,但是,某些特定场景下,电机的发热仍然会对电机产生影响,例如泵送的介质就是较高温度的介质,传统的潜水泵入流口设置在泵头底部且是吸上流动,电机表面只是与周围水体静止接触,很容易形成近壁高温层,在电机发热严重时,不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影响使用性能。电机的发热不能够有效处理的话,虽然有时不会引起短时故障,但是,长期运行会影响电机寿命,进而导致整泵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包括电机组件、泵头组件、进水壳,电机组件底部安装泵头组件,电机组件外侧安装进水壳,进水壳将水由电机尾部引流并通往泵头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主轴,主轴向下伸出电机壳并连接至泵头组件,电机壳外侧安装进水壳,泵头组件包括叶轮和泵壳,叶轮位于泵壳内部且由主轴竖直悬臂安装,泵壳上端端口为入流口,叶轮入流口朝上,泵壳上端面与进水壳连接。水流自进水壳入流,入流流量全部从电机电机壳壁面流过,有利于带走电机表面的热量,叶轮入流口朝上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轴向力平衡,在叶轮运行时,由于叶轮与水作用力产生的轴向力是朝向叶轮吸入口的,所以,本申请叶轮吸入口朝上,可以让水体流动产生的轴向力与转子部件整体的重力进行平衡,减少转子部件轴承位置处的负载。泵壳出流口对接出水管,底部安装底座进行支撑,底座或者电机组件的顶面作为对外的连接位置,例如潜水泵常用的便于调整安装深度的耦合式安装。主轴上可以设置若干个轴套来调配轴向尺寸和便于加工转子部件的安装尺寸,在后续论述时,轴套可与主轴具有同等意义。进一步的,进水壳分为第一进水壳和第二进水壳,第一进水壳和第二进水壳均为回转体结构,第二进水壳中央下端面与泵壳相连接,第二进水壳上端面与第一进水壳连接,第一进水壳与电机壳连接支撑起电机组件;第一进水壳由上往下依次包括入流段、隘口段、扩张段和整流段,入流段上端敞开作为整个潜水泵的进水口,整流段下端与第二进水壳连接。第一进水壳的形状分段改变了入流水体的流动状态,水体由入流段流入,在隘口段流速显著增大,根据流体力学相关原理可知,在此处的水体压力减小,减小至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时,就会析出气泡,这也是泵叶轮发生汽蚀的原因,但是,在本申请中,就是利用这一现象,隘口段生成的气泡簇往后续流动,在扩张段流速逐渐减小,压力升高然后气泡溃灭,气泡溃灭显著扰动周围水体,使得沿电机壳表面流过的水流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增大水流对于电机壳的降温效果,应当注意的是,潜水泵置入到很深的井底时,周围水压很大,液体流经隘口时可能也无法降压至该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所以,本申请的潜水泵如果要发挥气泡增强散热效果的功能,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潜水泵安装在水表面下方不深的位置处,具体地,可以是潜水泵耦合安装并随着井内水位而调整安装深度。作为优化,在第一进水壳中,使用圆滑过渡的波浪形状代替扩张段。波浪形的管段可以让水体在电机壳外不断地降压生成气泡和升压破灭气泡,气泡的不断生成与溃灭扰动水体增强对流换热系数。潜水泵还有诱导轮组件,第二进水壳带有环形分流结构,第二进水壳上端径向外侧设置排砂通道,第二进水壳上端中心区域为入流通道,排砂通道下端通往潜水泵周围水体,入流通道导向泵壳上端入流口,诱导轮组件设置在主轴上,高度位置上,诱导轮组件位于第一进水壳内,诱导轮组件将进水水流旋流增压通往第二进水壳。诱导轮组件即如名称意义,是泵中常用的改善泵叶轮吸入条件部件,诱导轮虽然具有很好的汽蚀性能,但是,这是以牺牲做功效果换来的,所以,泵的核心做功部件仍然是泵壳内的叶轮,本申请中,诱导轮组件不仅是增压改善整机汽蚀性能的部件,还有一个作用是旋转进水壳内的水体,旋转起来的水体以离心作用分离水中的砂尘颗粒杂物,让这些颗粒物积聚往排砂通道内,并在排砂通道的末端排出装置外。进一步的,入流段入口处设置倾斜的进水滤网。进水滤网过滤掉大型杂物和砂石。进一步的,排砂通道末端设置单向膜瓣。单向膜瓣结构只允许第二进水壳往外排出物质,阻止排砂通道成为进水流道,单向膜瓣由上往下的排出应当具备一定的开启力,这部分开启力在最优化的情况下应当是这样的:排砂通道积攒较少的沙粒时不开始,当积聚地较多,排砂通道范围内物质平均密度显著大于水时,由自身重力顶开单向膜瓣完成排砂。进一步的,诱导轮组件包括安装板和诱导轮叶片,安装板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安装板径向外侧设置诱导轮叶片,安装板与主轴之间通过摩擦式传动或摩擦结构实现转速差异。诱导轮叶片不需要以主轴转速运行,不然诱导轮组件会消耗掉大量的主轴功率,在前文已经论述过,诱导轮效果不高,在满足叶轮汽蚀性能时,不需要增大诱导轮的运行速度,本申请在安装板和主轴之间没有直接设置键传动等刚性传动,而是通过摩擦式的形式传递扭矩,主轴转速较高时,由于诱导轮叶片旋转时周围水体对其有旋转阻力,所以,摩擦传动传递的力矩如果小于这一旋转阻力,则诱导轮叶片无法全速旋转,而只能以低于主轴转速的速度旋转,达成差速运行。从诱导轮组件改善叶轮汽蚀方面讲,不需要诱导轮具有较大的转速,满足使用即可,但是,从过水流量上看,有时是需要提高诱导轮的转速的,即,将更多的功率使用到诱导轮上而减少叶轮上获得的功率,这种情况主要是在环境水温较高,电机发热较严重的场合下调配的,在此种场景下,电机的降温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从提高进水壳过水流量而不提高叶轮过水流量上考虑,泵头组件只处理常规的流量,诱导轮提高运行速度,让更多的水流进入入流段,多出来部分的水流由排砂通道排出,这部分水流只需要克服较短的沿程阻力,只需要诱导轮提供较小的功率即可实现流动,多出来的这部分流量也用于冷却电机壳,主要思路是,电机所提供的功率略微增大一部分无效功率(因为这部分功率没有用于将水泵送从出水管排往后续),略微增大的无效功率用于鼓动潜水泵周围水体冷却电机壳。进一步的,诱导轮组件还包括公转齿轮、主轴齿轮、调位螺母、弹簧、摩擦环,安装板下表面向下伸出导柱,安装板下表面还设有止转孔,公转齿轮套设在导柱上,公转齿轮和安装板下表面之间设有弹簧和摩擦环,弹簧将摩擦环下表面抵紧在公转齿轮上表面,摩擦环上表面还向上伸出至少两根细杆插入止转孔内;主轴齿轮传动安装在主轴上,主轴齿轮一端通过弹簧抵紧主轴轴肩,一端通过调位螺母轴向限位;主轴齿轮和公转齿轮为锥齿轮并啮合连接,主轴齿轮锥尖朝上,公转齿轮锥尖朝下。本结构是一种具体的摩擦差速传动的结构形式,摩擦发生在公转齿轮和摩擦环的接触面上,安装板、诱导轮叶片和摩擦环具有共同的转速,主轴齿轮具有与主轴相同的转速,公转齿轮具有公转转速和自转转速,当摩擦环与公转齿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包括电机组件(1)、泵头组件(2)、进水壳,所述电机组件(1)底部安装泵头组件(2),电机组件(1)外侧安装进水壳,所述进水壳将水由电机尾部引流并通往泵头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11)、主轴(12),所述主轴(12)向下伸出电机壳(11)并连接至泵头组件(2),所述电机壳(11)外侧安装进水壳,所述泵头组件(2)包括叶轮(21)和泵壳(22),所述叶轮(21)位于泵壳(22)内部且由主轴(12)竖直悬臂安装,所述泵壳(22)上端端口为入流口,所述叶轮(21)入流口朝上,泵壳(22)上端面与进水壳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包括电机组件(1)、泵头组件(2)、进水壳,所述电机组件(1)底部安装泵头组件(2),电机组件(1)外侧安装进水壳,所述进水壳将水由电机尾部引流并通往泵头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壳(11)、主轴(12),所述主轴(12)向下伸出电机壳(11)并连接至泵头组件(2),所述电机壳(11)外侧安装进水壳,所述泵头组件(2)包括叶轮(21)和泵壳(22),所述叶轮(21)位于泵壳(22)内部且由主轴(12)竖直悬臂安装,所述泵壳(22)上端端口为入流口,所述叶轮(21)入流口朝上,泵壳(22)上端面与进水壳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壳分为第一进水壳(31)和第二进水壳(32),所述第一进水壳(31)和第二进水壳(32)均为回转体结构,第二进水壳(32)中央下端面与泵壳(22)相连接,第二进水壳(32)上端面与第一进水壳(31)连接,第一进水壳(31)与电机壳(11)连接支撑起电机组件(1);
所述第一进水壳(31)由上往下依次包括入流段(311)、隘口段(312)、扩张段(313)和整流段(314),所述入流段(311)上端敞开作为整个潜水泵的进水口,所述整流段(314)下端与第二进水壳(3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进水壳(31)中,使用圆滑过渡的波浪形状代替扩张段(3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自动降温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还有诱导轮组件(4),所述第二进水壳(32)带有环形分流结构,第二进水壳(32)上端径向外侧设置排砂通道(321),第二进水壳(32)上端中心区域为入流通道(322),所述排砂通道(321)下端通往潜水泵周围水体,所述入流通道(322)导向泵壳(22)上端入流口,所述诱导轮组件(4)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卫兵吴刚米勇陆秀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