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18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5
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该泵体组件包括主轴(1)、法兰、气缸(3)、滑片(4)和转板(12),主轴(1)包括凸部(2),多个滑片(4)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凸部(2)上,法兰、气缸(3)、滑片(4)和凸部(2)围成压缩腔(10),转板(12)安装在主轴(1)上,并随主轴(1)同步转动,气缸(3)的轴向高度为a,凸部(2)的轴向高度为b,转板(12)的轴向高度为c,其中a≥b+c。根据本申请的泵体组件,能够降低泵体组件的旋转部件轴向高度,使得泵体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有效减小泵体组件的整体体积,便于实现压缩机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该压缩机排气结构的主轴滑片安装部与法兰之间设置转板,转板与主轴固定连接,转板覆盖整个泵体内腔与气缸、主轴、滑片形成数个压缩腔,通过主轴滑片安装部上的斜切口和转板上的孔形成排气通道,并在转板上设有排气阀。这种结构优点在于能避免阀片出现疲劳损坏的问题,提高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提高压缩机最高制冷量。然而该压缩机排气结构的转板设置在法兰内,转板底部与气缸形成转动密封,导致泵体的旋转部件高度较高,整体体积较大,而为了配合转板的安装,法兰的轴向高度也需要增加,使得泵体组件的整体结构不够紧凑,体积加大,不利于实现压缩机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能够降低泵体组件的旋转部件轴向高度,使得泵体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有效减小泵体组件的整体体积,便于实现压缩机的小型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泵体组件,包括主轴、法兰、气缸、滑片和转板,主轴包括凸部,多个滑片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凸部上,法兰、气缸、滑片和凸部围成压缩腔,转板安装在主轴上,并随主轴同步转动,气缸的轴向高度为a,凸部的轴向高度为b,转板的轴向高度为c,其中a≥b+c。优选地,0.01mm≤a-b-c≤0.2mm。优选地,转板的直径为e,凸部的直径为f,其中e=f。优选地,转板的外圆与气缸的内圆之间具有最小间隙δ,其中δ的取值范围为0.005~0.5mm。优选地,转板的直径为e,凸部的直径为f,其中e>f,气缸对应于转板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避让槽与转板的形状相适配,避让槽的轴向高度大于或等于转板的轴向高度。优选地,凸部对应于每个压缩腔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排气通道,法兰上开设有第二排气通道,转板上对应于第一排气通道设置有第三排气通道,第三排气通道处设置有排气阀组件,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三排气通道连通,第三排气通道在压缩腔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与第二排气通道连通。优选地,第一排气通道从凸部的外圆周延伸至与该第一排气通道相对应的第三排气通道处。优选地,第一排气通道位于凸部朝向转板的端面上;或,第一排气通道为斜孔,斜孔从凸部的外周壁延伸至凸部朝向转板的端面;或,第一排气通道为斜切槽,斜切槽从凸部的外周壁延伸至凸部朝向转板的端面。优选地,转板包括板体、内环和外环,内环、外环和板体之间形成环形槽,内环套设在主轴外,并与主轴之间密封配合,外环设置在板体的外周侧,第三排气通道位于外环的内周侧,滑片穿过板体和外环,并将环形槽分为多个排气腔,排气腔与压缩腔一一对应设置。优选地,内环的外周壁设置有阻隔筋,阻隔筋从内环的外周壁延伸至滑片,阻隔筋与滑片相配合,将相邻的排气腔间隔开。优选地,法兰包括上法兰和下法兰,上法兰和/或下法兰与凸部之间设置有转板。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泵体组件,该泵体组件为上述的泵体组件。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泵体组件,该泵体组件为上述的泵体组件。本申请提供的泵体组件,包括主轴、法兰、气缸、滑片和转板,主轴包括凸部,多个滑片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凸部上,法兰、气缸、滑片和凸部围成压缩腔,转板安装在主轴上,并随主轴同步转动,凸部对应于每个压缩腔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排气通道,法兰上开设有第二排气通道,转板上对应于第一排气通道设置有第三排气通道,第三排气通道处设置有排气阀组件,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三排气通道连通,第三排气通道在压缩腔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与第二排气通道连通,气缸的轴向高度为a,凸部的轴向高度为b,转板的轴向高度为c,其中a≥b+c。在本申请中,由于泵体组件中作为旋转部件的凸部和转板的总高度小于或等于气缸的总高度,因此可以使得凸部和转板完全设置在气缸的高度范围内,无需对法兰结构进行改造,使得旋转部分的结构集中在气缸高度范围内,因此有效降低了泵体组件的旋转部件轴向高度,使得泵体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无需额外增加法兰的轴向高度,从而有效减小泵体组件的整体体积,便于实现压缩机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分解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转板与气缸配合结构图;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主轴去除转板后的立体结构图;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主轴的分解结构图;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转板的立体结构图;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分解结构图;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图;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转板与气缸配合结构图;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气缸的立体结构图;图11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剖视结构图;图12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主轴去除转板后的立体结构图;图13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主轴去除转板后的剖视结构图;图14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主轴去除转板后的立体结构图;图15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主轴去除转板后的剖视结构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主轴;2、凸部;3、气缸;4、滑片;5、上法兰;6、下法兰;7、第一排气通道;8、第二排气通道;9、第三排气通道;10、压缩腔;11、排气阀组件;12、转板;13、避让槽;14、板体;15、内环;16、外环;17、阻隔筋;18、排气腔;19、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1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泵体组件包括主轴1、法兰、气缸3、滑片4和转板12,主轴1包括凸部2,多个滑片4沿周向间隔设置在凸部2上,法兰、气缸3、滑片4和凸部2围成压缩腔10,转板12安装在主轴1上,并随主轴1同步转动,凸部2对应于每个压缩腔10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排气通道7,法兰上开设有第二排气通道8,转板12上对应于第一排气通道7设置有第三排气通道9,第三排气通道9处设置有排气阀组件11,第一排气通道7与第三排气通道9连通,第三排气通道9在压缩腔1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与第二排气通道8连通,气缸3的轴向高度为a,凸部2的轴向高度为b,转板12的轴向高度为c,其中a≥b+c。在本申请中,由于泵体组件中作为旋转部件的凸部2和转板12的总高度小于或等于气缸3的总高度,因此可以使得凸部2和转板12完全设置在气缸3的高度范围内,无需对法兰结构进行改造,使得旋转部分的结构集中在气缸3的高度范围内,因此有效降低了泵体组件的旋转部件轴向高度,使得泵体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此外,由于转板12完全设置在气缸3的高度范围内,并未占用法兰空间,因此无需额外增加法兰的轴向高度,能够从整体上降低增加转板12之后的泵体组件的总体轴向高度,有效减小泵体组件的整体体积,便于实现压缩机的小型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法兰、气缸(3)、滑片(4)和转板(12),所述主轴(1)包括凸部(2),多个所述滑片(4)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凸部(2)上,所述法兰、气缸(3)、滑片(4)和凸部(2)围成压缩腔(10),所述转板(12)安装在所述主轴(1)上,并随所述主轴(1)同步转动,所述气缸(3)的轴向高度为a,所述凸部(2)的轴向高度为b,所述转板(12)的轴向高度为c,其中a≥b+c。/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1)、法兰、气缸(3)、滑片(4)和转板(12),所述主轴(1)包括凸部(2),多个所述滑片(4)沿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凸部(2)上,所述法兰、气缸(3)、滑片(4)和凸部(2)围成压缩腔(10),所述转板(12)安装在所述主轴(1)上,并随所述主轴(1)同步转动,所述气缸(3)的轴向高度为a,所述凸部(2)的轴向高度为b,所述转板(12)的轴向高度为c,其中a≥b+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0.01mm≤a-b-c≤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2)的直径为e,所述凸部(2)的直径为f,其中e=f。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2)的外圆与所述气缸(3)的内圆之间具有最小间隙δ,其中δ的取值范围为0.005~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2)的直径为e,所述凸部(2)的直径为f,其中e>f,所述气缸(3)对应于所述转板(12)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13),所述避让槽(13)与所述转板(12)的形状相适配,所述避让槽(13)的轴向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转板(12)的轴向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2)对应于每个压缩腔(10)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排气通道(7),所述法兰上开设有第二排气通道(8),所述转板(12)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7)设置有第三排气通道(9),所述第三排气通道(9)处设置有排气阀组件(11),所述第一排气通道(7)与所述第三排气通道(9)连通,所述第三排气通道(9)在所述压缩腔(10)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时与所述第二排气通道(8)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强万鹏凯何洋扶峥罗发游任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