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0873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其中,筑堆方法包括:首先,利用排土机执行双侧堆料步骤S1,其中,使用排土机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两侧连续堆料,以形成第一堆浸单元,其中,第一堆浸单元包括堆料形成的两个并列料堆,且在两个并列料堆之间留有安全距离,以形成夹在两个并列料堆之间的谷底部;下一步,执行移设步骤S2,其中,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分别从谷底部的两端移出,然后,分别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移至形成另一第二堆浸单元的场地;下一步,执行步骤S3,即重复执行双侧堆料步骤S1和移设步骤S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具有履带的排土机进行筑堆,可一次移设双侧堆料,减少移设频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
技术介绍
堆浸是一种用溶液喷淋金属矿堆,使之渗透并溶解出有用成分,再将富液集中回收的金属冶炼工艺,多用于大规模、低品位的铜矿、铀矿等。其中,将经破碎后的金属矿石均匀铺摊在堆浸场的工序称为筑堆。根据矿山规模的大小和堆浸场距离破碎站的远近,常用的筑堆设备包括装载机、推土机、自卸卡车、布料机等。装载机和推土机筑堆只适合小规模生产。大吨位矿用自卸卡车可用于大规模矿山,但轮胎对矿堆的压实作用会影响浸出率,且卡车筑堆的经济性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大而显著下降。专用的桥式布料机是一种多履带行走的桁架钢结构,其上有带式输送机和卸料车,特别适合大面积、形状规则的矩形堆浸单元筑堆,其缺点是造价昂贵、无法在不规则地形筑堆、对操作人员水平要求高。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其可消除或至少缓解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全部或部分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其可包括双侧堆料步骤S1和移设步骤S2。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具有履带的排土机进行筑堆,可一次移设双侧堆料,减少移设频次。相比于排土机的常见应用场合,例如露天矿表土排弃和尾矿库筑坝,堆浸场筑堆可需要更频繁的单元间转场,即移设。因此,为提高堆浸场筑堆中的设备使用率,可需要尽量减少移设频次和移设周期,因此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构思是使用排土机沿移设胶带机双侧上排筑堆,留出移设胶带机安全距离以形成谷底部,移设时排土机和移设胶带机可分别从两端移至下一堆浸单元。在此强调,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用术语与本领域中各种科技术语的通常含义、各种技术词典、教科书等中定义的专业术语的含义一致。为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其中,所述筑堆方法包括:首先,利用排土机执行双侧堆料步骤S1,其中,使用排土机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两侧连续堆料,以形成第一堆浸单元,其中,第一堆浸单元包括堆料形成的两个并列料堆,且在所述两个并列料堆之间留有安全距离,以形成夹在所述两个并列料堆之间的谷底部;下一步,执行移设步骤S2,其中,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分别从谷底部的两端移出,然后,分别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移至形成另一第二堆浸单元的场地;下一步,执行步骤S3,即重复执行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和所述移设步骤S2。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可包括:在所述的使用排土机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两侧连续堆料、以形成第一堆浸单元步骤之前,可将经破碎后的矿石在筑堆的第一端侧通过第一卸料车从主胶带机转移至第一移设胶带机,其中,第一移设胶带机初始可位于第一堆浸单元的第一中心线位置。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并列料堆可包括第一甲料堆和第一乙料堆,并且,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可包括先形成第一甲料堆,然后形成第一乙料堆。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可包括:在所述的使用排土机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两侧连续堆料、以形成第一堆浸单元步骤的过程中,排土机的堆料宽度范围可略小于第一堆浸单元的1/2宽度,以在第一甲料堆与第一移设胶带机之间留出第一间距、以及在第一乙料堆与第一移设胶带机之间留出第二间距,其中,第一间距和出第二间距可一起形成所述安全距离;优选地,第一堆浸单元的宽度设计为60m~100m。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可包括:在所述的先形成第一甲料堆步骤的过程中,排土机与第二卸料车可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一侧边,沿着第一移设胶带机的顺向方向,向与第一端侧相对的第二端侧行走。进一步地,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可包括:在所述的先形成第一甲料堆步骤的过程中,排土机可行走和堆料至第一甲料堆的第二端侧,在第二端侧可预留出排土机和第二卸料车的移车空间,然后,排土机可绕过第一移设胶带机的头站,移至第一移设胶带机的另一侧边,以准备形成第一乙料堆。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可包括:在所述的形成第一乙料堆步骤的过程中,排土机可在第一乙料堆的第二端侧预留出头站的移设空间,然后可与第二卸料车一起沿移设胶带的逆向方向行走并堆料。进一步地,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可包括:在所述的形成第一乙料堆步骤的过程中,排土机可行至第一乙料堆的第一端侧,并可预留出排土机和第二卸料车的移车空间,其中,移车空间的长度可大于排土机和第二卸料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同时,主胶带机停止供料。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设步骤S2还可包括:在所述的“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分别从谷底部的两端移出,然后,分别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移至形成另一第二堆浸单元的场地”步骤中,在第二堆浸单元的第二中心线处可预先备置用于第一移设胶带机的替代中间架;以及可将第一移设胶带机拆卸,再可将排土机和拆卸后的第一移设胶带机的各部件分别从谷底部的两端移出,并分别移至第二堆浸单元的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进一步地,所述的将第一移设胶带机拆卸步骤可包括破断第一移设胶带机的胶带,拆卸第一移设胶带机的头站、尾站及初始中间架。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设步骤S2还可包括:在所述的“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分别从谷底部的两端移出,然后,分别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移至形成另一第二堆浸单元的场地”步骤中,可将头站从第二端侧预留的移设空间移至第二堆浸单元的第二端侧,并可位于第二堆浸单元的第二中心线上;可将初始中间架拆散,然后可将拆散后的初始中间架的各构件从谷底部中依次移出,继而从第一端侧和第二端侧移离现场;可将排土机从第一端侧预留的移车空间,移至第二堆浸单元的第二端侧;进一步地,所述移设步骤S2还可包括:可将第二卸料车从第一端侧预留的移车空间,移至第二堆浸单元的第二端侧,并且,可将第二卸料车设置在第二堆浸单元的第二中心线上。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设步骤S2还可包括:在所述的“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分别从谷底部的两端移出,然后,分别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移至形成另一第二堆浸单元的场地”步骤中,可将第一移设胶带机的头站和尾站与所述替代中间架重新组装成第二移设胶带机,并可硫化第二移设胶带机的胶带;可第一卸料车沿主胶带机行走至第二堆浸单元附近的位置,以为第二卸料车供料;可使第二卸料车行走在第二移设胶带机上。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移设步骤S2还可包括:在所述的“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分别从谷底部的两端移出,然后,分别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移至形成另一第二堆浸单元的场地”步骤后,可使用排土机填补第一堆浸单元内留下的空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首先,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首先,利用排土机执行双侧堆料步骤S1,其中,使用排土机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两侧连续堆料,以形成第一堆浸单元,其中,第一堆浸单元包括堆料形成的两个并列料堆,且在所述两个并列料堆之间留有安全距离,以形成夹在所述两个并列料堆之间的谷底部;/n下一步,执行移设步骤S2,其中,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分别从谷底部的两端移出,然后,分别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移至形成另一第二堆浸单元的场地;/n下一步,执行步骤S3,即重复执行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和所述移设步骤S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矿山堆浸场的利用排土机的筑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首先,利用排土机执行双侧堆料步骤S1,其中,使用排土机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两侧连续堆料,以形成第一堆浸单元,其中,第一堆浸单元包括堆料形成的两个并列料堆,且在所述两个并列料堆之间留有安全距离,以形成夹在所述两个并列料堆之间的谷底部;
下一步,执行移设步骤S2,其中,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分别从谷底部的两端移出,然后,分别将排土机和第一移设胶带机移至形成另一第二堆浸单元的场地;
下一步,执行步骤S3,即重复执行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和所述移设步骤S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筑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包括:
在所述的使用排土机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两侧连续堆料、以形成第一堆浸单元步骤之前,将经破碎后的矿石在筑堆的第一端侧通过第一卸料车从主胶带机转移至第一移设胶带机,其中,第一移设胶带机初始位于第一堆浸单元的第一中心线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筑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并列料堆包括第一甲料堆和第一乙料堆,并且,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包括先形成第一甲料堆,然后形成第一乙料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筑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包括:
在所述的使用排土机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两侧连续堆料、以形成第一堆浸单元步骤的过程中,排土机的堆料宽度范围略小于第一堆浸单元的1/2宽度,以在第一甲料堆与第一移设胶带机之间留出第一间距、以及在第一乙料堆与第一移设胶带机之间留出第二间距,其中,第一间距和出第二间距一起形成所述安全距离;
优选地,第一堆浸单元的宽度设计为60m~100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筑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包括:
在所述的先形成第一甲料堆步骤的过程中,排土机与第二卸料车在第一移设胶带机的一侧边,沿着第一移设胶带机的顺向方向,向与第一端侧相对的第二端侧行走;
进一步地,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包括:
在所述的先形成第一甲料堆步骤的过程中,排土机行走和堆料至第一甲料堆的第二端侧,在第二端侧预留出排土机和第二卸料车的移车空间,然后,排土机绕过第一移设胶带机的头站,移至第一移设胶带机的另一侧边,以准备形成第一乙料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筑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堆料步骤S1还包括:
在所述的形成第一乙料堆步骤的过程中,排土机在第一乙料堆的第二端侧预留出头站的移设空间,然后与第二卸料车一起沿移设胶带的逆向方向行走并堆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珏孙刚陈晓斌刘丽芳雷正杰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