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0630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属于水生植物应用技术领域。包括水池、水泵和净化塔,净化塔包括本体、位于本体上端的进水通道、位于进水通道一侧的若干支撑板一和位于进水通道另一侧的若干支撑板二,支撑板一和支撑板二上均设置有一种植盒,种植盒包括盒体、伸出盒体内端的外壁面之外的导流板一和伸出盒体外端的外壁面之外的导流板二,导流板一位于进水通道的下方,导流板二所在的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缺口,导流板一和导流板二对称设置在盒体的两端,盒体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本体的下端开口,本体的下端位于水池的水面之上,水泵将水池内的水由水池底部送至进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生植物应用
,涉及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水生植物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以及湿生植物。水生植物在淡水生态系统的稳态转化(从浊水到清水)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水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现有的循环水净化系统一般采用多级过滤结构与化学消毒方式配合进行,如观赏用的养殖水池在循环水净化过程中采用多级阶梯式过滤水槽进行分级净化,其占用场地面积大,而且维护周期短、清理工程量大等问题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净化效果,使维护轻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水泵和净化塔,所述净化塔包括本体、位于本体上端的进水通道、位于进水通道一侧的若干支撑板一和位于进水通道另一侧的若干支撑板二,各支撑板一纵向叠置,相邻支撑板一之间具有间距,各支撑板二纵向叠置,相邻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1)、水泵(2)和净化塔(3),所述净化塔(3)包括本体(31)、位于本体(31)上端的进水通道(32)、位于进水通道(32)一侧的若干支撑板一(33)和位于进水通道(32)另一侧的若干支撑板二(34),各支撑板一(33)纵向叠置,相邻支撑板一(33)之间具有间距,各支撑板二(34)纵向叠置,相邻支撑板二(34)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撑板一(33)和支撑板二(34)纵向错位,所述支撑板一(33)和支撑板二(34)上均设置有一种植盒(4),所述种植盒(4)包括盒体(41)、伸出盒体(41)内端的外壁面之外的导流板一(42)和伸出盒体(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1)、水泵(2)和净化塔(3),所述净化塔(3)包括本体(31)、位于本体(31)上端的进水通道(32)、位于进水通道(32)一侧的若干支撑板一(33)和位于进水通道(32)另一侧的若干支撑板二(34),各支撑板一(33)纵向叠置,相邻支撑板一(33)之间具有间距,各支撑板二(34)纵向叠置,相邻支撑板二(34)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支撑板一(33)和支撑板二(34)纵向错位,所述支撑板一(33)和支撑板二(34)上均设置有一种植盒(4),所述种植盒(4)包括盒体(41)、伸出盒体(41)内端的外壁面之外的导流板一(42)和伸出盒体(41)外端的外壁面之外的导流板二(43),所述导流板一(42)位于进水通道(32)的下方,所述导流板二(43)所在的盒体(41)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缺口(44),所述导流板一(42)和导流板二(43)对称设置在盒体(41)的两端,所述盒体(41)内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本体(31)的下端开口,所述本体(31)的下端位于水池(1)的水面之上,所述水泵(2)将水池(1)内的水由水池(1)底部送至进水通道(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41)内填充有占盒体(41)深度30%~60%的过滤介质(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水生植物的循环水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介质(45)为石英砂石粒或硅藻土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基于水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旭昇方炜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