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城市水体净化
技术介绍
几十年来人们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向自然界水体排放大量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包含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的Pb+、Hg+等重金属离子以及P、N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不仅使得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造成水体缺氧,厌氧微生物活性提升,污染物质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了黑色生成物FeS及甲烷等难闻气体,使得水体发黑发臭;再加上人们对河道边坡“硬化”、砍伐植物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使得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水体黑臭现象加重。因此,探寻有效的方法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削减水体污染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尤为必要。生态浮床技术以无土栽培为原理,以人工搭建的栽种有水生植物或其他净化水体因子的浮床为载体,在受污染的水体中进行净化修复,因其不占用土地、高效净化、无二次污染等独特优势而得到人们的认可与研制。中国专利申请201920080828.0提出“一种水体生态环境修复装置”,中国专利申请20172164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植生带(1)、悬浮增光同化吸收带(2)、蜂窝状纳米覆盖修复集(3)、生物牵引绳(4)、脚踏清洁动力组(5)、水体净化子系统通过悬索(6),所述漂浮植生带(1)、悬浮增光同化吸收带(2)、蜂窝状纳米覆盖修复集(3)通过所述生物牵引绳(4)从上至下依次垂向连接,所述生物牵引绳(4)通过所述水体净化子系统通过悬索(6)与所述脚踏清洁动力组(5)侧向连接;所述脚踏清洁动力组(5)通过拉动所述水体净化子系统通过悬索(6)收缩拉动所述生物牵引绳(4),进而拉动所述漂浮植生带(1)、悬浮增光同化吸收带(2)、蜂窝状纳米覆盖修 ...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植生带(1)、悬浮增光同化吸收带(2)、蜂窝状纳米覆盖修复集(3)、生物牵引绳(4)、脚踏清洁动力组(5)、水体净化子系统通过悬索(6),所述漂浮植生带(1)、悬浮增光同化吸收带(2)、蜂窝状纳米覆盖修复集(3)通过所述生物牵引绳(4)从上至下依次垂向连接,所述生物牵引绳(4)通过所述水体净化子系统通过悬索(6)与所述脚踏清洁动力组(5)侧向连接;所述脚踏清洁动力组(5)通过拉动所述水体净化子系统通过悬索(6)收缩拉动所述生物牵引绳(4),进而拉动所述漂浮植生带(1)、悬浮增光同化吸收带(2)、蜂窝状纳米覆盖修复集(3)来搅动水体,实现水体富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植生带(1)包括挺水植物(7)、纳米陶粒生长基(8)、竹床(9),所述挺水植物(7)种植在所述纳米陶粒生长基(8)中,所述纳米陶粒生长基(8)固定设置于所述竹床(9)中,所述挺水植物(7)的根系直接与水体接触,所述竹床(9)的四角与中心均连接所述生物牵引绳(4)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床(9)的框架为“目”字形结构,所述竹床(9)的材质为毛竹,采用绳索编排扎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增光同化吸收带(2)包括沉水植物(10)、纯白石英砂(11)、纳米陶粒生长基(8)、沉板(12),所述沉水植物(10)种植于所述纳米陶粒生长基(8)中,所述纳米陶粒生长基(8)固定设置于所述沉板(12)中,所述沉水植物(10)的根系直接与水体接触,所述生物牵引绳(4)穿过所述沉板(12)的四角与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陶粒生长基(8)在制作纳米陶粒过程中添加的纳米材料为纳米Al2O3,将纳米Al2O3粉末添加到制备陶粒的原料中能增加纳米陶粒的比表面积;所述纳米陶粒生长基(8)的制作方法如下:将水、膨润土、纳米材料添加到粘土中混合均匀,经过成型、预热、焙烧流程形成所述纳米陶粒生长基(8),纳米陶粒粒径为1~2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纳米覆盖修复集(3)采用纳米二氧化硅(13)、孔巢(14)、生物陶粒(15)、生物沸石(16)、水泥(17)浇筑而成;生物沸石(16)与生物沸石(16)之间、生物沸石(16)与生物陶粒(15)之间、生物陶粒(15)与生物陶粒(15)之间相粘结留下若干小孔隙,浇筑过程中在所述蜂窝状纳米覆盖修复集(3)的中部放置干冰,待干冰升华后留下大孔道,若干所述小孔隙与所述大孔道形成所述孔巢(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纳米覆盖修复集(3)中的所述生物陶粒(15)和所述生物沸石(16)按体积比为2:1~4:1,所述干冰的体积为所述生物陶粒(15)与所述生物沸石(16)总量的25%~50%,所述生物陶粒(15)的粒径为1~2cm,所述生物沸石(16)的粒径为1~3cm,所述干冰的粒径为0-1cm;所述孔巢(14)为所述生物陶粒(15)和所述生物沸石(16)粘结后留下的小孔隙以及干冰升华后留下的大孔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脚踏清洁的纳米集城市水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牵引绳(4)包括微生物附着绳(18)、尼龙绳(19)、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温茂增,任亚群,李一平,贾振宏,燕文明,王骢,王晓惠,张婷,石军,程春龙,徐君民,潘晓春,巫黎明,王鹏,沈旭伟,刘灿,赵菁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