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0423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齿轨交通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位于基本轨道外侧,所述转动杆一端与外侧齿轨联接杆铰接、另一端与内侧齿轨联接杆铰接,所述外侧齿轨联接杆用于连接外侧可动齿轨,所述内侧齿轨联接杆用于连接内侧可动齿轨,两个所述外侧可动齿轨与外侧齿轨联接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转动杆与外侧齿轨联接杆铰接点的同一侧,两个所述内侧可动齿轨与内侧齿轨联接杆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转动杆与内侧齿轨联接杆铰接点的同一侧。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可以减少检测装置的数量,位置状态检测安全可靠,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轨交通工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1008238.8公开了一种可动齿轨结构,可有效实现齿轨结构在道岔区段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1007242.2和申请号201911007252.6分别公开了两种不同的可动齿轨转换装置,它们都存在如下缺点:1、外侧可动齿轨、内侧可动齿轨均通过并联的形式相连接,若某一可动齿轨发生断裂或变形,作用力可能会继续传递下去,故需要增加多个检测装置,增加成本,且各个检测装置之间不能形成闭环控制;2、转动结构位于道岔区的中间部位,空间狭小,不易维护;3、转动结构没有保护装置,容易受雨水、灰尘、碎石等杂质干扰,影响转动效率;4、结构复杂,不易检查损坏部位,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需要多个检测装置,位置状态检测不可靠,不易维护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包括转动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位于基本轨道外侧,所述转动杆(4)一端与外侧齿轨联接杆(1)铰接、另一端与内侧齿轨联接杆(2)铰接,所述外侧齿轨联接杆(1)用于连接外侧可动齿轨,所述内侧齿轨联接杆(2)用于连接内侧可动齿轨,两个所述外侧可动齿轨与外侧齿轨联接杆(1)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转动杆(4)的同一侧,两个所述内侧可动齿轨与内侧齿轨联接杆(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转动杆(4)的同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包括转动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4)位于基本轨道外侧,所述转动杆(4)一端与外侧齿轨联接杆(1)铰接、另一端与内侧齿轨联接杆(2)铰接,所述外侧齿轨联接杆(1)用于连接外侧可动齿轨,所述内侧齿轨联接杆(2)用于连接内侧可动齿轨,两个所述外侧可动齿轨与外侧齿轨联接杆(1)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转动杆(4)的同一侧,两个所述内侧可动齿轨与内侧齿轨联接杆(2)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转动杆(4)的同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齿轨联接杆(1)包括第一联接杆(102)和第二联接杆(101),所述第一联接杆(102)一端与所述转动杆(4)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联接杆(101)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联接杆(101)与所述外侧可动齿轨连接,所述内侧齿轨联接杆(2)包括第三联接杆(201)和第四联接杆(202),所述第三联接杆(201)一端与所述转动杆(4)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联接杆(202)一端铰接,所述第四联接杆(202)与所述内侧可动齿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齿轨道岔区可动齿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接杆(101)两端设有第一安装柱(103),所述第一联接杆(102)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柱(103),所述第三连接杆(201)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柱(203),所述第四联接杆(202)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柱(203),所述第一安装柱(103)与所述外侧可动齿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柱(203)与所述内侧可动齿轨为可拆卸连接。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坚强杨岗卢剑锋杨吉忠陈志辉邹少文陈德伟龙旭杨捷余颜丽王栋翟永强易立富王海波王志强姚小军王孔明虞凯刘孜学吴晓王梓丞谭冠华汪峥范琪陈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