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0374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涉及地埋式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充电桩外壳、充电桩本体和地表层,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合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限位筒、限位弹簧和限位块的设置,使该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具备了充电桩本体升降时,防止充电桩本体偏移的效果,通过限位筒、配合块、限位弹簧、限位块、滚轮销、滚轮和滑槽的配合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在充电桩本体升降时,防止充电桩本体偏移,同时通过护栏的设置,防止汽车停车充电时将汽车停在地埋坑的上方,避免充电桩本体升降时碰到汽车,从而起到了防止充电桩本体升降时偏移的作用,达到了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埋式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汽车充电桩的设置区域更加广泛,一般的住宅区均会设置充电桩,因此充电桩成为了现代社区不可或缺的电力设备;而目前大多的充电桩是始终设置的地面上的,不管是否使用均会受到日晒风吹雨打,而一般生活规律的上班族充电时间是在夜间,使得充电桩白天大多处于不使用状态,从而使得充电桩白天白白被损伤,造成使用寿命的降低,并且充电桩始终位于地面总是受到车辆的威胁,极有可能遭受到撞击而损坏,使得充电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增加使用寿命的充电桩。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10949167A中公开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虽然该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能将充电桩在不使用时将充电桩下降进入地埋坑,对充电桩进行保护,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但是充电桩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存在充电桩左右偏移的危险,由于没有对充电线固定,所以充电桩在上升下降的过程中会对充电线造成损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1)、充电桩本体(2)和地表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筒(4),所述限位筒(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合块(5),所述配合块(5)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弹簧(6),所述限位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通过滚轮销(8)转动连接有滚轮(9),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侧面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的内部插接有连接块(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包括充电桩外壳(1)、充电桩本体(2)和地表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筒(4),所述限位筒(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配合块(5),所述配合块(5)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弹簧(6),所述限位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通过滚轮销(8)转动连接有滚轮(9),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侧面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的内部插接有连接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筒(4)的数量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限位筒(4)平均分为两组,两组所述限位筒(4)以充电桩外壳(1)的中线处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外壳(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液压推杆(13)的固定端,所述电动液压推杆(1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在充电桩本体(2)的底部,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侧面开设有滑槽(14),所述滑槽(14)与滚轮(9)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雨板(16),所述遮雨板(16)的长度大于充电桩外壳(1)的长度,所述遮雨板(16)的宽度大于充电桩外壳(1)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地埋式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0)的数量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固定块(10)等间距分布,所述固定块(10)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7),所述通孔(17)与卡槽(11)连通,所述连接块(12)的顶部开设有通槽(18),所述通孔(17)的位置与通槽(18)的位置相对应,所述通孔(17)和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晓辉李明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三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