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电动车辆充电作业时,均是基于的传统充电桩设备实现的,由于当前充电桩设备所采用的充电防护设备往往均采用的传统基于过载保护电路、漏电保护电路等电路系统,从而导致档期的充电桩设备一方面对工作场地、充电车辆适应性相对较差,严重影响了其运行的灵活性、便捷性及通用性;另一方面在充电作业中,当前主要是通过充电桩的充电控制电路对充电过程中充电桩电路状态进行监控作业,确保充电作业的安全性,但这种充电安全防护作业全面性差,无法对充电作业的人员情况、车辆情况及火灾隐患及时有效的发现并进行可靠性有效的安全处置及报警,从而造成当前利用充电桩进行车辆充电作业时,易发生盗电及因电路故障而造成的短路、漏电引发的触电、火灾等安全隐患,从而导致当前电动车设备充电的安全性及可靠性相对较差,无法有效满足使用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充电桩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专利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包括充电桩、充电枪、承载托板、机械臂、到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充电检测装置、辅助监控装置及驱动电路,所述充电桩垂直安装在地基基座上且至少一个,所述充电桩前端面及后端面对应的地平面上均设至少一个承载托板,所述承载托板与水平面呈0°—90°,并通过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与地平面连接,所述充电枪至少两个,通过机械臂与充电桩外侧面连接,所述充电枪前端面设一个到位传感器及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轴线与充电枪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充电枪通过导线与充电桩电气连接,且导线与充电枪间设充电检测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包括充电桩、充电枪、承载托板、机械臂、到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充电检测装置、辅助监控装置及驱动电路,所述充电桩垂直安装在地基基座上且至少一个,所述充电桩前端面及后端面对应的地平面上均设至少一个承载托板,所述承载托板与水平面呈0°—90°,并通过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与地平面连接,所述充电枪至少两个,通过机械臂与充电桩外侧面连接,所述充电枪前端面设一个到位传感器及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到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轴线与充电枪轴线平行分布,所述充电枪通过导线与充电桩电气连接,且导线与充电枪间设充电检测装置,并与充电检测装置电气连接,所述辅助监控装置与充电桩上端面,并通过转台机构与充电桩上端面铰接,所述驱动电路嵌于充电桩内,并分别与充电桩、充电枪、机械臂、到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充电检测装置、辅助监控装置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臂两端分别与充电枪及充电桩外侧面通过万向铰链铰接,且充电桩同一侧的机械臂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各机械臂沿充电桩轴线自上向下分布,且各机械臂间相互并联,且机械臂长度不小于1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壳、接线端子、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互感器模块和继电器,所述承载壳为密闭腔体结构,所述接线端子嵌于承载壳外侧面,所述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互感器模块和继电器均嵌于承载壳内,并分别与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所述接线端子通过接线端子分别与充电枪及导线电气连接,所述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互感器模块和继电器均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电检测装置侧承载壳内表面及外表面均设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承载壳内另设短路保护电路、稳压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过充保护电路、电流保护电路、反接保护电路、欠压保护电路、过载保护电路及辅助控制电路,所述辅助控制电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短路保护电路、稳压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过充保护电路、电流保护电路、反接保护电路、欠压保护电路、过载保护电路、接线端子、电压互感器模块、电流互感器模块和继电器电气连接,且辅助控制电路另通过接线端子与驱动电路电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监控装置包括转台机构、承载托盘、监控摄像头、测距装置、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转台机构与充电桩上端面连接,且转台机构轴线与充电桩轴线平行分布,所述承载托盘与转台机构上端面连接并同轴分布,所述监控摄像头、测距装置、人体感应传感器均与承载托盘上端面连接,光轴与水平面相交,且其轴线与水平面交点位于承载托板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防爆充电管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为基础的电路系统,所述驱动电路另设工业总线模块、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晃江坤,马鸿雁,赫润圃,刘伟,田愉婷,胡代民,邱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