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82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触发针外壁套接有定点垫,且定点垫内壁两侧对称嵌接有内垫,通过定位筒将触发针进行定位,针刺端为65°斜面的针口,针刺端在针刺肌筋膜时,能够有效的刺激到肌筋膜,同时针刺端斜面的针口对皮肤造成的创面小,不易给患者皮肤留下疤痕,解决了尖头针在进行扎肌筋膜触发点时,对肌筋膜的刺激面太小,治疗效果不佳;而平口在进行扎肌筋膜触发点时,针对皮肤及肌筋膜组织刺激面太大,针刺后疼痛加重,使用长度较长的针灸针进行针灸治疗时,因为没有刺入的支点,医生容易出现手抖的情况,针灸在皮肤中容易被折断,甚至挑破皮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更具体的是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的针灸针一般由针体、针尖和针柄组成,针体的前端为针尖,后端设针柄,针体跟针尖都是光滑的,而针柄是有螺纹的,这是为了使用的时候可以提插捻转,现在临床上一般并不使用银针,多数使用不锈钢针。现有的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为针灸针,且现用于针灸治疗的针灸针大多为尖头或者平口状,尖头针在进行扎肌筋膜触发点时,对肌筋膜的刺激面太小,治疗效果不佳;而平口在进行扎肌筋膜触发点时,针对皮肤及肌筋膜组织刺激面太大,针刺后疼痛加重;使用长度较长的针灸针进行针灸治疗时,因为没有刺入的支点,医生容易出现手抖的情况,针灸在皮肤中容易被折断,甚至挑破皮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包括触发针;所述触发针外壁套接有定点垫,且定点垫内壁两侧对称嵌接有内垫;所述触发针外壁且位于定点垫上方设有定位筒,且定位筒底部边缘嵌接有防滑垫,所述定位筒顶面内侧熔接有透视板。优选的,所述触发针底部设有与其为一体的针刺端,且针刺端呈65°斜面针口。优选的,所述内垫与触发针外壁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透视板套接于触发针外壁,且透视板中心设有转环,所述触发针与转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转环的内径小于定点垫外径。优选的,所述触发针顶部套接有手柄,且手柄外壁缠绕有若干圈卷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医生捏住手柄,卷芯与医生的手相接触,卷芯呈螺纹状,便于医生进行捻转,将针刺端扎入患者的肌筋膜位置,针刺端为65°斜面的针口,针刺端在针刺肌筋膜时,能够有效的刺激到肌筋膜,同时针刺端斜面的针口对皮肤造成的创面小,不易给患者皮肤留下疤痕,随着触发针深入患者肌筋膜中,触发针会在转环中下移,通过定位筒将触发针进行定位,以免医生在操控触发针时出现抖动的情况,导致针灸折断在皮肤内,甚至让针刺端挑破皮肤。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定点垫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筒结构底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手柄结构示意图。图中结构:触发针1、针刺端101、定点垫2、内垫201、定位筒3、防滑垫301、透视板302、手柄4、卷芯40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图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技术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包括触发针1;所述触发针1外壁套接有定点垫2,且定点垫2内壁两侧对称嵌接有内垫201,所述内垫201内侧与触发针1外壁相接触;所述内垫201与触发针1外壁滑动连接;具体的,使用触发针1进行肌筋膜触发治疗,首先移动定点垫2,定点垫2作为刺入深度的标注点,将定点垫2移动至触发针1刺入肌筋膜深度位置,因为内垫201内侧与触发针1外壁相接触,所以定点垫2被移动完毕后,内垫201接触到触发针1外壁,内垫201与触发针1之间的摩擦力较大,在没有人为移动定点垫2的情况下,定点垫2可保持当前位置;所述触发针1外壁且位于定点垫2上方设有定位筒3,且定位筒3底部边缘嵌接有防滑垫301,所述定位筒3顶面内侧熔接有透视板302;该透视板302为凸透镜,具有局部放大功能,让医生更方便、清楚可见的进行相关操作。定位筒3的高度为1.6cm,定位筒3的高度大于需要刺入肌筋膜位置的深度,所以此时定点垫2会位于定位筒3内部,所述触发针1顶部套接有手柄4,且手柄4外壁缠绕有若干圈卷芯401;所述触发针1底部设有与其为一体的针刺端101,且针刺端101呈65°斜面针口;定点垫2被定位好后,医生按压住定位筒3,定位筒3底部的防滑垫301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不易出现滑动的情况,通过定位筒3可定位触发针1,且可通过透视板302观察到触发针1的针刺端101以及定点垫2位置,医生捏住手柄4,卷芯401与医生的手相接触,卷芯401呈螺纹状,便于医生进行捻转,将针刺端101扎入患者的肌筋膜位置,针刺端101为65°斜面的针口,针刺端101在针刺肌筋膜时,能够有效的刺激到肌筋膜,同时针刺端101斜面的针口对皮肤造成的创面小,不易给患者皮肤留下疤痕。斜口的针刺端101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尖头针在扎肌筋膜触发点时,刺激面太小,治疗效果不佳的缺点;同时,斜口的针刺端101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平口针对皮肤及肌筋膜组织刺激面太大,针刺后疼痛加重等缺点。所述透视板302套接于触发针1外壁,且透视板302中心设有转环,所述触发针1与转环转动连接,转环的内径小于定点垫2外径;随着触发针1深入患者肌筋膜中,触发针1会在转环中下移,通过定位筒3将触发针1进行定位,以免医生在操控触发针1时出现抖动的情况,导致针灸折断在皮肤内,甚至让针刺端101挑破皮肤,且医生在捻转手柄4时,触发针1会进行转动,通过转环配合触发针1进行旋转,医生观察定点垫2底面接触到患者皮肤后,针刺端101即到适宜的扎入深度,可留针5-10分钟,采用干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各技术特征、机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包括触发针(1),其特征在于:/n所述触发针(1)外壁套接有定点垫(2),且定点垫(2)内壁两侧对称嵌接有内垫(201);/n所述触发针(1)外壁且位于定点垫(2)上方设有定位筒(3),且定位筒(3)底部边缘嵌接有防滑垫(301),所述定位筒(3)顶面内侧熔接有透视板(302)。/n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包括触发针(1),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针(1)外壁套接有定点垫(2),且定点垫(2)内壁两侧对称嵌接有内垫(201);
所述触发针(1)外壁且位于定点垫(2)上方设有定位筒(3),且定位筒(3)底部边缘嵌接有防滑垫(301),所述定位筒(3)顶面内侧熔接有透视板(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肌筋膜触发点针的触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针(1)底部设有与其为一体的针刺端(101),且针刺端(101)呈65°斜面针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肌筋膜触发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辉黄强民胡晓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