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58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包括针体、针柄、捏柄和挡圈,针体内部贯穿设置有针柄,针体上端活动连接有捏柄,针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圈,针体下端通过挡圈活动连接有针杆,且针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针尖,针杆上嵌入设置有刻度线;针柄左端固定连接有圆环,且针柄右端嵌入设置有凹槽;捏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内部贯穿设置有弹簧,套筒右端嵌入设置有按钮,且捏柄中间贯穿设置有圆孔,种针灸针在使用时,可以转动针体,当针体转动时针柄也跟着转动,使得针柄由于转动推动针杆向下移动,从而来增加针杆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
本技术涉及中医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
技术介绍
在临床工作中,中医医生最常用的治疗工具是针灸针,中医医生所使用的针灸针用于治疗成年人、未成年人、大尺寸部位或者小尺寸部位,用处极为广泛,例如,对于不同的病人或者不同的病情需要针灸针插入的深浅不一样,除此之外,很多情况下,对其针灸的针头要求也不同。但现有的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在使用针灸针时,由于针杆的长度不好调节,且针杆还容易松动,在对个别的穴位进行针灸时,导致了给病人针灸时无法针灸到穴位,针灸时对针刺入的深度无法的了解,导致在针灸时会发生针灸太浅而无法治疗,且还需要比较有经验的医生来进行针灸,不合适新手进行,还会导致针灸时由于针灸不到位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解决在使用时针灸针针杆长度不好调节、针杆容易松动和不知道针灸时的深度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包括针体、针柄、捏柄和挡圈,所述针体内部贯穿设置有针柄,且针体上端活动连接有捏柄,所述针体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圈,所述针体下端通过挡圈活动连接有针杆,且针杆下端固定连接有针尖,所述针杆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针柄左端固定连接有圆环,且针柄右端开有有凹槽;所述捏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筒,且套筒内部嵌入设置有弹簧,所述套筒右端活动链接有按钮,且捏柄中间贯穿设置有圆孔;所述挡圈内部嵌入设置有卡扣,且挡圈上端贯穿设置有按块。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针体为圆柱体,且针体内部有螺旋状的螺纹,所述针柄上面有螺旋状的螺纹,且针柄上的螺纹刚好与针体内部螺纹对接。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按钮通过套筒和弹簧卡接,且弹簧和针柄活动连接。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凹槽有两个,且凹槽在针柄呈中心对称,所述凹槽和卡扣可以对接,且卡扣通过挡圈和按块卡接。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挡圈内部圆的直径等于针杆的直径,且针杆和圆环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针体均为不锈钢制作。本技术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1.该种针灸针,在转动针体时,由于针体为圆柱形,且针体内部有螺旋状的螺纹,针柄上面有螺旋状的螺纹,使得在转动针体时,由于螺纹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针柄由于针体的转动将针柄从针体内部推出来,从而来增加针杆的长度,针柄和针杆固定连接,可使得针柄在向下移动时也推动针杆向下移动,从而增加了针杆的长度,更利于在实际中的来进行对增加针杆长度的使用,2.挡圈内部设置有卡扣,卡扣和凹槽卡接,使得针杆牢牢的固定在挡圈内部,使得针体和针杆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使得在使用针灸针在进行针灸时后针杆不晃动,从而增加针杆的固定性,且挡圈和针体固定连接,使得针杆的稳固性能得到更好的强化,在使用时针杆更加的稳定,3.然后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针杆上雕刻有的刻度线,对针灸时针杆刺入的深度进行观察,刺入深度过于浅时,可以轻微的转动挡圈使得针杆缓慢的继续刺入,有利的方便于新手的学习;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针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捏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挡圈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针体,2-捏柄,3-圆孔,4-挡圈,5-针杆,6-刻度线,7-针尖,8-圆环,9-针柄,10-凹槽,11-按钮,12-套筒,13-弹簧,14-按块,15-卡扣。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4,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包括针体1、针柄9、捏柄2和挡圈4,针体1内部贯穿设置有针柄9,针体1上端活动连接有捏柄2,针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圈4,针体1下端通过挡圈4活动连接有针杆5,且针杆5下端固定连接有针尖7,该种针灸针,在转动针体1时,由于针体1为圆柱形,且针体1内部有螺旋状的螺纹,针柄2上面有螺旋状的螺纹,使得在转动针体1时,由于螺纹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针柄2由于针体1的转动将针柄2从针体1内部推出来,从而来增加针杆5的长度,针柄2和针杆5连接,可使得针柄2在向下移动时也推动针杆5向下移动,从而增加了针杆5的长度,更利于在实际中的来进行对增加针杆5长度的使用;挡圈4内部嵌入设置有卡扣15,且挡圈4上端贯穿设置有按块14,挡圈4内部有卡扣15,卡扣15和凹槽10卡接,使得针杆5牢牢的固定在挡圈4内部,使得针体1和针杆5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使得在使用针灸针在进行针灸时针杆5不晃动,从而增加针杆5的固定性,且挡圈4和针体1固定连接,使得针杆5的稳固性能得到更好的强化,在使用时针杆5更加的稳定;针杆5设置有刻度线6,然后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针杆5上雕刻有的刻度线6,对针灸时针杆5刺入的深度进行观察,刺入深度过于浅时,可以轻微的转动挡圈4使得针杆5缓慢的继续刺入,有利的方便于新手的学习。作为优选的,所述凹槽10有两个,且凹槽10以针柄9中心呈中心对称,凹槽10和卡扣15大小相等,且卡扣15通过挡圈4和按块14卡接,可以通过按下按块14把针体1内部的针柄9从针体1内取出。作为优选的,所述挡圈4内部圆的的直径等于针杆5的直径,且针杆5和圆环8固定连接,防止了针杆5过度缩回针体1内部。作为优选的,所述针体1均为不锈钢制作,在针灸到穴位之后,可以采用电击疗法对穴位进行轻微的电击,增加治疗效果。上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技术的内容对本技术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1-针体,2-捏柄,3-圆孔,4-挡圈,5-针杆,6-刻度线,7-针尖,8-圆环,9-针柄,10-凹槽,11-按钮,12-套筒,13-弹簧,14-按块,15-卡扣。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包括针体(1)、针柄(9)、捏柄(2)和挡圈(4),所述针体(1)内部贯穿设置有针柄(9),且针体(1)上端活动连接有捏柄(2),所述针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下端通过挡圈(4)活动连接有针杆(5),且针杆(5)下端固定连接有针尖(7),所述针杆(5)上设置有刻度线(6);所述针柄(9)左端固定连接有圆环(8),且针柄(9)右端开有有凹槽(10);所述捏柄(2)下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2),且套筒(12)内部嵌入设置有弹簧(13),所述套筒(12)右端活动链接有按钮(11),且捏柄(2)中间贯穿设置有圆孔(3);所述挡圈(4)内部嵌入设置有卡扣(15),且挡圈(4)上端贯穿设置有按块(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包括针体(1)、针柄(9)、捏柄(2)和挡圈(4),所述针体(1)内部贯穿设置有针柄(9),且针体(1)上端活动连接有捏柄(2),所述针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挡圈(4),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下端通过挡圈(4)活动连接有针杆(5),且针杆(5)下端固定连接有针尖(7),所述针杆(5)上设置有刻度线(6);所述针柄(9)左端固定连接有圆环(8),且针柄(9)右端开有有凹槽(10);所述捏柄(2)下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2),且套筒(12)内部嵌入设置有弹簧(13),所述套筒(12)右端活动链接有按钮(11),且捏柄(2)中间贯穿设置有圆孔(3);所述挡圈(4)内部嵌入设置有卡扣(15),且挡圈(4)上端贯穿设置有按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长度的中医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1)为圆柱体,且针体(1)内部有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宇肖冰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紫微中医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