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526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涉及微整形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部位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注射点位置信息和皮下层深度信息;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信息获取预设部位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针具刺入位置信息,通过针具刺入位置信息得到注射点位置四周的针具刺入位置;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皮下层深度信息和针具刺入位置信息控制针具刺入,控制针具停留预设时长后控制针具拔出;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注射点位置信息控制注射机从注射点注射胶原蛋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防止注射后发炎感染、胶原蛋白注射后填充迅速和提高自体胶原蛋白生长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整形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了自身健康的前提下,对自身形体生物外在美有了进一步的追求。科学技术特别是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这一需求奠定了基础;美容外科得以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在诸多美容外科技术当中,注射美容因其简便易廉,特别是对机体创伤小等优点而深受广大爱美人士青睐;注射美容主要是注射物质于人体局部,以达到修正皮肤缺陷的美容,具有微创(无创)、安全性高、起效快、富有个性的优势,其中,胶原蛋白注射填充广泛应用于真皮填充,是一种可降解和吸收的生物衍生材料,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高分子物质,广泛地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是结缔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主要成分,也是细胞外基质的种主要成分。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及生物功能,参与细胞的迁移、分化和增殖,是结缔组织具有机械强度,胶原蛋白还具有止血、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胶原蛋白在烧伤、创伤、眼角膜疾病、保健、美容、矫形、硬组织修复、创面止血、药物传递、缓释技术等医药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胶原蛋白虽然是非常安全的填充剂材料,但有以下缺点:①在其注射过程中,会产生微创伤口,亦容易造成被注射者的皮肤产生出血、瘀青和发炎等现象;②胶原蛋白在注射后,降解速度快,生物稳定性欠佳,留存时间不长,如果要获得持久的填充效果,需要多次填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整个系统利用注射胶原蛋白前的针具预处理,具体采用针法和灸法来进行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处理注射微创口内的出血、淤青和发炎,加速注射后胶原蛋白的局部流动,从而提高局部填充效果,同时使肌肉及相关组织供氧增加,皮下组织细胞有效释放出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让注射后的胶原蛋白有效诱导自体胶原蛋白增生,实现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适量增生并合成大量的胶原和基质,促成胶原代谢与基质的正常排列堆积,实现注射胶原蛋白和自体胶原蛋白的可靠填充,降低注射胶原蛋白的次数,节省注射成本。一种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包括: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部位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注射点位置信息和皮下层深度信息,通过注射点位置信息得到胶原蛋白的注射点位置;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信息获取预设部位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针具刺入位置信息,通过针具刺入位置信息得到注射点位置四周的针具刺入位置;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皮下层深度信息和针具刺入位置信息控制针具刺入,控制针具停留预设时长后控制针具拔出;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注射点位置信息控制注射机从注射点注射胶原蛋白。具体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针具刺入位置信息。需要采用多个针具进行刺入,才能实现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才能加速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具体地,第一控制模块控制针具停留预设时长为10~20min。通过停留一定时间段,保证针具充分实现皮下层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提高可靠性。具体地,所述针具末端电性连接有低频脉冲电路,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控制控制针具停留时,控制针具接入低频脉冲。针具接入低频脉冲后,利用低频脉冲刺激血管和肌肉,进一步提高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效果,皮下组织细胞有效释放出更多细胞生长因子。具体地,所述针具末端连接有热源,在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控制控制针具停留时,控制针具接入热量。针具接入热量后,利用热量刺激血管和肌肉,进一步提高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效果,皮下组织细胞有效释放出更多细胞生长因子。具体地,还包括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红外线照射装置照射胶原蛋白注射点位置四周并持续照射30~60min。在注射完胶原蛋白后,利用红外线照射,能够让胶原蛋白迅速填充,从而提高诱导自体胶原蛋白生长的可能性。具体地,所述胶原蛋白采用动物胶原蛋白制成,所述动物胶原蛋白从大鲵粘液中提取得到。大鲵粘液中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成分组成全面,是人体营养需求的优质蛋白源,从大鲵粘液中提取得到的胶原蛋白,能够修复和再生自身的胶原蛋白,天然无刺激,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可作为预防衰老产生的日常护肤用品,抗衰老效果非常明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其中预设部位为待美容部位,针具刺入位置信息通过注射点位置信息的改变而改变,针具刺入位置选取在注射点位置周围,根据皮下层深度信息,来确定针具的刺入深度,利用针法来进行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处理注射微创口内的出血、淤青和发炎,加速注射后胶原蛋白的局部流动,从而提高局部填充效果,同时使肌肉及相关组织供氧增加,皮下组织细胞有效释放出多种细胞生长因子,让注射后的胶原蛋白有效诱导自体胶原蛋白增生,实现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适量增生并合成大量的胶原和基质,促成胶原代谢与基质的正常排列堆积,实现注射胶原蛋白和自体胶原蛋白的可靠填充,降低注射胶原蛋白的次数,节省注射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第一信息获取模块,200-第二信息获取模块,300-第一控制模块,301-针具,302-低频脉冲电路,303-热源,400-第二控制模块,401-注射机,500-第三控制模块,501-红外线照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出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部位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注射点位置信息和皮下层深度信息,通过注射点位置信息得到胶原蛋白的注射点位置;/n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信息获取预设部位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针具刺入位置信息,通过针具刺入位置信息得到注射点位置四周的针具刺入位置;/n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皮下层深度信息和针具刺入位置信息控制针具刺入,控制针具停留预设时长后控制针具拔出;/n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注射点位置信息控制注射机从注射点注射胶原蛋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部位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注射点位置信息和皮下层深度信息,通过注射点位置信息得到胶原蛋白的注射点位置;
第二信息获取模块,用于通过第一信息获取预设部位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针具刺入位置信息,通过针具刺入位置信息得到注射点位置四周的针具刺入位置;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皮下层深度信息和针具刺入位置信息控制针具刺入,控制针具停留预设时长后控制针具拔出;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注射点位置信息控制注射机从注射点注射胶原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多个针具刺入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局部针灸以促进胶原蛋白注射后生长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中健智诊重庆生物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