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77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罩,其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固定带;口罩本体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口罩的上部的下边缘与口罩的中部连接;所述口罩中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口罩的下部连接;所述口罩上部的上边缘设有可调节形状的鼻梁固定丝;所述鼻梁固定丝包括两条金属丝;两条所述金属丝一端铰接,另一端的金属丝均向铰接端弯曲形成用于固定在鼻翼两侧的鼻翼固定脚;铰接处下方设有鼻梁防护垫;鼻翼固定脚设置有鼻翼防护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鼻梁固定丝形状设计合理,与鼻翼很好的贴合,贴合程度高,防护效果好,舒适性强。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佩戴者鼻子大小,对鼻梁固定丝变形适配,可适用不同鼻翼大小的人,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罩
本技术属于医学护理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口罩。
技术介绍
目前,外科口罩的固定是用绳子绕在耳后固定的,由于不同人的头型大小不同,佩戴起来的松紧程度不同,当人头部小时,口罩穿戴后松垮,易滑脱,固定效果差,起不到较好的防护效果。虽然的医用口罩的上方设置有一条长条的金属条,但是其弯曲只能形成一定的弧形条,形状不佳,佩戴时,人脸与鼻翼之间还有较大的缝隙。空气中携带的病毒或细菌还可以从缝隙中进入呼吸系统,尤其是病毒高发地区,机器容易造成防护不佳。因此,对现有的医用口罩进行改进,提高医用口罩的贴合程度,同时能适用不同脸型的人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医用口罩佩戴起来的松紧程度不同,当人头部小时,口罩穿戴后松垮,易滑脱,固定效果差,且与人脸的贴合程度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口罩。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口罩的上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口罩的中部连接;所述口罩中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口罩的下部连接;所述口罩上部的上边缘设有可调节形状的鼻梁固定丝;所述鼻梁固定丝包括两条金属丝;两条所述金属丝一端铰接,另一端的金属丝均向铰接端弯曲形成用于固定在鼻翼两侧的鼻翼固定脚;所述铰接处下方设有鼻梁防护垫;所述鼻翼固定脚设置有鼻翼防护垫。进一步的,所述口罩中部为双层结构层;所述双层结构层的两侧均折叠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口罩上部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或三角形;所述口罩中部的上边缘与所述口罩上部的半圆形的直径或半椭圆形的直径或所述三角形的最长一边连接;所述口罩的中部和下部均为长方形。进一步的,所述口罩上部与所述口罩中部,以及所述口罩中部与所述口罩下部均为缝合连接;所述口罩上部与所述口罩的中部的夹角,以及所述口罩中部与所述口罩下部的夹角均为30~90°。进一步的,所述鼻梁防护垫为充气气囊或棉花。进一步的,所述鼻翼防护垫为棉花、纱布或活性炭粉末。进一步的,两条所述金属丝均为钢丝。进一步的,所述口罩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均为防水透气面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口罩通过在口罩上边缘设置鼻梁固定丝,鼻梁固定丝包括两条金属丝;两条金属丝一端铰接,可根据口罩佩戴者的鼻子大小可随意调整两条金属丝的角度,使得口罩上方能与鼻子较好的贴合固定,防止口罩滑脱,同时提高口罩的贴合度。两条金属丝的另一端均向铰接端弯曲形成用于固定在鼻翼两侧的鼻翼固定脚,其能固定在鼻子两侧,减少口罩与鼻子的缝隙,提高口罩贴合度,提高防护效果,而口罩下部能包覆在佩戴者下巴部位,对口鼻部位的包覆固定效果好,隔离防护效果好。本技术的口罩中部的两侧均折叠设置,未使用时,口罩中部收缩折叠状态,使用时,口罩中部被撑开,提高口罩与口鼻部之间的缝隙,避免口罩边缘贴合程度高,口罩中部缝隙少,空气少,造成佩戴者呼吸苦难,同样的,口罩上部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或三角形,佩戴口罩时,口罩上部能较好的包覆鼻子外,其还能在鼻尖处拱起形成空腔,有利于佩戴者呼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口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施新型中鼻梁固定丝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口罩本体、2-固定带、3-上部、4-中部、5-下部、6-鼻梁固定丝、7-鼻翼固定脚、8-鼻梁防护垫、9-鼻翼防护垫、10-中部折叠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所述口罩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固定带2;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上部3、中部4和下部5;所述口罩的上部3的下边缘与所述口罩的中部4连接;所述口罩中部4的下边缘与所述口罩的下部5连接;所述口罩上部3的上边缘设有可调节形状的鼻梁固定丝6;所述鼻梁固定丝6包括两条金属丝,金属丝优选为钢丝,优选的金属丝的直径为0.1cm,当然其他金属丝的直径也可,也当然其他金属丝也可;两条所述金属丝一端铰接,另一端的金属丝均向铰接端弯曲形成用于固定在鼻翼两侧的鼻翼固定脚7;所述铰接处的下方设有棉花材质的鼻梁防护垫8,当然,鼻梁防护垫8也可为充气气囊等其他具有缓解面部压力压迫的护垫。所述鼻翼固定脚7设置有鼻翼防护垫9,为棉花、纱布或活性炭粉末,其能减少金属丝对鼻翼两侧的压迫,提高舒适性。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口罩中部4为双层结构层;所述双层结构层的两侧均折叠设置,形成的中部折叠线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口罩中部4的两侧均折叠设置,未使用时,口罩中部4收缩折叠状态,使用时,口罩中部4被撑开形成空腔,有利于佩戴者呼吸。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口罩上部3为半椭圆形,半椭圆形的直径与与所述口罩中部4的上边缘连接;所述口罩的中部4和下部5均为长方形。佩戴时,口罩上部3能较好的包覆在鼻子上,同时能在鼻尖形成空腔,提高嘴巴和鼻子处的缝隙,有利于佩戴者呼吸。当然,其他实施方式中,口罩上部3可为半圆形或三角形;所述口罩上部3的半圆形的直径或所述三角形的最长一边与所述口罩中部4的上边缘连接,其同样能使佩戴者在佩戴时在鼻尖形成空腔,同样能提高嘴巴和鼻子处的缝隙,有利于佩戴者呼吸。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口罩的上部3、中部4和下部5均为防水透气面料。所述口罩上部3与所述口罩中部4为缝合连接,所述口罩中部4与所述口罩下部5也为缝合连接;所述口罩上部3与所述口罩中部4的夹角为30~90°。所述口罩中部4与所述口罩下部5的夹角也为30~90°。本实施方式中,口罩上部3、中部4、下部5均通过缝合连接,且夹角优选在30~90°,即佩戴时的形成的夹角优选在30~90°范围内,其避免现有的普通口罩像一个平面直接直接贴合覆盖在人面部,不利于佩戴者呼吸,而口罩上部3、中部4、下部5均通过缝合连接,且夹角优选在30~90°,佩戴者佩戴时,可在口鼻部形成一定缝隙的空腔,提高透气性,有利于佩戴者呼吸。本使用新型的口罩未使用时,口罩中部4折叠呈折叠收缩放置,且鼻梁固定丝6成直线设置,即整个口罩能成一个平面放置,有利于包装以及保存。使用时,如图3所示,可将鼻梁固定丝6弯曲制成“Ω”形状,同时根据佩戴者的鼻子大小调整两条金属丝的角度,即鼻梁固定丝6“Ω”型的顶端的弧度,使得口罩上方能与鼻子较好的贴合固定,防止口罩滑脱,同时提高口罩的贴合度。两条金属丝的另一端均向铰接端弯曲形成用于固定在鼻翼两侧的鼻翼固定脚7,即鼻梁固定丝6“Ω”型的两个底端,其能固定在鼻子两侧,减少口罩与鼻子的缝隙,提高口罩贴合度,提高防护效果。佩戴时,而口罩下部5能包覆在佩戴者下巴部位,对口鼻部位的包覆固定效果好,隔离防护效果好。且口罩中部4原先的收缩折叠状态,使用时部被撑开,提高口罩口鼻部的缝隙,避免口罩边缘贴合程度高,而口罩中部4缝隙少,空气少,造成佩戴者呼吸苦难,同样的,口罩上部3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或三角形,佩戴口罩时,口罩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口罩的上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口罩的中部连接;所述口罩中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口罩的下部连接;所述口罩上部的上边缘设有可调节形状的鼻梁固定丝;所述鼻梁固定丝包括两条金属丝;两条所述金属丝一端铰接,另一端的金属丝均向铰接端弯曲形成用于固定在鼻翼两侧的鼻翼固定脚;所述铰接处下方设有鼻梁防护垫;所述鼻翼固定脚设置有鼻翼防护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两侧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口罩的上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口罩的中部连接;所述口罩中部的下边缘与所述口罩的下部连接;所述口罩上部的上边缘设有可调节形状的鼻梁固定丝;所述鼻梁固定丝包括两条金属丝;两条所述金属丝一端铰接,另一端的金属丝均向铰接端弯曲形成用于固定在鼻翼两侧的鼻翼固定脚;所述铰接处下方设有鼻梁防护垫;所述鼻翼固定脚设置有鼻翼防护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中部为双层结构层;所述双层结构层的两侧均折叠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上部为半圆形、半椭圆形或三角形;所述口罩中部的上边缘与所述口罩上部的半圆形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丽春马黎黎谭玉叶
申请(专利权)人:百色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