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61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涉及中华鳖养殖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日本品系的中华鳖在外塘养殖过程中,容易因管理不当诱发疾病,影响品质的问题。一、外塘仿生态养殖建设:外塘仿生态养殖建设时,其养殖池塘面积可不等,不宜太大,以1‑3亩或稍大一点为宜;水深1.2‑2米均可;池塘泥或泥沙质底,淤泥应有约10厘米厚左右;池塘四周应搭建有水下投饵台,用波纹石棉瓦或者砖砌水泥浇筑建成宽80公分左右,长依池塘地势而定,投饵台应沉于池塘常规水位水下10公分左右;塘埂砖砌混凝土结构,并砌有“「”型反边防逃设施;池塘中建有足够面积的竹编或其它材质晒背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华鳖养殖
,具体为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
技术介绍
中华鳖,又名水鱼、甲鱼、团鱼,是常见的养殖龟种。鳖体躯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体色基本一致,无鲜明的淡色斑点。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呈管状,具长的肉质吻突,约与眼径相等。眼小,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中华鳖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具有一定的食用、药用价值,市场需求和销售量比较大。现有日本品系的中华鳖在外塘养殖过程中,容易因管理不当诱发疾病,影响品质;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日本品系的中华鳖在外塘养殖过程中,容易因管理不当诱发疾病,影响品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包括下面的几个重要方面:一、外塘仿生态养殖建设:外塘仿生态养殖建设时,其养殖池塘面积可不等,不宜太大,以1-3亩或稍大一点为宜;水深1.2-2米均可;池塘泥或泥沙质底,淤泥应有约10厘米厚左右;池塘四周应搭建有水下投饵台,用波纹石棉瓦或者砖砌水泥浇筑建成宽80公分左右,长依池塘地势而定,投饵台应沉于池塘常规水位水下10公分左右;塘埂砖砌混凝土结构,并砌有“「”型反边防逃设施;池塘中建有足够面积的竹编或其它材质晒背台;二、池塘放养前的准备工作:>池塘放养前,应清理,平整好池塘,将池塘中的垃扱、杂物、石块清理干净,清除过多的淤泥;修整好塘埂,防止渗漏水;尽量抽干池水,让池塘塘底经过长时间曝晒,曝晒程度最好池塘底部达到密布约二指宽,7-8cm深度的裂缝,然后清塘消毒,使用的药物是生石灰;三、池水育肥:无公害养殖中华鳖用水为洁净的外河水,养殖池水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调控措施,确保水质达到NY5051-2001要求,也可用尿素和磷肥配制肥水,培育水体的有益微生物,肥料应在甲鱼放养前一周左右施放,饲养期间不施肥,施用量以水的透明度为依据,透明度大于50cm,每亩施发酵并消毒后的有机肥50-75kg或尿素3-4kg和过磷酸钙4-5kg,透明度少于30cm,不施肥料,肥水的标准为:水呈淡绿色或棕绿色,池塘透明度不超过30cm,pH值7-9,溶解氧4mg/L以上;四、放养:①、鳖种温室出池及挑选;②、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③、消毒及放养;五、养殖管理:投喂,鳖种放养入外塘1-2天后,即可进行引食投喂,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饲料中添加新鲜的猪肝或新鲜的鱼肉,以增强饮食效果,引食投喂开始时,应尽量少投,注意观察鳖种摄食情况,根据摄食情况,适时增加投喂量,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当水温升高至26℃以上时,甲鱼即会进入正常摄食状态,此时的投喂管理,应随着投喂量的增加逐渐转向“四定”投饲管理;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管理及其他:①必须每日巡池,②必须科学投喂,③及时换水,④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⑤定期消毒;六、疾病预防:①养殖前期及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管理;②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及营养的补充;③养殖过程中的中草药预防及治疗;④养殖过程中的消毒管理;⑤甲鱼越冬过程中的管理。优选的,所述池塘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中,其消毒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塘消毒法,已晒干的鳖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另一种是带水清塘消毒,用于排水困难或清塘前无法排水的大塘,以水深0.5-1m计,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失效时间为7-8天,清塘消毒后,池塘可以进水,进水必须经过筛绢过滤,过滤掉野杂鱼及鱼卵,然后进水至池塘养殖水位,并且在放养前一周左右,用漂白粉3-5PPM化水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和池水育肥。优选的,所述放养时,鳖种温室出池及挑选应按照以下条件进行,中华鳖鳖种温室出池时间选择在第二年的5月下旬及6月上旬,水温大约23℃-25℃左右,天气连续晴好几天时,先将温室降温至与外部环境同样的温度,在分养的头二天必须停食,然后,准备好一应工具并进行消毒,才可放水起捕并进行挑选,挑选操作必须胆大心细,轻手轻脚,快而不乱,尽量减少操作损伤和鳖种的应激反应,剔除次残鳖种,并按公母大小进行挑选操作。优选的,所述放养时,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应按照中华鳖仿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模式的要求,从温室经过培育出池的鳖种规格约为0.5-1.8斤/只,平均规格为1.0斤/只左右,分公母按大中小及末子四种方式挑选放养,剔除残、疤、次、病鳖,并适当稀放。优选的,所述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具体如下:大公0.6kg/只以上,平均规格约为0.65-0.75kg/只左右的雄鳖,放养密度每亩600-800只;中公0.4kg/只-0.6kg/只,平均规格约为0.45-0.5kg/只左右的雄鳖,放养密度每亩800-1000只;小公0.25kg/只-0.4kg/只,平均规格约为0.35kg/只左右的雄鳖,放养密度每亩1000-1200只;大母0.6kg/只以上,平均规格为约0.65-0.75kg/只左右的雌鳖,放养密度每亩600-800只;中母0.4kg/只-0.6kg/只,平均规格约为0.45-0.5kg/只左右的雌鳖,放养密度每亩800-1000只;小母0.25kg/只-0.4kg/只,平均规格为约0.35kg/只左右的雌鳖,放养密度每亩1000-1200只;末子0.25kg/只以下的小鳖种,不分雌雄,平均规格0.2kg/只左右,放养密度每亩1200-1500只左右。优选的,所述放养时,消毒及放养具体为,鳖体应进行消毒,再放入养殖池,同时养殖池及相关用具也应进行提前消毒;鳖体消毒采用药浴法,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浓度20PPM,浸浴2-3分钟;放养时间应选择天气连续晴好几天的时候放养;放养方法为,将装有鳖种的箱或盆轻轻放入水中,让鳖自行爬出,游入水中,切忌箱或盆中鳖种装得太多,致使鳖种挤压爬伤,容易造成损失。优选的,所述养殖管理中,投喂时的“四定”投饲管理具体如下:①定点:饲料投喂须均匀抛洒在水下饵料台上;②定时:应根据季节,天气情况和甲鱼摄食情况决定投喂时间,4-5月份和9-10月份水温相对较低时,上午投喂时间可安排在稍迟一点7-8时,下午投喂时间可安排在15-16时;到夏天水温较高时,投喂时间可安排在早上5-6时,下午可安排在17-18时,天气不好或狂风暴雨可少投或投喂一餐甚至不喂,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③定质: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72和SC/T1047的规定;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腐败变质并经过消毒;配合饲料的营养价值高,营养平衡,转化率高;饵料要便于取食,适口性要好,粒径大小与鳖的口裂大小相适应;④定量:根据每天甲鱼的摄食情况科学投喂一定量的饵料,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约为鳖体重的1%-2%,鲜活饲料的日投饲量约为鳖体重的5%-10%,也可两者相结合投喂,具体每天投饲量的多少应根据气候水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面的几个重要方面:/n一、外塘仿生态养殖建设:/n外塘仿生态养殖建设时,其养殖池塘面积以1-3亩或稍大一点为宜;水深1.2-2米均可;池塘泥或泥沙质底,淤泥应有约10厘米厚左右;池塘四周应搭建有水下投饵台,用波纹石棉瓦或者砖砌水泥浇筑建成宽80公分左右,长依池塘地势而定,投饵台应沉于池塘常规水位水下10公分左右;塘埂砖砌混凝土结构,并砌有“「”型反边防逃设施;池塘中建有足够面积的竹编或其它材质晒背台;/n二、池塘放养前的准备工作:/n池塘放养前,应清理,平整好池塘,将池塘中的垃扱、杂物、石块清理干净,清除过多的淤泥;修整好塘埂,防止渗漏水;尽量抽干池水,让池塘塘底经过长时间曝晒,曝晒程度最好池塘底部达到密布约二指宽,7-8cm深度的裂缝,然后清塘消毒,使用的药物是生石灰;/n三、池水育肥:/n无公害养殖中华鳖用水为洁净的外河水,养殖池水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调控措施,确保水质达到NY5051-2001要求,也可用尿素和磷肥配制肥水,培育水体的有益微生物,肥料应在甲鱼放养前一周左右施放,饲养期间不施肥,施用量以水的透明度为依据,透明度大于50cm,每亩施发酵并消毒后的有机肥50-75kg或尿素3-4kg和过磷酸钙4-5kg,透明度少于30cm,不施肥料,肥水的标准为:水呈淡绿色或棕绿色,池塘透明度不超过30cm,pH值7-9,溶解氧4mg/L以上;/n四、放养:/n①、鳖种温室出池及挑选,②、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③、消毒及放养;/n五、养殖管理:/n投喂,鳖种放养入外塘1-2天后,即可进行引食投喂,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饲料中添加新鲜的猪肝或新鲜的鱼肉,以增强饮食效果,引食投喂开始时,应尽量少投,注意观察鳖种摄食情况,根据摄食情况,适时增加投喂量,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当水温升高至26℃以上时,甲鱼即会进入正常摄食状态,此时的投喂管理,应随着投喂量的增加逐渐转向“四定”投饲管理;/n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管理及其他:①必须每日巡池,②必须科学投喂,③及时换水,④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⑤定期消毒;/n六、疾病预防:/n①养殖前期及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管理;②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及营养的补充;③养殖过程中的中草药预防及治疗;④养殖过程中的消毒管理;⑤甲鱼越冬过程中的管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面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外塘仿生态养殖建设:
外塘仿生态养殖建设时,其养殖池塘面积以1-3亩或稍大一点为宜;水深1.2-2米均可;池塘泥或泥沙质底,淤泥应有约10厘米厚左右;池塘四周应搭建有水下投饵台,用波纹石棉瓦或者砖砌水泥浇筑建成宽80公分左右,长依池塘地势而定,投饵台应沉于池塘常规水位水下10公分左右;塘埂砖砌混凝土结构,并砌有“「”型反边防逃设施;池塘中建有足够面积的竹编或其它材质晒背台;
二、池塘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池塘放养前,应清理,平整好池塘,将池塘中的垃扱、杂物、石块清理干净,清除过多的淤泥;修整好塘埂,防止渗漏水;尽量抽干池水,让池塘塘底经过长时间曝晒,曝晒程度最好池塘底部达到密布约二指宽,7-8cm深度的裂缝,然后清塘消毒,使用的药物是生石灰;
三、池水育肥:
无公害养殖中华鳖用水为洁净的外河水,养殖池水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调控措施,确保水质达到NY5051-2001要求,也可用尿素和磷肥配制肥水,培育水体的有益微生物,肥料应在甲鱼放养前一周左右施放,饲养期间不施肥,施用量以水的透明度为依据,透明度大于50cm,每亩施发酵并消毒后的有机肥50-75kg或尿素3-4kg和过磷酸钙4-5kg,透明度少于30cm,不施肥料,肥水的标准为:水呈淡绿色或棕绿色,池塘透明度不超过30cm,pH值7-9,溶解氧4mg/L以上;
四、放养:
①、鳖种温室出池及挑选,②、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③、消毒及放养;
五、养殖管理:
投喂,鳖种放养入外塘1-2天后,即可进行引食投喂,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饲料中添加新鲜的猪肝或新鲜的鱼肉,以增强饮食效果,引食投喂开始时,应尽量少投,注意观察鳖种摄食情况,根据摄食情况,适时增加投喂量,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当水温升高至26℃以上时,甲鱼即会进入正常摄食状态,此时的投喂管理,应随着投喂量的增加逐渐转向“四定”投饲管理;
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管理及其他:①必须每日巡池,②必须科学投喂,③及时换水,④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⑤定期消毒;
六、疾病预防:
①养殖前期及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管理;②养殖过程中的饲料投喂及营养的补充;③养殖过程中的中草药预防及治疗;④养殖过程中的消毒管理;⑤甲鱼越冬过程中的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中,其消毒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干塘消毒法,已晒干的鳖塘,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另一种是带水清塘消毒,用于排水困难或清塘前无法排水的大塘,以水深0.5-1m计,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失效时间为7-8天,清塘消毒后,池塘可以进水,进水必须经过筛绢过滤,过滤掉野杂鱼及鱼卵,然后进水至池塘养殖水位,并且在放养前一周左右,用漂白粉3-5PPM化水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和池水育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养时,鳖种温室出池及挑选应按照以下条件进行,中华鳖鳖种温室出池时间选择在第二年的5月下旬及6月上旬,水温大约23℃-25℃左右,天气连续晴好几天时,先将温室降温至与外部环境同样的温度,在分养的头二天必须停食,然后,准备好一应工具并进行消毒,才可放水起捕并进行挑选,挑选操作必须胆大心细,轻手轻脚,快而不乱,尽量减少操作损伤和鳖种的应激反应,剔除次残鳖种,并按公母大小进行挑选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养时,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应按照中华鳖仿生态健康高效养殖技术模式的要求,从温室经过培育出池的鳖种规格约为0.5-1.8斤/只,平均规格为1.0斤/只左右,分公母按大中小及末子四种方式挑选放养,剔除残、疤、次、病鳖,并适当稀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华鳖成鳖外塘养殖管理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具体如下:
大公0.6kg/只以上,平均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金泉龚建刚胡晓林王金乐
申请(专利权)人: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