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绿色生态循环无公害化种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961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产业链绿色生态循环无公害化种养殖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肉牛饲料制备;(2)肉牛喂养;(3)牛粪喂养蚯蚓;(4)有机肥制备;(5)有机肥种植蔬菜,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是:实现了种养殖业全产业链的高效循环利用,真正做到了全产业链“榨干吃尽”,实现了农药化肥零使用,有效降低了种养殖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十分绿色环保,并且加快了肉牛的生长速度,提高了肉牛的牛肉品质,同时促进了蔬菜的生长,提高了蔬菜的产量,显著提高了种养殖收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产业链绿色生态循环无公害化种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养殖方法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无公害种养殖方法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对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肉牛的养殖逐渐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存在肉牛饲料成分单一,肉牛牛肉品质较差,牛粪污染等问题。蚯蚓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够显著促进枯枝落叶等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这一复杂过程,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鉴于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蚯蚓养殖的规模日益增长,传统的蚯蚓养殖通常采用豆饼等作为蚯蚓的饲料,养殖成本较高,蚯蚓的生长速度较慢、产量较低。蔬菜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传统的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大,不是十分环保,并且蔬菜采收过程中大量残次蔬菜被直接丢弃,造成较大的浪费。针对上述肉牛养殖、蚯蚓养殖和蔬菜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目前亟需寻找一种新型种养殖方法,对上述种养殖业全产业链进行“榨干吃尽”,并实现高效利用和绿色生态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可实现肉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全产业链绿色生态循环无公害化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n(1)肉牛饲料制备:按重量份配比选取如下新鲜青料:玉米秸秆180~230份、甘薯藤120~140份、花生藤150~200份和甘蔗尾叶110~130份,将新鲜青料切碎至长度为1~1.5厘米的小段,将切碎后的新鲜青料充分混合均匀,并逐层紧压填实在密封环境中,每层新鲜青料的厚度为15~20cm,按重量份配比向每层新鲜青料上均匀喷洒发酵菌液8~12份,发酵菌液的菌种成分及含量如下:活菌含量为4×10

【技术特征摘要】
1.全产业链绿色生态循环无公害化种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1)肉牛饲料制备:按重量份配比选取如下新鲜青料:玉米秸秆180~230份、甘薯藤120~140份、花生藤150~200份和甘蔗尾叶110~130份,将新鲜青料切碎至长度为1~1.5厘米的小段,将切碎后的新鲜青料充分混合均匀,并逐层紧压填实在密封环境中,每层新鲜青料的厚度为15~20cm,按重量份配比向每层新鲜青料上均匀喷洒发酵菌液8~12份,发酵菌液的菌种成分及含量如下:活菌含量为4×108~6×108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活菌含量为3×108~5×108CFU/g的植物乳杆菌,将新鲜青料的水分含量控制为58~62%,对新鲜青料进行厌氧发酵,在25~28℃的温度下发酵8~12天,制成发酵青饲料;
按重量份配比取新鲜象草130~150份、新鲜巨菌草160~180份、新鲜蔬菜100~150份、苜蓿干草50~60份、黑麦草干草40~60份、玉米40~50份、高粱米42~48份、棉籽饼30~40份、花生饼28~32份、骨粉12~15份、食盐0.2~0.4份和小苏打0.3~0.5,将新鲜象草、新鲜巨菌草、新鲜蔬菜、苜蓿干草和黑麦草干草粉碎成2~3厘米的小段,并充分混合均匀制成碎混料,将玉米、高粱米、棉籽饼和花生饼粉碎成粒径为15~20目的粉料,按重量份配比取鲜活蚯蚓80~90份,将鲜活蚯蚓晒干磨制成蚯蚓粉,将碎混料、粉料、骨粉、食盐、小苏打、发酵青饲料和蚯蚓粉充分混合均匀,制成肉牛饲料;
(2)肉牛喂养:使用步骤(1)制得的肉牛饲料对肉牛进行喂食,早上5~6点、中午11~12点、晚上17~18点各喂食一次,每头牛每次的喂食量为肉牛体重的0.3~0.4%;
(3)牛粪喂养蚯蚓:收集步骤(2)中喂养肉牛产生的牛粪,按重量份配比取牛粪180~240份、菜籽饼60~65份和芝麻饼72~76份,并充分混合均匀,制成第一物料,按重量份配比向第一物料内加入第一菌液12~16份,对第一物料进行好氧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将第一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为40~45%,将发酵温度控制为31~36℃,发酵3~5天结束,所述第一菌液的菌种成分及含量如下:活菌含量为5×108~7×108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和活菌含量为3×108~6×108CFU/g的粪肠球菌,接着,将好氧发酵后的第一物料进行密封,进行厌氧发酵,厌氧发酵过程中将第一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为53~56%,将发酵温度控制为33~35℃,发酵4~6天结束,制成第一发酵物料;
按重量份配比取EM菌剂2~3份、质量浓度为10%的红糖水80~150份和麦麸65~73份,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在密封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将发酵温度控制为32~34℃,发酵3~5天制成麦麸EM制剂,将麦麸EM制剂与第一发酵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混合物料;
在第一堆沤池的底部铺垫一层稻草,将混合物料置于第一堆沤池内,将混合物料的堆高控制为0.3~0.5米,在混合物料的表面铺盖一层稻草,向混合物料中接种蚯蚓苗,接种密度为每克混合物料中放置18~22条蚯蚓,接种完后,将混合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为52~55%;
按重量份配比取牛粪560~620份和玉米秸秆130~140份,并充分混合均匀制成第二物料,向第二物料中加入第二菌液进行厌氧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将第二物料的水分含量控制为52~55%,将发酵温度控制为33~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李鹏
申请(专利权)人:钟祥市绿邦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