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443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子铁芯入轴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轴装置,包括基础底板、转子叠压底板、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第三转子铁芯、转子叠压顶板、轴和轴套,所述的转子叠压底板基础底板的一侧,所述的第一转子铁芯、第二转子铁芯和第三转子铁芯均位于转子叠压底板和转子叠压顶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一种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轴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定位孔和定位柱,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定位孔和定位柱的直径相等,定位柱有利于导向,当定位柱在使用过程中定位柱与周围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和定位孔的弧面接触,避免应力集中,减少磨损,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轴装置
本技术涉及转子铁芯入轴装置
,特别是一种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轴装置。
技术介绍
伺服电机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精度等精密加工行业要求伺服电机定位精度高、转矩波动小。伺服电机功率密度高,气隙较小,特别是嵌入式伺服电机。传统伺服电机由于电机定子和转子以及转子铁心和轴之间容易造成偏心,电机气隙不均匀产生单边磁拉力,从而导致电机运行时噪音大、转矩波动大,严重时造成扫膛损坏电机。现有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和轴主要通过平键连接,转子铁心和轴为间隙配合,通过平键作用传递电机力矩。由于转子铁心和轴及平键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在重力作用下,转子下侧和定子铁心“近”,转子顶面离定子铁心“远”,这样造成电机气隙不均匀。因此,提供一种偏心小的转子结构及装置对解决电机气隙不均匀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中国专利CN203301271U中公开的一种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轴装置,该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轴装置,虽然提高了转子的平面度和圆度,实践表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但是,该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轴装置,包括基础底板(1)、转子叠压底板(2)、第一转子铁芯(3)、第二转子铁芯(4)、第三转子铁芯(5)、转子叠压顶板(6)、轴(7)和轴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叠压底板(2)基础底板(1)的一侧,所述的第一转子铁芯(3)、第二转子铁芯(4)和第三转子铁芯(5)均位于转子叠压底板(2)和转子叠压顶板(6)之间,所述的第一转子铁芯(3)、第二转子铁芯(4)和第三转子铁芯(5)的内部均设置有磁钢,所述的转子叠压底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定位槽(9),所述的转子叠压顶板(6)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0),所述的第一转子铁芯(3)、第二转子铁芯(4)和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键槽伺服电机转子铁心入轴装置,包括基础底板(1)、转子叠压底板(2)、第一转子铁芯(3)、第二转子铁芯(4)、第三转子铁芯(5)、转子叠压顶板(6)、轴(7)和轴套(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叠压底板(2)基础底板(1)的一侧,所述的第一转子铁芯(3)、第二转子铁芯(4)和第三转子铁芯(5)均位于转子叠压底板(2)和转子叠压顶板(6)之间,所述的第一转子铁芯(3)、第二转子铁芯(4)和第三转子铁芯(5)的内部均设置有磁钢,所述的转子叠压底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定位槽(9),所述的转子叠压顶板(6)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0),所述的第一转子铁芯(3)、第二转子铁芯(4)和第三转子铁芯(5)的内部均开设有定位孔(11),所述的第一定位槽(9)、第二定位槽(10)和定位孔(11)的轴(7)线重合,所述的第一定位槽(9)、第二定位槽(10)、定位孔(11)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柱(12),所述的转子叠压底板(2)、第一转子铁芯(3)、第二转子铁芯(4)、第三转子铁芯(5)、转子叠压顶板(6)和轴套(8)设置在轴(7)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先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恒动伺服电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