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9443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其包括有主轴,主轴上固定有定子组,定子组包括定子支架,定子支架外设有漆包线圈,主轴穿设在定子支架的中孔内,定子组外套设有外转子,定子组通过上盖、下盖进行封装,主轴贯穿上盖、下盖的中孔,上盖、下盖分别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进行转动,定子支架的底面开设有若干冷却空腔,主轴的下端固定有轴承内支架,轴承内支架内设有气体通道,下盖的底面成型有若干由内向外延伸的风叶板,下盖的下侧设有引流罩,引流罩与下盖之间形成散热腔,引流罩上开设有与气体通道以及散热腔均相通的进气孔,引流罩外侧与风叶板形成若干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散热效果显著,并延长电机使用寿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
本技术属于电机
,特指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外转子永磁电机是通过转子的上盖以及下盖相扣合所形成密闭空间并将定子置于其内部。转子在长时间工作后,电机内的漆包线圈会产生大量的热,由于此类永磁电机密闭的结构,热能不能及时散去,对于永磁电机内的磁钢以及漆包线圈具有较大的损坏,使此类外转子永磁电机寿命短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市场上出现了将水冷导热结构设置于主轴内的外转子永磁电机,由于该结构中水冷导热的结构只接触与主轴与定子连接处部分,而转子与定子之间即漆包线圈位置是发热主要位置,这就导致散热位置不够准确,散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它能够降低电机工作时所产生的温度,改善散热能力,进而延长外转子永磁电机使用寿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包括有主轴,主轴上固定有定子组,定子组包括定子支架,定子支架外设置有漆包线圈,所述主轴穿设在所述定子支架的中孔内,定子组外套设有外转子,所述定子组通过外转子上下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轴(1),主轴(1)上固定有定子组(2),定子组(2)包括定子支架(20),定子支架(20)外设置有漆包线圈(21),所述主轴(1)穿设在所述定子支架(20)的中孔内,定子组(2)外套设有外转子(3),所述定子组(2)通过外转子(3)上下两端所固定连接的上盖(4)以及下盖(5)进行封装,主轴(1)贯穿所述上盖(4)以及下盖(5)的中孔,上盖(4)以及下盖(5)分别通过固定于主轴(1)上的第一轴承(10)以及第二轴承(11)进行转动,所述定子支架(20)的底面开设有若干冷却空腔(200),所述主轴(1)的下端固定有用于安装第二轴承(11)的轴承内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轴(1),主轴(1)上固定有定子组(2),定子组(2)包括定子支架(20),定子支架(20)外设置有漆包线圈(21),所述主轴(1)穿设在所述定子支架(20)的中孔内,定子组(2)外套设有外转子(3),所述定子组(2)通过外转子(3)上下两端所固定连接的上盖(4)以及下盖(5)进行封装,主轴(1)贯穿所述上盖(4)以及下盖(5)的中孔,上盖(4)以及下盖(5)分别通过固定于主轴(1)上的第一轴承(10)以及第二轴承(11)进行转动,所述定子支架(20)的底面开设有若干冷却空腔(200),所述主轴(1)的下端固定有用于安装第二轴承(11)的轴承内支架(6),轴承内支架(6)内设有与所述冷却空腔(200)相通的气体通道(60),下盖(5)的底面成型有若干由内向外延伸的风叶板(50),下盖(5)的下侧设置有固定于所述主轴(1)底部的引流罩(7),引流罩(7)与下盖(5)之间形成散热腔(51),所述引流罩(7)上开设有与所述气体通道(60)以及散热腔(51)均相通的进气孔(70),引流罩(7)外侧与相邻的风叶板(50)之间形成若干个出风口(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转子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正平钟广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胜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