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900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固定用机械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电偶固定装置,安装于铸锭,所述铸锭设有与热电偶固定装置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热电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托盘及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与固定托盘连接,所述固定托盘及夹紧组件开设有可容纳热电偶穿过的通孔,所述夹紧组件伸入安装孔内安装且固定托盘的端面与铸锭表面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热电偶固定装置安装于铸锭,将热电偶穿过通孔与铸锭接触,且固定托盘的端面刚好与铸锭表面贴紧接触,夹紧组件可夹紧热电偶,从而有效防止热电偶在循环风机的吹扫作用下左右晃动,避免热电偶松脱,改善热电偶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电偶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固定用机械装置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电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高精铝加工行业内,铝铸锭热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工序之一。均质炉是铝铸锭热处理工艺的关键设备,在热处理工艺中铝铸锭的温度均匀性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均热过程中控制铝锭温度均匀性的重要部件是热电偶,均热前需在铝铸锭的前后两端的端面中心用钻头钻孔,并将热电偶用玻璃纤维丝带包裹好后插入孔内以实时监控铝铸锭温度。然而,在均热过程中,为保证铝铸锭温度均匀性,需使用循环风机对铝铸锭来回吹扫,热电偶受风力影响容易左右摆动导致热电偶松脱。热电偶松脱后测得的温度为炉气温度,无法准确监测铝铸锭温度。若在铝铸锭进炉不久热电偶松脱,还可出炉重新安装热电偶;但铝铸锭进炉时间较长后再出炉安装热电偶,不仅会影响产品品质、延长热处理工时,还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热电偶固定装置,将热电偶稳定地安装于铝铸锭,可有效防止热电偶在循环风机的吹扫作用下左右晃动,改善热电偶的工作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热电偶固定装置,安装于铸锭,所述铸锭设有与热电偶固定装置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热电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托盘及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与固定托盘连接,所述固定托盘及夹紧组件开设有可容纳热电偶穿过的通孔,所述夹紧组件伸入安装孔内安装且固定托盘的端面与铸锭表面贴合。本技术的热电偶固定装置,将热电偶固定装置安装于铸锭,将热电偶穿过通孔与铸锭接触,且固定托盘的端面刚好与铸锭表面贴紧接触,夹紧组件可夹紧热电偶,从而有效防止热电偶在循环风机的吹扫作用下左右晃动,避免热电偶松脱,改善热电偶的工作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托盘及夹紧组件之间连接有连接部。设置连接部便于热电偶与安装孔的连接,但并不作为限制性规定。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柱体结构,柱体结构的外径与安装孔的直径相等,柱体结构的内径与热电偶的直径相等。柱体结构的外径可略大于安装孔的直径,从而实现连接部与安装孔之间的过盈配合以增加热电偶固定装置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外周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连接部与安装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可增加热电偶固定装置的安装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夹紧组件为横截面外径逐渐均匀减小的锥台结构,所述锥台结构一端的横截面外径与连接部的外径相等,锥台结构另一端的横截面内径比热电偶直径小0.5mm~1.5mm。在通孔中插入热电偶后,由于夹紧组件端部比热电偶的头部稍细,锥台结构的头部会向外轻微膨胀并夹紧料温热电偶。进一步地,所述夹紧组件包括多个均匀环绕设置的爪部,相邻的爪部之间开设有空槽。设置爪部便于热电偶插入夹紧组件内部,同时不影响夹紧组件对热电偶的夹紧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爪部为三组,三组所述爪部均匀环绕形成锥台结构。设置三组爪部可在加工较少爪部的前提下获得较稳定的夹紧作用。进一步地,所述空槽为方形槽。设置方形槽是为了便于采用电火花加工技术等距切割的方式进行加工,加工方式简单。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与夹紧组件的长度之和为25mm~30mm。为了提高铝铸锭在下一道工序的利用率,热处理时在铝铸锭上的钻孔深度不应超过30mm,且热电偶在安装时应与铝铸锭相接触,因此热电偶固定装置的插入深度应为25mm~30mm。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托盘为圆盘,所述圆盘的直径为热电偶直径的7倍。固定托盘尺寸的设置可在获得较好安装便捷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连接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热电偶固定装置,能够将热电偶稳定地安装于铝铸锭内,可有效防止热电偶在循环风机的吹扫作用下左右晃动,避免热电偶松脱,改善热电偶的工作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热电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图2为热电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I;图3为热电偶固定装置的夹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固定托盘;2-夹紧组件;21-爪部;22-空槽;3-通孔;4-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热电偶固定装置的实施例,安装于铸锭,铸锭设有与热电偶固定装置配合的安装孔;热电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托盘1及夹紧组件2,夹紧组件2与固定托盘1连接,固定托盘1及夹紧组件2开设有可容纳热电偶穿过的通孔3,夹紧组件2伸入安装孔内安装且固定托盘1的端面与铸锭表面贴合。本实施例在实施时,将热电偶固定装置安装于铸锭,将热电偶穿过通孔3与铸锭接触,且固定托盘1的端面刚好与铸锭表面贴紧接触,夹紧组件2可夹紧热电偶,从而有效防止热电偶在循环风机的吹扫作用下左右晃动,避免热电偶松脱,改善热电偶的工作稳定性。为了避免再取出热电偶时热电偶折断,本实施例在通孔3的端部倒圆角。但需要说明的是,倒圆角是为了避免折断热电偶而做出的优选,而并不作为本技术限制性的规定。其中,固定托盘1及夹紧组件2之间连接有连接部4,便于热电偶与安装孔的连接:本实施例的连接部4可设置为柱体结构,柱体结构的外径与安装孔的直径相等,柱体结构的内径与热电偶的直径相等。需要说明的时,本实施例的柱体结构的外径可略大于安装孔的直径,从而实现连接部4与安装孔之间的过盈配合以增加热电偶固定装置的安装稳定性。本实施例的连接部4外周还可设置外螺纹,在安装孔内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如此,连接部4与安装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安装简便,且可增加热电偶固定装置的安装稳定性。如图1至图3所示,夹紧组件2为横截面外径逐渐均匀减小的锥台结构,锥台结构一端的横截面外径与连接部4的外径相等,锥台结构另一端的横截面内径比热电偶直径小0.5mm~1.5mm。锥台结构一端的横截面内径与热电偶直径相等,另一端的横截面内径比热电偶直径小,如此,热电偶可较方便地插入通孔3中,同时在夹紧组件2的挤压作用下热电偶被稳定地夹紧在通孔3中。然而,由于锥台结构另一端的横截面内径比热电偶直径小,需要施加较大的外力才能插入热电偶,故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电偶固定装置,安装于铸锭,所述铸锭设有与热电偶固定装置配合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托盘(1)及夹紧组件(2),所述夹紧组件(2)与固定托盘(1)连接,所述固定托盘(1)及夹紧组件(2)开设有可容纳热电偶穿过的通孔(3),所述夹紧组件(2)伸入安装孔内安装且固定托盘(1)的端面与铸锭表面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电偶固定装置,安装于铸锭,所述铸锭设有与热电偶固定装置配合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托盘(1)及夹紧组件(2),所述夹紧组件(2)与固定托盘(1)连接,所述固定托盘(1)及夹紧组件(2)开设有可容纳热电偶穿过的通孔(3),所述夹紧组件(2)伸入安装孔内安装且固定托盘(1)的端面与铸锭表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托盘(1)及夹紧组件(2)之间连接有连接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4)为柱体结构,柱体结构的外径与安装孔的直径相等,柱体结构的内径与热电偶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电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4)外周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电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嘉俊覃远刚朱金钢张琳
申请(专利权)人:乳源瑶族自治县东阳光高纯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