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99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包括额温枪壳体、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红外探头、以及预热组件,预热组件包括保温壳体、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保温壳体通过与额温枪壳体卡接在一起,并且保温壳体内部开设穿设红外探头的通孔,以及开设安装加热丝的凹槽,加热丝呈锥形结构且套设于红外探头的外部,温度传感器采用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红外探头外部且与控制单元连接,通过在额温枪上设置加热丝以及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来保持并检测额温枪的温度,从而能避免红外探头在寒冷环境下测量额温不准的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
技术介绍
手持式红外额温枪可以实现非接触近距离测量人体的体温,在特殊情况下,为了避免直接接触人体,防止交叉感染,在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手持式红外额温枪。红外额温枪又称为红外测温仪,可以在1秒内准确地测量出人体的温度。使用时只需将探头对准额头,按下按钮即可。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当物体的温度高于“零度”,即-273℃时,物体会向外辐射红外线。使用红外线探头获得不同物体的红外光线强度,经过放大电路和模数转化电路,即可将温度数据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但是红外额温枪的测量准确度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述的外界因素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测量距离,另一点是测量额距,如果测量环境中的空气、水蒸气以及其他遮挡物等,都会改变物体辐射曲线从而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所以要求在测量体温时,应将红外额温枪指向前额头正中央眉心上方并保持垂直3cm-5cm左右的距离,不然测出的额温同样不够准确;另一点是温度,如在室外天气寒冷的情况下,测温仪测出的温度不具有参考性,属于非正常工作,一般需要保证额温枪在10℃-40℃的环境下使用。而在低温环境下一般采用以下方法保证测量额温的准确性,一是将红外额温枪放置在温度合适的干燥的保温箱中,轮换使用;二是将红外额温枪放在取暖设备附近,保温使用;三是将红外额温枪放入衣物中用体温进行保温,或者给红外体温计贴上暖宝宝进行保温,从而让红外额温枪的测量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在测量额温时,红外额温枪因为外界寒冷空气影响导致测量温度不准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在测量额温时能够辅助预热的额温枪,来避免外界寒冷空气的影响,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包括额温枪壳体,以及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红外探头,还包括预热组件,所述预热组件包括保温壳体、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壳体通过异形槽与额温枪壳体卡接在一起,并且保温壳体内部开设穿设红外探头的通孔,以及开设安装加热丝的凹槽,所述红外探头呈锥形结构且置于额温枪壳体的前端,所述加热丝呈锥形结构且外层涂覆耐热树脂,其中加热丝套设于红外探头的外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红外探头外部且与控制单元连接;其中加热丝由电池BAT提供电源,且由控制单元触发的开关元件控制通断。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元件采用第一MOS管Q1,第一MOS管Q1的源极经加热丝连接电池BAT,第一MOS管Q1的漏极直接接地,第一MOS管Q1的栅极经第一电阻R1接入控制单元发出的加热信号IN-R,其中第一电阻R1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之间连接接地的第二电阻R2,用于避免第一MOS管Q1的栅极击穿。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热组件还包括指示灯LED,所述指示灯LED的阳极与电池BAT连接,指示灯LED的阴极经第五电阻R5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Q2的漏极直接接地,第二MOS管Q2的栅极经第三电阻R3接入控制单元发出的指示信号IN-LED连接,其中第三电阻R3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之间连接接地的第四电阻R4,用于避免第二MOS管Q2的栅极击穿,其中指示灯LED安装于额温枪壳体上,且与控制单元连接。该技术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额温枪上设置加热丝以及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来保持并检测额温枪的温度,从而能避免红外探头在寒冷环境下测量额温不准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现新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4为本实现新型加热丝的电路图;图5为本实现新型指示灯LED的电路图;图中:1、额温枪壳体,2、红外探头,3、保温壳体,301、凹槽,4、加热丝,5、温度传感器,6、指示灯LED。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对本技术的范围并不构成任何限制。如图所示,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主要由额温枪壳体1、红外探头2和预热组件组成,其中红外探头2设置于额温枪壳体1的前端,且与控制单元连接,红外探头2将检测的额温信息经控制单元处理后,显示于额温枪壳体上的显示屏上,其具体的测量额温原理已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了,在此不做详细描述,而之所以还设置预热组件,主要是由于红外探头2的使用环境温度一般是在10℃-40℃范围内,在低于10℃以下的寒冷环境中所测量出的额温,不具有参考性,属于非正常工作,所以在寒冷环境中使用额温枪时就需要通过预热组件进行加热保温。具体的,预热组件主要包括保温壳体3、加热丝4和贴片式温度传感器5,保温壳体3内部开设穿设红外探头2的通孔,以及开设安装加热丝4的凹槽301,如说明书附图1-3所示,其中红外探头2为锥形结构,保温壳体3内部开设的通孔同样为锥形结构,其中加热丝4同样呈锥形结构且外层涂覆耐热树脂,只是加热丝4的尺寸稍大于红外探头2的尺寸,使得加热丝4套设于红外探头2的外部,而保温壳体3通过异形槽与额温枪壳体1卡接在一起。优选的,红外探头2采用硅胶材质,一方面是由于硅胶柔软,利于保护内部的红外传感器,另一方面是硅胶耐温,利于保温且安全性较高。其中贴片式温度传感器5体型微小,安装于红外探头2外部且与控制单元连接,用以检测红外探头的温度,优选的,采用型号为SMT16030的贴片式温度传感器。其中加热丝4的连接电路如说明书附图4所示,第一MOS管Q1的源极经加热丝连接电池BAT,第一MOS管Q1的漏极直接接地,第一MOS管Q1的栅极经第一电阻R1接入控制单元发出的加热信号IN-R,其中第一电阻R1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之间连接接地的第二电阻R2,用于避免第一MOS管Q1的栅极击穿。工作时,当贴片式温度传感器5检测到红外探头2的温度,高于10℃时,控制单元发出的加热信号IN-R为低电平,使得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为低电平,第一MOS管Q1不导通,从而加热丝不工作;当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红外探头的温度,低于10℃时,控制单元发出的加热信号IN-R为高电平,使得第一MOS管Q1的栅极为高电平,第一MOS管Q1导通,从而加热丝工作,直至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红外探头的温度高于10℃,停止加热,从而能够在低温环境下,给予额温枪自加热的功能,不必再放置于其他保温设备中预热,使用更加方便,保证红外探头测量额温的准确性。另外,为了更好的提示使用者是否达到红外探头2测量额温的适宜环境温度,在额温枪壳体1安装与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指示灯LED6,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指示灯LED的阳极与电池BAT连接,指示灯LED的阴极经第五电阻R5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Q2的漏极直接接地,第二MOS管Q2的栅极经第三电阻R3接入控制单元发出的指示信号IN-LED连接,其中第三电阻R3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之间连接接地的第四电阻R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包括额温枪壳体,以及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红外探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组件,所述预热组件包括保温壳体、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壳体通过异形槽与额温枪壳体卡接在一起,并且保温壳体内部开设穿设红外探头的通孔,以及开设安装加热丝的凹槽,所述红外探头呈锥形结构且置于额温枪壳体的前端,所述加热丝呈锥形结构且外层涂覆耐热树脂,其中加热丝套设于红外探头的外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红外探头外部且与控制单元连接;其中加热丝由电池BAT提供电源,且由控制单元触发的开关元件控制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包括额温枪壳体,以及与控制单元连接的红外探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热组件,所述预热组件包括保温壳体、加热丝和温度传感器,所述保温壳体通过异形槽与额温枪壳体卡接在一起,并且保温壳体内部开设穿设红外探头的通孔,以及开设安装加热丝的凹槽,所述红外探头呈锥形结构且置于额温枪壳体的前端,所述加热丝呈锥形结构且外层涂覆耐热树脂,其中加热丝套设于红外探头的外部,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红外探头外部且与控制单元连接;其中加热丝由电池BAT提供电源,且由控制单元触发的开关元件控制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预热式额温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采用第一MOS管Q1,第一MOS管Q1的源极经加热丝连接电池BAT,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泰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