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9567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包括对接在一起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以及设置在第一输送带末端的口罩下压组件和口罩支撑组件,口罩下压组件包括安装于延伸板上端的气缸固定座,以及安装于气缸固定座且朝下设置的的气缸,气缸伸缩杆的端部设置压板,口罩支撑组件包括安装于延伸板下端且朝内设置的支撑板,以及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远离第一输送带一端的竖直挡板,通过气缸将第一输送带输送至支撑板上的口罩转送到第二输送带上,待转送的口罩数量达到包装的口罩数量后,第二输送带再向前传送,从而操作员不需要清点口罩数量,直接在第二输送带的后端进行包装即可,提升口罩的收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机械自动化也日益普及。其中也不乏生产口罩的去自动制造机:整卷布料放卷后经过滚轮驱动,布料通过自动折边、包边;鼻梁条整卷牵引开卷,定长裁切后导入至包边布料中,双边通过超声焊接至封口,再经过超声侧向封口,通过切刀裁切成型;通过流水线将口罩输送至两个口罩耳带熔接工位,通过超声焊接最终口罩成型;当口罩制成后,通过流水线输送至平带线收集。尽管通过全自动口罩制造机能够实现口罩的快速生产,但是在口罩最后序的收集过程中,还是需要人工进行清点,完成包装,导致口罩收集效率低下,影响出库。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全自动口罩制造机缺乏最后一环的自动清点收集工序,本技术提出一种可以定数输送口罩的收集带,以提升包装效率,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包括对接在一起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输送带的水平高度,其中第一输送带在朝向第二输送带的末端两侧设置延伸板,并且第一输送带在靠近延伸板的一侧设置计数传感器,所述延伸板的上端设置口罩下压组件,延伸板的下端设置口罩支撑组件,所述口罩下压组件包括安装于延伸板上端的气缸固定座,以及安装于气缸固定座且朝下设置的的气缸,所述气缸伸缩杆的端部设置压板,所述口罩支撑组件包括安装于延伸板下端且朝内设置的支撑板,以及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远离第一输送带一端的竖直挡板,所述支撑板的水平高度小于第一输送带的水平高度,支撑板的长度大于口罩的宽度,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口罩的长度且大于所述压板的长度,所述第二输送带置于口罩支撑组件的下方。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输送带沿其长度发方向并列设置若干间隔板。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朝向第一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斜面状的导向台。作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伸板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一输送带的末端,气缸固定座呈龙门结构固接于两个延伸板的上端。该技术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的有益效果:通过气缸将第一输送带输送至支撑板上的口罩转送到第二输送带上,待转送的口罩数量达到包装的口罩数量后,第二输送带再向前传送,从而操作员不需要清点口罩数量,直接在第二输送带的后端进行包装即可,提升口罩的收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口罩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输送带,101、第一电机,102、计数传感器,2、第二输送带,201、第二电机,202、间隔板,3、延伸板,4、口罩下压组件,401、气缸固定座,402、气缸,403、压板,5、口罩支撑组件,501、支撑板,5011、导向台,502、竖直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所述的实施例仅为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对本技术的范围并不构成任何限制。如图所示,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主要由对接在一起的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以及设置的第一输送带1上的转送机构组成,转送机构包括口罩支撑组件5和口罩下压组件4。其中第一输送带1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输送带2的水平高度,并且第一输送带1在朝向第二输送带2的末端两侧设置延伸板3,延伸板3的上端设置口罩下压组件4,延伸板3的下端设置口罩支撑组件5,并且第一输送带1在靠近延伸板3的一侧设置计数传感器102,所述口罩下压组件4包括安装于延伸板3上端的气缸固定座401,以及安装于气缸固定座401且朝下设置的的气缸402,气缸伸缩杆的端部设置压板403;所述口罩支撑组件5包括安装于延伸板3下端且朝内设置的支撑板501,以及设置于两个支撑板501之间且远离第一输送带一端的竖直挡板502,支撑板501的水平高度小于第一输送带1的水平高度,支撑板501的长度大于口罩的宽度,两个支撑板501之间的距离小于口罩的长度且大于所述压板403的长度,所述第二输送带2置于口罩支撑组件的下方。其中第一输送带1由第一电机101驱动,第二输送带2由第二电机201驱动,由于全自动口罩制造机生产的口罩速率一定,第一电机101驱动第一输送带1的速率也一定,则口罩是一个一个匀速间隔输送到口罩支撑组件5上的,根据实际运行,调节气缸402的活动频率,使其口罩到达支撑板501上的频率一样,而第二电机201由设置在第一输送带1上的计数传感器102控制,当计数传感器102检测到通过口罩的数量达到口罩包装数量时,第二电机201驱动第二输送带2向前输送一段距离,其中第二电机201由计数传感器102控制的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熟知的,在此不做具体描述。具体工作时,全自动口罩制造机生产的口罩由第一输送带1运送,在输送到第一输送带1的末端时,因惯性掉落至支撑板501上,并由竖直挡板502抵挡,防止速度过快而冲出去,最终口罩悬空支撑在两个支撑板501之间;然后气缸402带动其伸缩杆端部的压板403下压,让悬空在两个支撑板501之间的口罩下坠至第二输送带2上,依此循环,直至下坠至第二输送带2上的口罩达到包装数量时,第二电机201驱动第二输送带2向前输送。例如,每个包装袋中需要装十个口罩,则当计数传感器102检测到通过的口罩数量达到十个后,即口罩下压组件4的气缸402动作十次,在第二输送带2的某一点堆叠十个口罩后,第二电机201驱动第二输送带2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依此循环,使得第二输送带2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叠十个一组的口罩,工作人员在第二输送带2的末端可以直接对每组口罩直接进行包装,而不用清点,提升口罩收集效率。进一步的,为了保证第一输送带1上的口罩平稳滑落至口罩支撑组件5的支撑板501上,在支撑板501朝向第一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斜面状的导向台5011。另外,第二输送带2沿其长度方向并列间隔设置若干间隔板202,第二输送带2每次向前运动的距离等于相邻两个间隔板202的距离,使得相邻的两个间隔板202形成间隔槽,则气缸每次下压的口罩均掉落至间隔槽中,不会在第二输送带2在启停时,一叠的口罩出现偏移或分散,也使工作人员在后序收集口罩时,更加便捷。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在一起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输送带的水平高度,其中第一输送带在朝向第二输送带的末端两侧设置延伸板,并且第一输送带在靠近延伸板的一侧设置计数传感器,所述延伸板的上端设置口罩下压组件,延伸板的下端设置口罩支撑组件,所述口罩下压组件包括安装于延伸板上端的气缸固定座,以及安装于气缸固定座且朝下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伸缩杆的端部设置压板,所述口罩支撑组件包括安装于延伸板下端且朝内设置的支撑板,以及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远离第一输送带一端的竖直挡板,所述支撑板的水平高度小于第一输送带的水平高度,支撑板的长度大于口罩的宽度,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小于口罩的长度且大于所述压板的长度,所述第二输送带置于口罩支撑组件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的计数收集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在一起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水平高度大于第二输送带的水平高度,其中第一输送带在朝向第二输送带的末端两侧设置延伸板,并且第一输送带在靠近延伸板的一侧设置计数传感器,所述延伸板的上端设置口罩下压组件,延伸板的下端设置口罩支撑组件,所述口罩下压组件包括安装于延伸板上端的气缸固定座,以及安装于气缸固定座且朝下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伸缩杆的端部设置压板,所述口罩支撑组件包括安装于延伸板下端且朝内设置的支撑板,以及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远离第一输送带一端的竖直挡板,所述支撑板的水平高度小于第一输送带的水平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泰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