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隙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95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门隙检测装置,能够提高对电梯门隙的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前端为尖型头的分离部、侧面开设有卡槽的检测部、把手部、信号处理组件以及压力传感器,检测部与分离部可拆卸连接,压力传感器卡设于对应的卡槽内,把手部与检测部可拆卸连接,信号处理组件与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把手部可对检测部和分离部进行施力,从而将分离部和检测部依次推入电梯门间隙内,利用分离部前端的尖型头,可方便隔开电梯门,使检测部方便推入间隙内,对电梯门间隙之间的压力进行检测,不仅简化了检测步骤,而且只需一个检测人员即可完成相应的检测,同时还可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隙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检测
,特别是一种门隙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电梯门隙的检测中,需要一位检验人员用推拉力计将层门拉开,另一位检验人员用钢直尺对门间隙进行测量,读取出推拉力计拉力为150N时的门间隙,将该间隙值与规定的30mm或45mm进行对比,若超出标准规定的最大间隙,则电梯门检验不合格,否则合格。该方法操作繁琐,需要两位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效率低下,且采用钢板尺测量间隙时精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门隙检测装置,能够提高对电梯门隙的检测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隙检测装置,包括:分离部,前端为尖型头;检测部,前端与所述分离部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检测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开设有卡槽;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卡设于对应的所述卡槽内;把手部,与所述检测部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信号处理组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隙检测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把手部可方便对检测部和分离部进行施力,从而将分离部和检测部依次推入电梯门间隙内,利用分离部前端的尖型头,可方便隔开电梯门,使检测部方便推入间隙内,从而使压力传感器置于间隙内,并对电梯门间隙之间的压力进行检测,不仅简化了检测步骤,而且只需一个检测人员即可完成相应的检测,同时还可有效地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此外,分离部、检测部和分离部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方便检测人员进行拆卸和组装,从而方便进行携带和保存。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部为锥体或棱柱。利用相应的锥体或棱柱,可便于分离部前端塞入电梯门的间隙。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部为圆锥或四棱锥。利用圆锥或四棱锥,可便于分离部前端塞入电梯门的间隙。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分离部为三棱柱,所述分离部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检测部可拆卸连接。利用三棱柱,不但可方便分离部前端塞入电梯门的间隙,同时利用三棱柱的侧面,可提高分离部侧面与电梯门间隙,从而提高分离部与电梯门之间的受力面,降低检测人员将检测部推入的难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把手部呈环形状。呈环形状,便于检测人员握持,并方便检测人员去推动检测部和分离部进入电梯门间隙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设有一个且卡设于所述检测部的右侧面,所述检测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相平行,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面与所述检测部的左侧面之间的间距L为29.9~30.1mm或44.9~45.1mm。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面与所述检测部的左侧面之间的间距L与检测的要求的间隙相等,可避免采用直尺对电梯门间隙的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的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设有两个且以对称方式分别置于所述检测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所述检测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相平行,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面之间的间距为29.9~30.1mm或44.9~45.1mm。两个检测面之间距离设置在29.9~30.1mm或44.9~45.1mm的范围内,符合电梯门间隙检测的要求,可避免采用直尺对电梯门间隙的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的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面与所述检测部对应的侧面相平行,且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面与所述检测部对应侧面的距离为0~1mm。可以提高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信号处理组件包括:外壳;处理器,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显示模块,设于所述外壳的表面且与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放大模块,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处理器电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显示模块为LED灯和/或显示屏。通过LED灯的颜色显示,可判断门隙的检测是否符合标准,采用显示屏则可直观的看到检测的压力数据,通过所显示的压力来判断电梯门间隙是否符合标准。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隙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门隙检测装置除去信号处理组件后的剖视图;图3为图1示出的门隙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图4为图1示出的门隙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一;图5为图1示出的门隙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二。附图标记:分离部100、检测部200、压力传感器300、把手部400、信号处理组件500、处理器510、显示模块520、放大模块530、电梯门600。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门隙检测装置,包括前端为尖型头的分离部100、侧面开设有卡槽的检测部200、把手部400、信号处理组件500以及压力传感器300,检测部200前端与分离部100的后端可拆卸连接,压力传感器300卡设于对应的卡槽内,把手部400与检测部200的后端可拆卸连接,信号处理组件500与压力传感器300电性连接。具体地,参照图2,把手部400的前端设有螺纹柱,检测部200的后端相应的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纹柱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可使把手部400与检测部200紧固连接。同样,在检测部200的前端也设有螺纹柱,分离部100的后端开设有相应的螺纹孔,则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可方便检测部200与分离部100分拆卸和组装。由于检测部200与分离部100和把手部400之间均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因此,当其中一个出现磨损或损坏需要替换时,则可直接替换相应的部件即可,无需整体进行替换,从而可降低维护的成本。可以想到的是,分离部100、检测部200和把手部400之间还可采用卡接的方式实现紧固连接,具体地,分离部100和检测部200的底端开设有卡设槽,检测部200和把手部400的前端则设有卡柱,将卡柱卡设于对应的卡设槽内,则可实现检测部200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离部,前端为尖型头;/n检测部,前端与所述分离部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检测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开设有卡槽;/n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卡设于对应的所述卡槽内;/n把手部,与所述检测部的后端可拆卸连接;/n信号处理组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部,前端为尖型头;
检测部,前端与所述分离部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检测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开设有卡槽;
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卡设于对应的所述卡槽内;
把手部,与所述检测部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信号处理组件,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为锥体或棱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为圆锥或四棱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部为三棱柱,所述分离部其中一个侧面与所述检测部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呈环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隙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设有一个且卡设于所述检测部的右侧面,所述检测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相平行,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面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勋戚政武陈英红苏宇航杨宁祥梁敏健林晓明李继承崔靖昀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珠海检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