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两联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包括:主机;主管路,两端均与主机连接,主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泵体;多组支管路,并联安装在主管路上,支管路上并联安装有多个用户端,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泵体。通过安装在主管路上的第一泵体配合多个安装在支管路上的第二泵体从主机向用户端抽取供能介质,利用多个第二泵体分别给不同的用户端供能,减小了多个第二泵体的扬程,降低了第二泵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能耗;同时多条支管路并联设置,当某一支管路上的用户端停止工作时,对应支管路上的第二泵体能够停止运行而不影响其他支管路的正常运行,极大地降低了在运行过程中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两联供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
技术介绍
水冷式中央空调系统的水系统包括冷水系统和热水系统,一般采用单管制,夏天循环冷水,冬天循环热水。两联供中央空调的室外主机,在夏天的时候,产出冷冻水,冷冻水经过循环系统在风机盘管进行热交换,将冷气吹出;在冬天的时候产生热水,将热水在专用管道内循环流动,加热地面装饰层,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的传热使地面升温。循环水系统由主机泵、室内设备及循环管道等组成。从主机蒸发器流出的循环水由主机泵加压送入循环管道,进入室内进行热交换,最后回到主机蒸发器。室内设备包括室内风机和地热管,夏季时室内风机将空气吹过冷冻水管道,降低空气温度;冬季时通过地热管将循环水的热量传递给地面,使地面升温。目前的建筑高度广度都有一定的差异化,循环水系统中末端所在的环路阻力各不相同。传统的单水泵循环水系统在工作时,为了满足整栋建筑内的温度调节,水泵的扬程需要满足整栋建筑中阻力最大的环路的正常工作,由于水泵的工作能耗和其工作时的扬程成正比,当建筑内部分设备工作时,水泵的工作扬程远大于建筑内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扬程,导致中央空调系统能耗过高,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两联供系统的循环水系统能耗过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包括:主机;主管路,两端均与主机连接,主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泵体;多组支管路,并联安装在主管路上,支管路上并联安装有多个用户端,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泵体。优选的是,主管路包括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主供流管的出口和主回流管的进口连通,主供流管的进口和主回流管的出口均与主机相连,第一泵体安装在主回流管上。优选的是,支管路包括次供流管和次回流管,次供流管的进口与主供流管连接,次回流管的出口与主回流管连接,次供流管的出口和次回流管的进口均与用户端连接,第二泵体安装在次供流管靠近主管路的位置上。优选的是,主管路还包括汇流管,汇流管进口与至少一个次回流管的出口连接,汇流管的出口与主回流管的进口连接。优选的是,主回流管上安装有辅助箱,用于临时储存主回流管内的供能介质。优选的是,第一泵体安装在辅助箱与主机之间。优选的是,还包括控制器,主机、第一泵体、第二泵体和用户端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优选的是,主供流管的出口端安装有压差阀。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主机中的供能介质在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作用下通过主管路泵至对应的支管路,并通过支管路将供能介质分配给相应的用户端;用户端使用后的供能介质在回流到支管路,并汇集到主管路后返回主机。优选的是,还包括:当用户端开始工作时,控制与开始工作的用户端对应的支管路上的第二泵体开始工作;当同一支管路上的所有用户端均停止工作时,控制该支管路上的第二泵体停止工作。优选的是,还包括:主管路包括通断连接的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当所有第二泵体均停止工作时,控制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连通;当第二泵体工作时且与对应的支管路上至少一个用户端停止工作时,控制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连通;当第二泵体工作时且对应的支管路上的所有用户端均工作时,控制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断开。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包括:主机;主管路,两端均与主机连接,主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泵体;多组支管路,并联安装在主管路上,支管路上并联安装有多个用户端,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泵体。通过安装在主管路上的第一泵体配合多个安装在支管路上的第二泵体从主机向用户端抽取供能介质,利用多个第二泵体分别给不同的用户端供能,减小了多个第二泵体的扬程,降低了第二泵体在工作过程中的能耗。同时一条支管路上配备一个第二泵体,能够根据支管路所需的扬程,在不同的支管路上安装不同扬程的第二泵体,按需分配以降低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的能耗。多条支管路并联设置,当支管路上的用户端工作时,对应支管路上的第二泵体工作,当某一支管路上的用户端停止工作时,对应支管路上的第二泵体能够停止运行而不影响其他支管路的正常运行,进一步降低了在运行过程中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的能耗。2.本技术提供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主管路包括主供流管和主回流管,主供流管的出口和主回流管的进口连通,主供流管的进口和主回流管的出口均与主机相连,第一泵体安装在主回流管上。利用第一泵体将用户端的供能介质抽到主机,主机对供能介质的温度进行调节后,通过主供流管被泵至次供流管,再通过第二泵体进一步分配给用户端。利用第一泵体与第二泵体分级调节,同时利用一个第二泵体为同一级的多个用户端进行供能介质的分配,以使第二泵体能够被充分利用。3.本技术提供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还包括汇流管,汇流管进口与至少一个次回流管的出口连接,汇流管的出口与主回流管的进口连接。利用汇流管将用户端的供能介质收集后再通过主回流管输送回主机,当所有用户端均停止工作时,主供流管中的供能介质能够直接从主回流管中回到主机,避免供能介质从次回流管的出口中再次进入到次回流管中,使得需要被从次汇流管中抽出的供能介质的量增加,导致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能耗增加。4.本技术提供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主供流管的出口端安装有压差阀。通过压差阀控制主供流管出口的供能介质的流量,进而控制流入到用户端的流量,避免供能介质直接从主供流管的出口流回到主回流管造成能源浪费;同时避免流入到用户端的供能介质的量过多,对用户端造成损坏。5.本技术提供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主机中的供能介质在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作用下通过主管路泵至对应的支管路,并通过支管路将供能介质分配给相应的用户端;用户端使用后的供能介质回流到支管路,并汇集到主管路后返回主机。通过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对主机内的供能介质分级泵送,极大降低了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扬程,减少了第一泵体和第二泵体的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机;2、主供流管;3、主回流管;4、第一泵体;5、次供流管;6、次回流管;7、用户端;8、第二泵体;9、汇流管;10、辅助箱;11、控制器;12、压差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机(1);/n主管路,两端均与所述主机(1)连接,所述主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泵体(4);/n多组支管路,并联安装在所述主管路上,所述支管路上并联安装有多个用户端(7),所述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泵体(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1);
主管路,两端均与所述主机(1)连接,所述主管路上安装有第一泵体(4);
多组支管路,并联安装在所述主管路上,所述支管路上并联安装有多个用户端(7),所述支管路上安装有第二泵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路包括主供流管(2)和主回流管(3),所述主供流管(2)的出口和所述主回流管(3)的进口连通,所述主供流管(2)的进口和所述主回流管(3)的出口均与所述主机(1)相连,所述第一泵体(4)安装在所述主回流管(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联供系统供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路包括次供流管(5)和次回流管(6),所述次供流管(5)的进口与所述主供流管(2)连接,所述次回流管(6)的出口与所述主回流管(3)连接,所述次供流管(5)的出口和所述次回流管(6)的进口均与所述用户端(7)连接,所述第二泵体(8)安装在所述次供流管(5)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敖剑锋,黄元躬,熊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