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秸秆焚烧后炉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80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秸秆焚烧后炉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它包括罐体(1)和箱体(2),罐体(1)的底部焊接有锥形仓(3),锥形仓(3)焊接于箱体(2)的顶部且与箱体(2)连通,罐体(1)内焊接有上隔板(4)和下隔板(5),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焊接有管道(6),管道(6)的上端口贯穿上隔板(4)设置,管道(6)的下端口贯穿下隔板(5)设置,罐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电机(7)输出轴的延伸端上经联轴器连接有转轴(8),转轴(8)上安装有布料叶片(9),布料叶片(9)支撑于上隔板(4)的顶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提高热交换效率、能够彻底利用炉渣热量、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秸秆焚烧后炉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炉渣余热回收重复利用的
,特别是一种农业秸秆焚烧后炉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当农民收获玉米包后,留在田里的玉米秸秆需要运输到指定的焚烧车间内进行焚烧。车间内的焚烧炉在焚烧秸秆时产生大量的炉渣,秸秆焚烧结束后需要将炉渣冷却,冷却后用于生产草木灰,草木灰又可以作为农作物的肥料。然而,焚烧车间内的工人发现炉渣上夹带有大量的热量,若直接进行空冷,无疑是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因此为了重复利用炉渣上所携带的热量,工人们将炉渣通入带有夹套的罐体内,并预先向夹套内通入一定量的自来水,罐体内的炉渣将热量传递给罐体壁,再由罐体壁传递给夹套,夹套将自来水加热,被加热后的自来水又可以作为工人的生活用水使用(如用于洗澡、洗脸、洗衣服等)。这种方式虽然能够重复利用炉渣上的热量,但是炉渣堆积于罐体内,造成只有与罐体内壁接触处的炉渣才能将热量传递给自来水,而炉渣堆内部中的热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传递到自来水,这无疑是降低了炉渣余热利用效率。因此亟需一种提高热交换效率、能够彻底利用炉渣上热量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热交换效率、能够彻底利用炉渣上热量、操作简单的农业秸秆焚烧后炉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业秸秆焚烧后炉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它包括罐体和箱体,所述罐体的底部焊接有锥形仓,锥形仓焊接于箱体的顶部且与箱体连通,罐体内焊接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焊接有管道,管道的上端口贯穿上隔板设置,管道的下端口贯穿下隔板设置,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输贯穿罐体的顶部设置,电机输出轴的延伸端上经联轴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布料叶片,布料叶片支撑于上隔板的顶表面上,罐体的顶部还开设有进渣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向左倾斜向下设置的斜板,斜板位于锥形仓的正下方,箱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抽渣孔,抽渣孔处连接有物料泵,物料泵的排渣口处经管卡连接有回渣管,回渣管的末端口位于进渣口的正上方,所述罐体上设置有补水管和出水阀,补水管和出水阀均设置于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出水阀位于补水管的下方。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截止阀,截止阀一端口与箱体连通,截止阀设置于抽渣孔和斜板之间。所述罐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物料泵支撑于地面上。所述箱体和罐体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撑于地面上的支撑腿。所述罐体的左侧壁上焊接有支架,所述回渣管焊接于支架上。所述罐体的顶部设置有通槽,所述转轴贯穿通槽设置。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焊接有管道,罐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输贯穿罐体的顶部设置,电机输出轴的延伸端上经联轴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布料叶片,布料叶片支撑于上隔板的顶表面上,罐体的顶部还开设有进渣口,箱体内设置有向左倾斜向下设置的斜板,箱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抽渣孔,抽渣孔处连接有物料泵,物料泵的排渣口处经管卡连接有回渣管,回渣管的末端口位于进渣口的正上方,工作时,打开物料泵,物料泵将炉渣从抽渣孔处抽出,抽出的炉渣顺次经物料泵、回渣管最后再进入到进渣口内,经降温后的炉渣再次进入到管道内以再次进行换热,如此循环操作,即可将炉渣温度降低到常温。由于炉渣在与自来水热交换过程中,炉渣是分散在管道内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的,增大了炉渣上热量与自来水的接触面积,相比传统带夹套的罐体,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避免了炉渣在堆积状态下换热,因此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同时还彻底利用炉渣上的热量,有效避免了热量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剖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截面示意图;图中,1-罐体,2-箱体,3-锥形仓,4-上隔板,5-下隔板,6-管道,7-电机,8-转轴,9-布料叶片,10-进渣口,11-斜板,12-抽渣孔,13-物料泵,14-回渣管,15-补水管,16-出水阀,17-截止阀,18-支撑腿,19-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3所示,一种农业秸秆焚烧后炉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它包括罐体1和箱体2,所述罐体1的底部焊接有锥形仓3,罐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锥形仓3焊接于箱体2的顶部且与箱体2连通,罐体1内焊接有上隔板4和下隔板5,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焊接有管道6,管道6的上端口贯穿上隔板4设置,管道6的下端口贯穿下隔板5设置,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输贯穿罐体1的顶部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通槽,所述转轴8贯穿通槽设置,电机7输出轴的延伸端上经联轴器连接有转轴8,转轴8上安装有布料叶片9,布料叶片9支撑于上隔板4的顶表面上,罐体1的顶部还开设有进渣口10,所述箱体2内设置有向左倾斜向下设置的斜板11,斜板11位于锥形仓3的正下方,箱体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抽渣孔12,抽渣孔12处连接有物料泵13,物料泵13支撑于地面上,物料泵13的排渣口处经管卡连接有回渣管14,回渣管14的末端口位于进渣口10的正上方,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补水管15和出水阀16,补水管15和出水阀16均设置于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出水阀16位于补水管15的下方。如图1~2所示,所述箱体2的底部设置有截止阀17,截止阀17一端口与箱体2连通,截止阀17设置于抽渣孔12和斜板11之间。所述箱体2和罐体1的底部均焊接有支撑于地面上的支撑腿18。所述罐体1的左侧壁上焊接有支架19,所述回渣管14焊接于支架19上。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S1、工人经补水管15向罐体1补充一定量的自来水,自来水储放于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随后工人打开电机7,电机7带动转轴8转动,转轴8带动布料叶片9转动;S2、工人将一定量的炉渣投放到进渣口10处,炉渣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到上隔板4上,随后转动的布料叶片9将炉渣分赶到各管道6内,炉渣在管道6内向下运动时将其上携带的热量传递给管道6,热量再由管道6传递给自来水,从而实现了换热;降温后的炉渣在重力下穿过锥形仓3并落到斜板11的斜面上,随后炉渣沿着斜面滑动到箱体2的底表面上;S3、工人打开物料泵13,物料泵13将炉渣从抽渣孔12处抽出,抽出的炉渣顺次经物料泵13、回渣管14最后再进入到进渣口10内,经降温后的炉渣再次进入到管道6内以再次进行换热,如此循环操作,即可将炉渣温度降低到常温。由于炉渣在与自来水热交换过程中,炉渣是分散在管道6内与自来水进行热交换的,增大了炉渣上热量与自来水的接触面积,相比传统带夹套的罐体,该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避免了炉渣在堆积状态下换热,因此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热交换效率,同时还彻底利用炉渣的热量,有效避免了热量浪费;S4、打开出水阀16,即可将加热后的自来水从出水阀16处排放到外部,加热后的热水可供给工人生活使用。打开截止阀17,即可将冷却后的炉渣从截止阀17处排放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秸秆焚烧后炉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罐体(1)和箱体(2),所述罐体(1)的底部焊接有锥形仓(3),锥形仓(3)焊接于箱体(2)的顶部且与箱体(2)连通,罐体(1)内焊接有上隔板(4)和下隔板(5),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焊接有管道(6),管道(6)的上端口贯穿上隔板(4)设置,管道(6)的下端口贯穿下隔板(5)设置,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输贯穿罐体(1)的顶部设置,电机(7)输出轴的延伸端上经联轴器连接有转轴(8),转轴(8)上安装有布料叶片(9),布料叶片(9)支撑于上隔板(4)的顶表面上,罐体(1)的顶部还开设有进渣口(10),所述箱体(2)内设置有向左倾斜向下设置的斜板(11),斜板(11)位于锥形仓(3)的正下方,箱体(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抽渣孔(12),抽渣孔(12)处连接有物料泵(13),物料泵(13)的排渣口处经管卡连接有回渣管(14),回渣管(14)的末端口位于进渣口(10)的正上方,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补水管(15)和出水阀(16),补水管(15)和出水阀(16)均设置于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出水阀(16)位于补水管(15)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秸秆焚烧后炉渣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罐体(1)和箱体(2),所述罐体(1)的底部焊接有锥形仓(3),锥形仓(3)焊接于箱体(2)的顶部且与箱体(2)连通,罐体(1)内焊接有上隔板(4)和下隔板(5),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焊接有管道(6),管道(6)的上端口贯穿上隔板(4)设置,管道(6)的下端口贯穿下隔板(5)设置,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7),电机(7)的输出输贯穿罐体(1)的顶部设置,电机(7)输出轴的延伸端上经联轴器连接有转轴(8),转轴(8)上安装有布料叶片(9),布料叶片(9)支撑于上隔板(4)的顶表面上,罐体(1)的顶部还开设有进渣口(10),所述箱体(2)内设置有向左倾斜向下设置的斜板(11),斜板(11)位于锥形仓(3)的正下方,箱体(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抽渣孔(12),抽渣孔(12)处连接有物料泵(13),物料泵(13)的排渣口处经管卡连接有回渣管(14),回渣管(14)的末端口位于进渣口(10)的正上方,所述罐体(1)上设置有补水管(15)和出水阀(16),补水管(15)和出水阀(16)均设置于上隔板(4)和下隔板(5)之间,出水阀(16)位于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毅力骆的邓志宏吴晶文敏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海诺尔垃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