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8792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包括炉膛、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第一返料器、第二返料器、尾部烟道,所述炉膛上部分别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下端与第一下灰管相连,第二旋风分离器下端与第二下灰管相连,第一下灰管设有第一主下灰管和第一平衡管,第二下灰管设有第二主下灰管和第二平衡管,第一平衡管一端与第二主下灰管相连,第二平衡管一端与第一主下灰管相连。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结构简单,能将两侧旋风分离器收集的灰量平衡的分布到炉膛两侧,提高炉膛内灰浓度均匀度,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
本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
,具体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
技术介绍
循环流化床锅炉基于循环流态化的原理组织燃料的燃烧过程,以携带燃料的大量高温固体颗粒物料的循环燃烧为主要特征。循环流化床锅炉能保持燃烧效率高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新鲜燃料颗粒进入炉膛迅速与大量炽热床料混合,可立即着火燃烧,而且炉内气固混合强烈,燃烧速率高;此外,在这种锅炉中,燃烧区域扩散到整个炉膛,随气流流出炉膛的未燃尽颗粒会被旋风分离器分离后再送回炉膛循环燃烧。因而使燃料燃烧时间大为延长,有利于燃料燃尽,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降低飞灰和大渣含碳量,同时维持炉内的物料流化。由于种种原因两个旋风分离器内灰位会有所不同,时常会出现一侧分离器内灰量不够,而另一侧却逐渐使旋风分离器积满灰,导致炉膛内灰浓度不均的现象,影响锅炉燃烧工况,而导致大量高浓度烟气直接进入尾部烟道,对尾部受热面造成严重磨损。锅炉长时间运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两侧灰位偏差越来越大,造成锅炉内部运行时温差大,温度不易控制,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稳定性,或者氮氧化物排放容易超标。目前锅炉内各旋风分离器通过返料器分别与炉膛相连。各自返灰量取决于流向各旋风分离器内的灰量,流入各旋风分离器内的灰量不一致,导致各旋风分离器流入炉膛内的灰量不一致,导致炉膛内灰浓度不均,目前还没有控制各旋风分离器返灰量一致的有效方法。申请号201821421467.6专利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倍率暨灰平衡调控系统,该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倍率暨灰平衡调控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该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结构简单,能将两侧旋风分离器收集的灰量平衡的分布到炉膛两侧,提高炉膛内灰浓度均匀度,减轻尾部受热面磨损,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包括炉膛、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第一返料器、第二返料器、尾部烟道,所述炉膛上部分别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和第二旋风分离器上端分别与尾部烟道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下端与第一下灰管相连,第二旋风分离器下端与第二下灰管相连,所述第一下灰管设有第一主下灰管和第一平衡管,第二下灰管设有第二主下灰管和第二平衡管,第一平衡管一端与第二主下灰管相连,第二平衡管一端与第一主下灰管相连,第一主下灰管下端通过第一返料器与炉膛下部相连,第二主下灰管下端通过第二返料器与炉膛下部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平衡管与第二平衡管交叉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和第二旋风分离器对称设置,第一主下灰管和第二主下灰管对称设置,第一平衡管和第二平衡管对称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返料器设于第一主下灰管与第二平衡管的交叉处与炉膛之间,第二返料器设于第二主下灰管与第一平衡管的交叉处与炉膛之间。本技术新鲜燃料颗粒进入炉膛迅速混合着火燃烧,扩散到整个炉膛,随气流流出炉膛的未燃尽颗粒通过第一旋风分离器和第二旋风分离器捕捉分离后落入第一下灰管和第二下灰管内,第一下灰管内的未燃尽颗粒通过第一主下灰管和第一平衡管流入第一返料器和第二返料器处,第二下灰管内的未燃尽颗粒通过第二主下灰管和第二平衡管流入第二返料器和第一返料器处,通过第一返料器和第二返料器再将未燃尽颗粒送回炉膛循环燃烧,由第一旋风分离器和第一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来的烟气则被引入尾部烟道。由于第一下灰管和第二下灰管内的未燃尽颗粒量可能不同,未燃尽颗粒量较大时流入相应的主下灰管和辅下灰管未燃尽颗粒量相应增多,补偿另一主下灰管未燃尽颗粒量,较少时流入相应的主下灰管和辅下灰管未燃尽颗粒量相应减少,使得炉膛内两侧旋风分离器收集的灰量达到平衡,提高炉膛内灰浓度均匀度,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主视图示意图;图2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左视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包括炉膛10,炉膛10上部分别与对称设置的第一旋风分离器20、第二旋风分离器30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20下端与第一下灰管70相连,第二旋风分离器30下端与第二下灰管80相连,新鲜燃料颗粒进入炉膛10后迅速混合着火燃烧扩散到整个炉膛10,随气流流出炉膛10的未燃尽颗粒通过第一旋风分离器20和第二旋风分离器30分离后分别落入第一下灰管70和第二下灰管80内,第一下灰管70设有第一主下灰管71和第一平衡管72,相应的,第二下灰管80设有第二主下灰管81和第二平衡管82,第一平衡管72一端与第二主下灰管81相连,第二平衡管72一端与第一主下灰管71相连,第一主下灰管71和第二主下灰管81,第一平衡管72和第二平衡管82对称设置且第一平衡管72与第二平衡管82交叉连接,进一步平衡第一平衡管72与第二平衡管82内未燃尽颗粒量,第一返料器40设于第一主下灰管71与第二平衡管82的交叉处与炉膛10之间,通过第一返料器40与炉膛10下部相连将未燃尽颗粒送回炉膛10循环燃烧,第二返料器50设于第二主下灰管81与第一平衡管72的交叉处与炉膛10之间,通过第二返料器50与炉膛10下部相连将未燃尽颗粒送回炉膛10循环燃烧。这样,进入第一下灰管70内的未燃尽颗粒通过第一主下灰管71和第一平衡管72流入第一返料器40和第二返料器50处,相应的,第二下灰管80内的未燃尽颗粒通过第二主下灰管81和第二平衡管82流入第二返料器50和第一返料器40处,交叉连接的第一平衡管72与第二平衡管82进一步平衡第一平衡管72与第二平衡管82内未燃尽颗粒量。第一旋风分离器20和第二旋风分离器30上端分别与尾部烟道60相连,由第一旋风分离器20和第二旋风分离器30分离出来的烟气被引入尾部烟道60。本技术工作时,新鲜燃料颗粒进入炉膛10着火燃烧后,随气流流出炉膛10的未燃尽颗粒通过第一旋风分离器20和第二旋风分离器30捕捉分离后落入第一下灰管70和第二下灰管80内,第一下灰管70内的未燃尽颗粒通过第一主下灰管71和第一平衡管72流入第一返料器40和第二返料器50处,第二下灰管80内的未燃尽颗粒通过第二主下灰管81和第二平衡管82流入第二返料器50和第一返料器40处,第一返料器40和第二返料器50再将未燃尽颗粒送回炉膛循环燃烧,由第一旋风分离器20和第二旋风分离器30分离出来的烟气被引入尾部烟道60。未燃尽颗粒量较大时流入相应的主下灰管和辅下灰管未燃尽颗粒量相应增多,补偿另一主下灰管未燃尽颗粒量,较少时流入相应的主下灰管和辅下灰管未燃尽颗粒量相应减少,使得炉膛内两侧旋风分离器收集的灰量达到平衡。本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技术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包括炉膛、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第一返料器、第二返料器、尾部烟道,所述炉膛上部分别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和第二旋风分离器上端分别与尾部烟道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下端与第一下灰管相连,第二旋风分离器下端与第二下灰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灰管设有第一主下灰管和第一平衡管,第二下灰管设有第二主下灰管和第二平衡管,第一平衡管一端与第二主下灰管相连,第二平衡管一端与第一主下灰管相连,第一主下灰管下端通过第一返料器与炉膛下部相连,第二主下灰管下端通过第二返料器与炉膛下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灰平衡装置,包括炉膛、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第一返料器、第二返料器、尾部烟道,所述炉膛上部分别与第一旋风分离器、第二旋风分离器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和第二旋风分离器上端分别与尾部烟道相连,第一旋风分离器下端与第一下灰管相连,第二旋风分离器下端与第二下灰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灰管设有第一主下灰管和第一平衡管,第二下灰管设有第二主下灰管和第二平衡管,第一平衡管一端与第二主下灰管相连,第二平衡管一端与第一主下灰管相连,第一主下灰管下端通过第一返料器与炉膛下部相连,第二主下灰管下端通过第二返料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海军杨晓飞蔡云龙赵旺周连振陈俊光杨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诚峰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