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高填充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8756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制造包含纤维含有率高、机械特性、特别是耐冲击性优异的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方法。其解决方法在于:包含高填充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包含热塑性聚合物(A)的第一树脂原料由第一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将包含长纤维(D)被包含热塑性聚合物(B)与酸改性聚烯烃(C)的树脂混合物含浸得到的母料的第二树脂原料从比第一投入口设置在靠下游的第二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将第一树脂原料和第二树脂原料在注射成型机内熔融混炼,制作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的工序;和将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在模具中注射成型的工序,在从第二树脂原料的投入开始至投入结束的期间,断续地或连续地投入第一树脂原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含高填充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由包含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纤维和热塑性聚合物的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注射成型品由于其优异的机械特性而在各种用途、例如汽车部件、航空器部件等中使用。为了使所得到的注射成型品的强度等机械特性提高,提高树脂组合物中的纤维的含量、以及延长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纤维的长度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的。然而,在树脂组合物中的纤维含量过高的情况下,树脂组合物中的纤维的分散性变差,有时由于此而机械特性会受损。另外,在树脂组合物中的纤维含量过高的情况下,由于树脂组合物的熔融体的流动性的变差、粘度的上升等,有时会对注射成型造成不良影响。而在过于降低纤维含量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充分得到因含有纤维而带来的机械特性改善的效果。由于这些情况等,对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研究了各种改良。例如研究了即使不大量地使用碳纤维,强度等特性也优异的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例如、专利文献1)。而另一方面,作为注射成型中的成型用原料,通常使用纤维强化树脂粒料,但由于在成型机内纤维断裂,而存在得到的成型体的物性并不是那么优异的问题。因此,已知有为了抑制纤维的断裂,将连续纤维或短切纤维不以纤维强化树脂粒料的形态而是直接从注射成型机的通风口等比树脂原料投入口靠下游侧的位置投入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76411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76614号公报<br>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66712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4/155409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由现有的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注射成型体中,有时难以在使所得到的注射成型体的外观保持为良好的状态的同时,使力学强度等机械特性提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首先发现了通过“包括:将包含选自聚烯烃(A1)和聚酰胺(A2)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A)的第一树脂原料从第一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I);将包含长纤维(D)被包含选自聚烯烃(B1)和聚酰胺(B2)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B)与酸改性聚烯烃(C)的树脂混合物含浸得到的母料的第二树脂原料从比第一投入口设置在靠下游的第二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II);将第一树脂原料和第二树脂原料在注射成型机内熔融混炼,制作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的工序(III);和将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在模具中注射成型的工序(IV)的、制造包含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方法(L)”,能够制造在将外观保持为良好的状态的同时使力学强度等机械特性提高的包含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然而,该方法(L)从容易提高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中的长纤维(D)的含有率的观点、以及提高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的观点来看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制造纤维含有率高、机械特性、特别是耐冲击性优异的包含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优选制造纤维含有率高、机械特性、特别是耐冲击性优异、而且外观也优异的包含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方法。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在上述方法(L)中,如果要提高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中的纤维的含有率,则与第二树脂原料相比,第一树脂原料的需要量相对减少,因此第一树脂原料容易在更短时间内全部量被投入;以及将第一树脂原料不是一次全部量投入,而是在从第二树脂原料的投入开始至投入结束的期间断续地或连续地投入,由此能够提高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中的长纤维(D)的含有率,且能够提高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如下所述。[1]一种包含高填充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包含选自聚烯烃(A1)和聚酰胺(A2)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A)的第一树脂原料从第一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I);将包含母料的第二树脂原料从比第一投入口设置在更靠下游的第二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II),该母料是长纤维(D)被包含选自聚烯烃(B1)和聚酰胺(B2)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B)与酸改性聚烯烃(C)的树脂混合物含浸而得到的;将第一树脂原料和第二树脂原料在注射成型机内熔融混炼,制作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的工序(III);和将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在模具中注射成型的工序(IV),从第二树脂原料的投入开始至投入结束的期间,断续地或连续地投入第一树脂原料。[2]如上述[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长纤维(D)包含选自玻璃纤维(D'1)和碳纤维(D'2)中的至少1种。[3]如上述[1]或[2]所述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高填充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上述长纤维(D)的含有率为30重量%以上。[4]如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第二树脂原料所含的母料是经过下述工序制造得到的:将包含选自聚烯烃(B1)和聚酰胺(B2)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B)与酸改性聚烯烃(C)的树脂混合物含浸于纤维(D'),制作树脂含浸纤维的工序;和切断树脂含浸纤维的工序。[5]如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注射成型机具有:从第二树脂原料的投入开始至投入结束的期间,断续地或连续地进行第一树脂原料的投入的方式进行控制的机构。[6]如上述[5]所述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机构为包括:设置在第一投入口上的材料投入料斗、监视第一投入口中的第一树脂原料的投入速度的装置、监视第二投入口中的第二树脂原料的投入速度的装置、和装置(1)和/或装置(2)的单元,上述装置(1)是根据上述投入速度,开闭设置在材料投入料斗的下部的原料用开闭器、或者调节原料用开闭器的开放的程度的装置,上述装置(2)是设置在上述第一投入口与材料投入料斗之间的质量计量式的原料供给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制造纤维含有率高、机械特性、特别是耐冲击性优异的包含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优选纤维含有率高、机械特性、特别是耐冲击性优异、而且外观也优异的包含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制造的注射成型体的表面的照片。图2是比较例1中制造的注射成型体的表面的照片。图3是比较例3中制造的注射成型体的表面的照片。具体实施方式制造本专利技术的注射成型体的方法中使用的第一树脂原料包含选自聚烯烃(A1)和聚酰胺(A2)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A)。作为上述聚烯烃(A1),可以列举:丙烯均聚物、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α-烯烃(碳原子数4以上的α-烯烃)共聚物等丙烯系聚合物;4-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含高填充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包含选自聚烯烃(A1)和聚酰胺(A2)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A)的第一树脂原料从第一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I);/n将包含母料的第二树脂原料从比第一投入口设置在靠下游的第二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II),其中,所述母料是长纤维(D)被包含选自聚烯烃(B1)和聚酰胺(B2)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B)与酸改性聚烯烃(C)的树脂混合物含浸而得到的;/n将第一树脂原料和第二树脂原料在注射成型机内熔融混炼,制作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的工序(III);和/n将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在模具中注射成型的工序(IV),/n在从第二树脂原料的投入开始至投入结束的期间,断续地或连续地投入第一树脂原料。/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8 JP 2018-0619871.一种包含高填充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包含选自聚烯烃(A1)和聚酰胺(A2)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A)的第一树脂原料从第一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I);
将包含母料的第二树脂原料从比第一投入口设置在靠下游的第二投入口投入注射成型机的工序(II),其中,所述母料是长纤维(D)被包含选自聚烯烃(B1)和聚酰胺(B2)中的至少1种热塑性聚合物(B)与酸改性聚烯烃(C)的树脂混合物含浸而得到的;
将第一树脂原料和第二树脂原料在注射成型机内熔融混炼,制作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的工序(III);和
将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熔融体在模具中注射成型的工序(IV),
在从第二树脂原料的投入开始至投入结束的期间,断续地或连续地投入第一树脂原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纤维(D)包含选自玻璃纤维(D'1)和碳纤维(D'2)中的至少1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填充纤维强化树脂组合物的所述长纤维(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田利生鸟越翼藤田大祐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宇部兴产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