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压减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603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微压减压阀,超微压减压阀包括:膜盖、膜片组件、第一盖体、第一弹簧、调节组件、第一阀体、阀芯组件、阀座、第二盖体、第二阀体、活塞组件、第二弹簧和导管。由于微压先导阀的流通能力远大于活塞组件中间进气孔的流通能力,所以本产品通过微压先导阀的打开和关闭来控制主阀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范围内压力调节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微压减压阀
本技术涉及减压阀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超微压减压阀。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减压阀被用于电子、半导体石油化工、生物制药、实验室等气体液体管路。可用于控制氮气、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在管道上主要起稳压作用。由于现有背压值偏大,在超微压力要求很低场合无法调节,特别是在小口径,特定超低压领域的压力范围,国内尚属空白,需要有灵敏度高可以精确调节特定压力下的超低压减压阀,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超微压减压阀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超微压减压阀。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微压减压阀,超微压减压阀包括:膜盖、膜片组件、第一盖体、第一弹簧、调节组件、第一阀体、阀芯组件、阀座、第二盖体、第二阀体、活塞组件、第二弹簧和导管;膜盖包括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且膜盖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膜片组件固定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且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盖围设成气室;第一盖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第一盖体的一端与第一膜盖相连接;第一弹簧嵌入第一盖体内,且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膜片组件相贴合;调节组件的一端嵌入第一盖体内,且调节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贴合;第一阀体上设置有导入口和导出口,第一阀体与第二膜盖相连接,且导入口和导出口均与气室相连通;阀芯组件嵌入导入口内;阀座套设在阀芯组件的外侧,且阀座的外壁与第一阀体相贴合;第二盖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第二盖体的一端与导入口相连通;第二阀体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第二阀体与第二盖体的另一端相连接;活塞组件设置有进气孔,活塞组件嵌入第二盖体内,且活塞组件的下表面与第二阀体相贴合;第二弹簧嵌入第二盖体内,且第二弹簧与活塞组件的上表面相贴合;导管的一端与排气口相连通,且导管的另一端与导出口相连通。具体的,膜盖、膜片组件、第一盖体、第一弹簧和调节组件组成微压先导阀。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膜片组件固定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且膜片组件与第二膜盖围设成气室,以确保气室的密闭性;其次,通过使调节组件的一端嵌入第一盖体内,且调节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贴合,以通过旋转调节组件来压缩弹簧,进而控制弹簧弹性变形的量,从而调节膜片组件受到的压力,即先导压力;再次,通过在第一阀体上设置有导入口和导出口,第一阀体与第二膜盖相连接,导入口和导出口均与气室相连通,并使阀芯组件嵌入导入口内,当阀芯组件与阀座不接触时,流体就可以从导入口进入气室后,再从导出口流出;再次,通过将第二盖体的一端与导入口相连通,并将第二阀体与第二盖体的另一端相连接,使活塞组件嵌入第二盖体内,且活塞组件的下表面与第二阀体相贴合,以使从进气口进入的流体,经过进气孔进入第二盖体内后,从导入口流入第一阀体中;再次,通过使第二弹簧嵌入第二盖体内,且第二弹簧与活塞组件的上表面相贴合,当活塞组件上方流体压力减小时,下方气体就会给活塞组件一个向上的推力,使活塞组件与第二阀体脱离,第二阀体打开,流体从排气口排出,流入导管;再次,通过使导管的一端与排气口相连通,且导管的另一端与导出口相连通,以使从排气口排出的流体经导管流入第一阀体内。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常态时,微压先导阀关闭,流体从进气口进入第二阀体后,从活塞组件的进气孔进入第一阀体,由于微压先导阀关闭活塞组件上方的流体无法流出。需要打开微压先导阀时,先旋拧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压缩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产生弹性变形,将膜片组件下压膜片组件,膜片组件向下运动后顶开阀芯组件,微压先导阀打开,活塞组件上方的流体,经过导入口进入气室后,从导出口经导管排出;这时活塞组件上方压力减小,活塞组件受其下方流体的压力而向上运动,活塞组件与第二阀体脱离,即主阀打开,流体通过主阀从排出口排出。当活塞组件下方流体的压力达到一定数值时,流体充满气室,微压先导阀的膜片组件被抬起,与阀芯组件脱离,微压先导阀关闭;由于流体不断从活塞组件中间的进气孔流到活塞组件上方,活塞组件上方流体压力增大,所以活塞组件在流体压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活塞组件与第二阀体接触,流体无法从排气口排出,主阀关闭。由于微压先导阀的流通能力远大于活塞组件中间进气孔的流通能力,所以本产品通过微压先导阀的打开和关闭来控制主阀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范围内压力调节的技术效果。具体的,本产品可以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微压先导阀膜片组件和膜盖来达到不同范围内的压力调节。具体的,压力调节范围可达到200-600pa、600-1500pa和1000-3000pa。具体的,第一弹簧采用低刚度加长弹簧。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超微压减压阀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超微压减压阀还包括:第三盖体和密封垫;第三盖体与第二阀体相连接;密封垫嵌入第二阀体内,且密封垫与第三盖体相贴合。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三盖体与第二阀体相连接,并使密封垫嵌入第二阀体内,且密封垫与第三盖体相贴合,以阻挡介质流出,确保产品的精确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膜片组件还包括:膜片本体和压片;膜片本体固定在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之间,且至少部分膜片本体同时与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相贴合;压片与膜片本体相连接,且压片与第一弹簧的一端相贴合。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压片与膜片本体相连接,且压片与第一弹簧的一端相贴合,以增大膜片本体的受力面积,从而避免膜片本体受力集中,导致膜片本体损坏的问题产生,提升产品使用年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阀芯组件还包括:阀芯本体、垫片、垫圈和复位弹簧;阀芯本体包括接触部,阀芯本体的一端嵌入第一阀体内;垫片套设在阀芯本体一端的外侧,且垫片与第一阀体相贴合;垫圈与阀座相连接,且垫圈与接触部相贴合;复位弹簧套设在阀芯本体的外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阀芯本体的接触部相贴合,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垫片相贴合。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垫片套设在阀芯本体一端的外侧,且垫片与第一阀体相贴合,以实现对阀芯本体的支撑作用,以提高阀芯本体的稳定性,避免阀芯本体受力而倾斜;通过将垫圈与阀座相连接,且垫圈与接触部相贴合,以实现当微压先导阀关闭时,没有流体可以从导出口排出,提高产品的密闭性;通过将复位弹簧套设在阀芯本体的外侧,复位弹簧的一端与阀芯本体的接触部相贴合,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垫片相贴合,以实现当膜片组件被抬起时,复位弹簧回复弹性变形,使接触部向阀座方向运动,接触部与垫圈接触后,以实现微压先导阀的自动关闭功能。具体的,接触部外壁与阀芯本体的轴线呈预定角度,以使接触部与垫圈接触更紧密,以进一步微压先导阀的密闭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活塞组件还包括:活塞本体、第一密封圈、空心锁母和第二密封圈;活塞本体设置有第一通孔,活塞本体周向设置有环形槽,且活塞本体嵌入第二阀盖内;第一密封圈嵌入环形槽内,且第一密封圈与第二盖体的内壁相贴合;空心锁母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连通,且空心锁母与活塞本体相连接;第二密封圈嵌入活塞本体内,且第二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微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微压减压阀包括:/n膜盖,所述膜盖包括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且所述膜盖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n膜片组件,所述膜片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膜盖和所述第二膜盖之间,且所述膜片组件与所述第二膜盖围设成气室;/n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膜盖相连接;/n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嵌入所述第一盖体内,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膜片组件相贴合;/n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盖体内,且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贴合;/n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膜盖相连接,且所述导入口和导出口均与所述气室相连通;/n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嵌入所述导入口内;/n阀座,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阀芯组件的外侧,且所述阀座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阀体相贴合;/n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第二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导入口相连通;/n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另一端相连接;/n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活塞组件嵌入所述第二盖体内,且所述活塞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阀体相贴合;/n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嵌入所述第二盖体内,且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活塞组件的上表面相贴合;/n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且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出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微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微压减压阀包括:
膜盖,所述膜盖包括第一膜盖和第二膜盖,且所述膜盖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
膜片组件,所述膜片组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膜盖和所述第二膜盖之间,且所述膜片组件与所述第二膜盖围设成气室;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第一盖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膜盖相连接;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嵌入所述第一盖体内,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膜片组件相贴合;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嵌入所述第一盖体内,且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贴合;
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导入口和导出口,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膜盖相连接,且所述导入口和导出口均与所述气室相连通;
阀芯组件,所述阀芯组件嵌入所述导入口内;
阀座,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阀芯组件的外侧,且所述阀座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阀体相贴合;
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为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腔体,且所述第二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导入口相连通;
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的另一端相连接;
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设置有进气孔,所述活塞组件嵌入所述第二盖体内,且所述活塞组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阀体相贴合;
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嵌入所述第二盖体内,且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活塞组件的上表面相贴合;
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且所述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出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微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微压减压阀还包括:
第三盖体,所述第三盖体与所述第二阀体相连接;
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嵌入所述第二阀体内,且所述密封垫与所述第三盖体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微压减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组件还包括:
膜片本体,所述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沃原自控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