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数据传输切换方法及架构构建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本机房的流量管理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域名解析后传输至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是否出现故障,若否,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若是,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和/或数据库服务器;本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OTV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远程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数据层构建OTV网络环境实现机房间数据库的信息同步,降低了机房级数据传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数据传输切换方法及架构构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特别涉及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数据传输切换方法及架构构建系统。
技术介绍
双机双活是目前企业保持业务连续性方案的主要架构模式,主要指设置两个数据中心,两个数据中心均承担业务且互为对方的备份,当一个数据中心出现机房断电、机柜断电、光纤异常等机房级的故障时,可以及时将数据传输切换至另一个数据中心,保证业务数据传输的连续性,不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转。常见的双机双活架构包括:数据层、应用层、网络层,由于双机双活架构涉及到的硬件和软件较多,其运行时出现的问题往往也体现在多个层级上。本申请技术人员在架构运行过程中发现如下技术问题:数据层:租用DDN、SDH、SONET等二层中间链路实现数据中心之间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费用较高;应用层:当出现机房级故障导致组件异常无法使用时,组件恢复时间较长,影响企业业务的连续性;网络层:跨机房引流过程中传输速率不稳定,用户感知明显,对三方负载均衡服务商依赖程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数据传输切换方法及架构构建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数据传输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本机房的流量管理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域名解析后传输至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是否出现故障,若否,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若是,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和/或数据库服务器;本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OTV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远程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进一步地,当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为主缓存节点时,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还接收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传输的数据;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将状态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以便当云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缓存服务器出现故障时重新选出主缓存节点,主缓存节点用于接收本机房和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传输的缓存数据。进一步地,本机房的流量管理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还包括: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判断数据中包含外网域名后返回的数据,包含外网域名的数据是域名解析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没有故障并在域名解析后传输至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的数据。进一步地,本机房的备用负载均衡服务器接收域名解析服务器传输的域名解析后的数据;本机房的备用负载均衡服务器将数据传输至本机房或者远程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进一步地,所述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将数据传输至应用服务器包括: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将核心数据传输至本机房或者远程机房的核心应用服务器,将非核心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非核心应用服务器;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和/或数据库服务器,包括:本机房的核心应用服务器分别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非核心应用服务器将数据传输至缓存服务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构建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流量管理服务器,布置在本机房,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域名解析后传输至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负载均衡服务器,布置在本机房,用于判断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是否出现故障,当没有出现故障时,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当出现故障时,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布置在本机房,用于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和/或数据库服务器;缓存服务器,布置在本机房,用于缓存接收到的由应用服务器发出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布置在本机房,用于存储接收到的由应用服务器发出的数据,以及将数据通过OTV网络同步至远程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进一步地,当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为主缓存节点时,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还用于接收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传输的数据,以及将状态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以便当云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缓存服务器出现故障时重新选出主缓存节点,主缓存节点用于接收本机房和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传输的缓存数据。进一步地,本机房的流量管理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为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判断数据中包含外网域名后返回的数据,包含外网域名的数据是域名解析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没有故障并将进行域名解析后传输至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的数据。进一步地,本机房的备用负载均衡服务器,用于接收域名解析服务器传输的域名解析后的数据,以及将数据传输至本机房或者远程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进一步地,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包括:核心应用服务器和非核心应用服务器;核心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传输的核心数据,以及用于将核心数据分别发送至缓存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非核心应用服务器,用于接收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传输的非核心数据,以及用于将核心数据发送至缓存服务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数据层:通过在数据层构建OTV网络环境实现机房间数据库的信息同步,降低了机房级数据传输成本;应用层:通过设置核心应用服务器和非核心应用服务器,将核心数据和非核心数据分开处理,减少了组件故障后恢复的时间;网络层:通过设置备用负载均衡服务器作为域名解析服务器的备用设备,降低了对三方负载均衡服务器上的依赖程度,将内网数据和外网数据分别解析,保证了引流过程中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数据传输切换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构建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构建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系统架构搭建中,为了避免系统架构仅部署在一个机房中存在机房故障造成业务被切断的风险,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会采取双机双活架构设计,双机房可以分别负责不同的电信运营商的数据,或者就近负责附近地域的数据。然而如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的双机双活架构存在:双机房数据层的数据库之间数据同步费用较高,应用层组件恢复时间较长,网络层对三方负载均衡服务上依赖程度较高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数据传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机房的流量管理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域名解析后传输至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n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是否出现故障,若否,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若是,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n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和/或数据库服务器;/n本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OTV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远程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机双活架构的数据传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机房的流量管理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域名解析后传输至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
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是否出现故障,若否,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若是,则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
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和/或数据库服务器;
本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通过OTV网络将数据传输至远程机房的数据库服务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为主缓存节点时,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还接收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传输的数据;
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将状态信息发送至云服务器,以便当云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缓存服务器出现故障时重新选出主缓存节点,主缓存节点用于接收本机房和远程机房的应用服务器传输的缓存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机房的流量管理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还包括: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判断数据中包含外网域名后返回的数据,
包含外网域名的数据是域名解析服务器判断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没有故障并在域名解析后传输至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的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本机房的备用负载均衡服务器接收域名解析服务器传输的域名解析后的数据;
本机房的备用负载均衡服务器将数据传输至本机房或者远程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将数据传输至应用服务器包括:
本机房的负载均衡服务器将核心数据传输至本机房或者远程机房的核心应用服务器,将非核心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非核心应用服务器;
本机房的应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至本机房的缓存服务器和/或数据库服务器,包括:
本机房的核心应用服务器分别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和缓存服务器;非核心应用服务器将数据传输至缓存服务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宇,瞿源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燕汐软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