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46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包括行走轮、车架、下料斗,所述行走轮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车轴,所述车轴通过轴承座连接有所述车架,所述车架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下料斗,所述下料斗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车架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架,所述气缸架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气缸。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震荡弹簧、固定耳和导向轴,增加了过滤网的震荡功能,提高了过滤效果,同时也便于进行拆装清洗,使用较为方便,通过设置蓄电箱、传输电机和螺旋传输筒,将柴油机供电改为蓄电池供电,将高压泵传输改为螺旋传输,环保性能较好,传输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装备
,具体涉及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悬架和吊篮,以便对房屋外墙进行施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传输时需要用到混凝土传输用地泵,在混凝土传输用地泵使用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过滤,避免造成管路堵塞。现有的混凝土传输用地泵过滤装置结构多采用固定式结构,不具备减震功能且不便于拆装清洗,同时,现有装置多采用柴油机和高压泵进行传输,对环境影响较大,传输效率不佳,环保型较差,无法满足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解决了现有的混凝土传输用地泵过滤装置结构多采用固定式结构,不具备减震功能且不便于拆装清洗,同时,现有装置多采用柴油机和高压泵进行传输,对环境影响较大,传输效率不佳,环保型较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包括行走轮、车架、下料斗,所述行走轮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车轴,所述车轴通过轴承座连接有所述车架,所述车架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下料斗,所述下料斗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车架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架,所述气缸架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气缸,所述支撑气缸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板,所述车架远离所述下料斗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车架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出料口,所述车架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控制箱。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内通过螺钉连接有蓄电箱,车架内通过螺钉连接有气泵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行走轮一侧连接所述车轴,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通过所述车轴连接所述车架,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所述车架一侧连接所述下料斗,便于进行下料,通过所述下料斗内设置所述过滤网,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管道堵塞,通过所述车架一侧连接所述气缸架,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所述气缸架一侧连接所述支撑气缸,为装置提供伸缩动力,通过所述支撑气缸输出端连接所述支撑板,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所述车架一侧连接所述连接架,便于对装置进行运输,通过所述连接架上设置所述连接孔,便于进行连接,通过所述车架一侧连接所述出料口,便于连接混凝土传输管,通过所述车架内连接所述蓄电箱,便于存储电能和为装置供电,通过所述车架内连接所述气泵箱,便于为装置供给高压气。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内通过螺钉连接有传输电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车架内连接所述传输电机,为装置提供输料动力。进一步的,所述传输电机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螺旋传输筒,所述螺旋传输筒通过软管连接有导料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传输电机一侧连接所述螺旋传输筒,起到输料的作用,提高了装置的输料提升高度,输料效果较好,效率较高,通过所述螺旋传输筒连接导料管,起到导料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斗内通过螺钉连接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震荡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下料斗内连接所述固定耳,起到稳定支撑和导向的作用,通过所述固定耳一侧连接所述震荡弹簧,起到震荡的作用,便于对入料进行过滤。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一侧通过螺母连接有导向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过滤网一侧连接所述导向轴,起到导向的作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的混凝土传输用地泵过滤装置结构多采用固定式结构,不具备减震功能且不便于拆装清洗,同时,现有装置多采用柴油机和高压泵进行传输,对环境影响较大,传输效率不佳,环保型较差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震荡弹簧、固定耳和导向轴,增加了过滤网的震荡功能,提高了过滤效果,同时也便于进行拆装清洗,使用较为方便,通过设置蓄电箱、传输电机和螺旋传输筒,将柴油机供电改为蓄电池供电,将高压泵传输改为螺旋传输,环保性能较好,传输效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中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行走轮;2、车架;3、下料斗;4、过滤网;5、支撑气缸;6、气缸架;7、支撑板;8、连接架;9、连接孔;10、出料口;11、控制箱;12、蓄电箱;13、螺旋传输筒;14、车轴;15、气泵箱;16、导料管;17、传输电机;18、震荡弹簧;19、固定耳;20、导向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包括行走轮1、车架2、下料斗3,行走轮1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车轴14,车轴14通过轴承座连接有车架2,车架2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下料斗3,下料斗3内设置有过滤网4,车架2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架6,气缸架6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气缸5,支撑气缸5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板7,车架2远离下料斗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架8,连接架8上设置有连接孔9,车架2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出料口10,车架2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控制箱11,车架2内通过螺钉连接有蓄电箱12,车架2内通过螺钉连接有气泵箱15,通过行走轮1一侧连接车轴14,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通过车轴14连接车架2,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车架2一侧连接下料斗3,便于进行下料,通过下料斗3内设置过滤网4,起到过滤的作用,避免管道堵塞,通过车架2一侧连接气缸架6,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气缸架6一侧连接支撑气缸5,为装置提供伸缩动力,通过支撑气缸5输出端连接支撑板7,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车架2一侧连接连接架8,便于对装置进行运输,通过连接架8上设置连接孔9,便于进行连接,通过车架2一侧连接出料口10,便于连接混凝土传输管,通过车架2内连接蓄电箱12,便于存储电能和为装置供电,通过车架2内连接气泵箱15,便于为装置供给高压气。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车架2内通过螺钉连接有传输电机17,通过车架2内连接传输电机17,为装置提供输料动力,传输电机17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螺旋传输筒13,螺旋传输筒13通过软管连接有导料管16,通过传输电机17一侧连接螺旋传输筒13,起到输料的作用,提高了装置的输料提升高度,输料效果较好,效率较高,通过螺旋传输筒13连接导料管16,起到导料的作用,下料斗3内通过螺钉连接有固定耳19,固定耳19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震荡弹簧18,通过下料斗3内连接固定耳19,起到稳定支撑和导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轮(1)、车架(2)、下料斗(3),所述行走轮(1)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车轴(14),所述车轴(14)通过轴承座连接有所述车架(2),所述车架(2)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下料斗(3),所述下料斗(3)内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车架(2)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架(6),所述气缸架(6)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气缸(5),所述支撑气缸(5)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车架(2)远离所述下料斗(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架(8),所述连接架(8)上设置有连接孔(9),所述车架(2)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出料口(10),所述车架(2)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控制箱(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轮(1)、车架(2)、下料斗(3),所述行走轮(1)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车轴(14),所述车轴(14)通过轴承座连接有所述车架(2),所述车架(2)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所述下料斗(3),所述下料斗(3)内设置有过滤网(4),所述车架(2)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气缸架(6),所述气缸架(6)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气缸(5),所述支撑气缸(5)输出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车架(2)远离所述下料斗(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架(8),所述连接架(8)上设置有连接孔(9),所述车架(2)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出料口(10),所述车架(2)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有控制箱(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泥土传输用地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波米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