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12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支架、螺杆和升降框,所述支架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杆外围侧壁底端焊接有所述升降框,所述螺套贯穿所述升降框的中心。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螺杆、支架以及螺套的设计,不仅使得升降框能够横跨支架进行升降,而且升降框的重心与所述螺杆的中心重合,极大的提高了升降框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安全性好,通过滑轮以及滑槽的设计,有效减小了升降框在上升降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了升降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其中在建筑工程中常需要进行高空作业,以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专利号为CN201920469894.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升降工作台、伺服电机和激光测距仪,所述支撑底座下方四角处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一侧设置有伸缩支撑腿,所述支撑底座上方一侧设置有工具箱,所述工具箱一侧壁上设置有抽屉。上述专利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装置上的升降框重心是离螺杆中心位置的,常会因升降框重心不稳而降低装置在升降过程的平稳性,从而引发安全隐患,其次,装置在升降过程中滑块与导向槽是直接接触的,滑块与导向槽之间的磨损量较大,降低升降框使用寿命,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来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上的升降框重心多是离螺杆中心位置的,常会因升降框重心不稳而降低装置在升降过程的平稳性,从而引发安全隐患,以及现有的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在升降过程中滑块与导向槽是直接接触的,滑块与导向槽之间的磨损量较大,降低升降框使用寿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支架、螺杆和升降框,所述支架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所述螺杆,所述螺杆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杆外围侧壁底端焊接有所述升降框,所述螺套贯穿所述升降框的中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使得所述升降框能够横跨所述支架进行升降,而且所述升降框的重心与所述所述螺杆的中心重合,极大的提高了所述升降框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安全性好。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框一侧壁上通过合页连接有门体,所述门体上端一侧铰接有钩链,所述升降框上靠近所述钩链处挂置有限位环,所述升降框上正对所述限位环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操作面板,所述升降框内底端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源箱,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电源箱以及所述电机均通过电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门体便于工作人员出入所述升降框,通所述限位环以及所述钩链的设计,能够实现所述门体便捷开合,所述电源箱内自带有蓄电池,主要用来为装置提供电能,通过所述操作面板能够控制所述电机的启闭。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两侧壁上成型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两侧壁上成型有滑槽,所述升降框上靠近所述导向槽处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两侧壁上靠近所述滑槽处设置有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滑轮以及所述滑槽的设计,有效减小了所述升降框在上升降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了所述升降框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与所述升降框焊接,所述滑轮与所述滑块通过轴件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为所述升降框的升降提供正确的导向。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底端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螺杆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底板能够为装置提供稳定的支撑。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底端四角处通过螺栓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铰接有轮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装置的灵活移动以及制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现有的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上的升降框重心多是离螺杆中心位置的,常会因升降框重心不稳而降低装置在升降过程的平稳性,从而引发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技术通过电机、螺杆、支架以及螺套的设计,不仅使得升降框能够横跨支架进行升降,而且升降框的重心与所述螺杆的中心重合,极大的提高了升降框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安全性好;2、为解决现有的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在升降过程中滑块与导向槽是直接接触的,滑块与导向槽之间的磨损量较大,降低升降框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滑轮以及滑槽的设计,有效减小了升降框在上升降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了升降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中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的俯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中图3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电机;2、螺杆;3、螺套;4、升降框;5、支架;6、轮锁;7、底板;8、万向轮;9、操作面板;10、导向槽;11、限位环;12、钩链;13、电源箱;14、滑槽;15、滑块;16、滑轮;17、门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包括支架5、螺杆2和升降框4,支架5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1,电机1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螺杆2,螺杆2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3,螺杆2外围侧壁底端焊接有升降框4,螺套3贯穿升降框4的中心,通过电机1、螺杆2、支架5以及螺套3的设计,不仅使得升降框4能够横跨支架5进行升降,而且升降框4的重心与所述螺杆2的中心重合,极大的提高了升降框4在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安全性好。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升降框4一侧壁上通过合页连接有门体17,门体17上端一侧铰接有钩链12,升降框4上靠近钩链12处挂置有限位环11,升降框4上正对限位环1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操作面板9,升降框4内底端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源箱13,操作面板9与电源箱13以及电机1均通过电连接,通过门体17便于工作人员出入升降框4,通限位环11以及钩链12的设计,能够实现门体17便捷开合,电源箱13内自带有蓄电池,主要用来为装置提供电能,通过操作面板9能够控制电机1的启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架5两侧壁上成型有导向槽10,导向槽10内两侧壁上成型有滑槽14,升降框4上靠近导向槽10处设置有滑块15,滑块15两侧壁上靠近滑槽14处设置有滑轮16,通过滑轮16以及滑槽14的设计,有效减小了升降框4在上升降过程中的磨损,提高了升降框4的使用寿命,滑块15与升降框4焊接,滑轮16与滑块15通过轴件转动连接,滑块15与导向槽10滑动连接,能够为升降框4的升降提供正确的导向,支架5底端焊接有底板7,底板7与螺杆2转动连接,通过底板7能够为装置提供稳定的支撑,底板7底端四角处通过螺栓连接有万向轮8,万向轮8上铰接有轮锁6,能够实现装置的灵活移动以及制动。本实施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5)、螺杆(2)和升降框(4),所述支架(5)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1),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所述螺杆(2),所述螺杆(2)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3),所述螺杆(2)外围侧壁底端焊接有所述升降框(4),所述螺套(3)贯穿所述升降框(4)的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5)、螺杆(2)和升降框(4),所述支架(5)上端中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机(1),所述电机(1)的输出端通过键连接有所述螺杆(2),所述螺杆(2)中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套(3),所述螺杆(2)外围侧壁底端焊接有所述升降框(4),所述螺套(3)贯穿所述升降框(4)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4)一侧壁上通过合页连接有门体(17),所述门体(17)上端一侧铰接有钩链(12),所述升降框(4)上靠近所述钩链(12)处挂置有限位环(11),所述升降框(4)上正对所述限位环(1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操作面板(9),所述升降框(4)内底端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电源箱(13),所述操作面板(9)与所述电源箱(13)以及所述电机(1)均通过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培怡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波米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