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45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塔筒,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呈圆柱体,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筒板,所述第一筒板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筒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滑槽设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筒板之间设有第二筒板,每个所述第二筒板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第一滑块,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筒板之间设有第三筒板,每个所述第三筒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每个所述第二滑槽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的配合,从而为塔筒构件的运输提供便利的同时,使得多个首尾相连的筒板为塔筒的安装与连接提供了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塔筒
本技术主要涉及混凝土塔筒的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塔筒。
技术介绍
风电塔筒就是风力发电的塔杆,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机组震动,其中的预制混凝土塔筒能够经济地建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因此得到广泛关注。根据授权公告号为CN209469534U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一种混凝土塔筒可知,该产品的上塔筒段由下到上包括三段,厚基段、上薄壁段和上过渡段,预留孔槽设在厚基段上,上薄壁段位于厚基段的上方,上薄壁段的厚度小于厚基段的厚度,上过渡段连接在厚基段和上薄壁段之间,由下到上方向上过渡段的厚度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在上塔筒段由下到上的方向上分别为厚基段、上过渡段和上薄壁段,上过渡段由下到上的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减小,上塔筒段可以增强厚基段与上薄壁段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避免厚基段与上薄壁段之间应力集中而损坏,但该产品连接不便。传统塔筒的高度一般为80米到120米,由于高空的风速更大,风力发电可以产生更高的发电效率,因此需要增加塔筒的高度,但在吊装高度较高的塔筒时,塔筒构件之间的连接易因外力因素而产生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塔筒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塔筒,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呈圆柱体,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筒板,所述第一筒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筒板围绕所述底座顶端表面的圆心环绕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筒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滑槽设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筒板之间设有第二筒板,每个所述第二筒板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第一滑块,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滑块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筒板之间设有第三筒板,每个所述第三筒板均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筒板的顶端,每个所述第三筒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每个所述第二滑槽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的横截面均为梯形。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三筒板的底端均开设有第三滑槽,每个所述第三筒板的顶端均一体成型有第二滑块。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筒板的顶端均一体成型有第三滑块,每个所述第三滑块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三滑槽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筒板均通过嵌补条与相邻的所述第三筒板相连接,每个所述第二筒板均通过嵌补条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筒板相连接。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筒板长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筒板长的长度,每个所述第二筒板长的长度均等于所述第三筒板长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的内侧表面均固定有n形杆,所述n形杆设有多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其一,本技术利用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筒板,从而为塔筒构件的运输提供便利的同时,使得多个首尾相连的筒板为塔筒的安装与连接提供了便利,通过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的配合,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筒板上的第一滑槽与第二筒板上的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从而完成底层第一筒板和第二筒板的连接,通过两个突出的第二筒板为第三筒板提供安装位置,第二筒板上的第一滑块通过与第三筒板上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从而完成第二筒板与第三筒板之间的连接,上下相邻的两个第三筒板之间通过前一个第三筒板的第三滑槽与后一个第三筒板的第二滑块相滑动连接,从而完成两个第三筒板之间的连接,进而通过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之间连接的榫卯结构提供连接的稳定性。其二,本技术利用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的横截面均为梯形,从而限制了相邻的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的移动方向的同时,使得多个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能够围绕成多边形。其三,本技术利用第二筒板长的长度均大于第一筒板长的长度,使得第二筒板与第一筒板连接后,第二筒板得以高于第一筒板,从而在安装第三筒板时,通过两个突出的第二筒板为第三筒板提供安装位置。其四,本技术通过第一筒板、第二筒板、n形杆和第三筒板的配合,从而利用多个n形杆所组成的爬梯供工作人员检修混凝土塔筒使用。其五,本技术通过嵌补条、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的配合,使得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通过嵌补条弥补连接的空隙,从而提高了第一筒板、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连接的稳定性。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筒板和第三筒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嵌补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筒板;21、第一滑槽;22、第三滑块;3、第二筒板;31、第一滑块;32、嵌补条;4、第三筒板;41、第二滑槽;42、第三滑槽;43、第二滑块;5、n形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着重参照附图1-4,一种混凝土塔筒,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呈圆柱体,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筒板2,所述第一筒板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筒板2围绕所述底座1顶端表面的圆心环绕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筒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1,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滑槽21设有多个,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筒板2之间设有第二筒板3,每个所述第二筒板3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第一滑块31,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31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滑块31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槽21滑动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筒板3之间设有第三筒板4,每个所述第三筒板4均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筒板2的顶端,每个所述第三筒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41,每个所述第二滑槽41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31滑动连接。请参照附图2,每个所述第一筒板2、第二筒板3和第三筒板4的横截面均为梯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筒板2、第二筒板3和第三筒板4的横截面均为梯形,从而限制了相邻的第一筒板2、第二筒板3和第三筒板4的移动方向的同时,使得多个第一筒板2、第二筒板3和第三筒板4能够围绕成多边形。请着重参照附图2,每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塔筒,包括有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圆柱体,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筒板(2),所述第一筒板(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筒板(2)围绕所述底座(1)顶端表面的圆心环绕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筒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1),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滑槽(21)设有多个;/n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筒板(2)之间设有第二筒板(3),每个所述第二筒板(3)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第一滑块(31),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31)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滑块(31)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槽(21)滑动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筒板(3)之间设有第三筒板(4),每个所述第三筒板(4)均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筒板(2)的顶端,每个所述第三筒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41),每个所述第二滑槽(41)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31)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塔筒,包括有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圆柱体,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有第一筒板(2),所述第一筒板(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筒板(2)围绕所述底座(1)顶端表面的圆心环绕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筒板(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1),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滑槽(21)设有多个;
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筒板(2)之间设有第二筒板(3),每个所述第二筒板(3)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第一滑块(31),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31)设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一滑块(31)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槽(21)滑动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筒板(3)之间设有第三筒板(4),每个所述第三筒板(4)均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筒板(2)的顶端,每个所述第三筒板(4)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第二滑槽(41),每个所述第二滑槽(41)均与同一侧所述第一滑块(31)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塔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筒板(2)、第二筒板(3)和第三筒板(4)的横截面均为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波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鸿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