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主动放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42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主动放电电路,包括单片机、信号放大器、驱动光耦、场效应管和隔离电源,所述单片机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驱动光耦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光耦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隔离电源为信号放大器、驱动光耦和场效应管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MCU的管脚发使能信号,高电平使MOS管有效关断,低电平使MOS管有效打开,针对母线电容500uF,450V母线电压情况下,总体的主动放电时间控制在2s以内,在低压电完全异常掉电的情况下,放电MOS管也处于打开状态,可以起到快速放电的功能,保证样机处于安全状态,确保人身不受到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的主动放电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主动放电电路。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中,车载逆变器是实现电力变换的关键功率零部件,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变为交流电输出。电动车的高压安全现在越来越引起关注,主动放电电路就是当驱动电机控制器被切断电源后,切入专门的放电回路后,将控制器中支撑电容的电荷在几秒中内快速放电的过程。现有车载逆变器的主动放电电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桥臂直通放电,二是通过电机绕组放电,三是通过数量较多的贴片电阻放电。主流的三种放电方式主要优缺点如下:通过桥臂直通放电,该方案放电速度快,但是控制难度高,瞬时电流大,电压应力大,有损坏核心功率器件的风险。通过电机绕组放电,该方案控制难度中等,但通过电机放电对驾驶体验不友好,控制环路较长,在极端恶劣的工况下有失效的风险。通过数量较多的贴片电阻放电,电路简单,控制简单,硬件成本略高,但是电阻易老化失效,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主动放电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的主动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信号放大器、驱动光耦、场效应管和隔离电源,所述单片机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驱动光耦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光耦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隔离电源为信号放大器、驱动光耦和场效应管供电,/n其中,所述信号放大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容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驱动光耦包括发光二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的主动放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信号放大器、驱动光耦、场效应管和隔离电源,所述单片机与信号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驱动光耦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光耦的输出端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隔离电源为信号放大器、驱动光耦和场效应管供电,
其中,所述信号放大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电容和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端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输出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驱动光耦包括发光二极管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还与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五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腾靳丁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