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杆扶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38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杆扶正器,包括下支撑结构与上支撑结构,下支撑结构为在支架顶面上设置的若干下滚轮;上支撑结构为在摆杆端部设置的若干上滚轮,摆杆的中部以支座为支点绕其旋转,摆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铰接至支架的两侧;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升降驱动机构带动连杆、摆杆进行渐进式的运动,可以对各种各样不同尺寸的钻杆,不仅适用于常规尺寸的钻杆,对于不常用的或非标准尺寸的钻杆同样适用,适用范围广泛;而且,在更换不同规格的钻杆时,只需要通过油缸带动连杆、摆杆松开钻杆,即可以进行更换,无需进行拆装,节约了拆装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杆扶正器
本技术涉及钻机设备
,尤其是一种钻杆扶正器。
技术介绍
钻具在钻孔施工过程进行进给工作时,由于钻具自重、轴向力以及旋转离心力的影响,钻具会发生偏斜,而使得钻孔弯曲,偏斜的钻具在旋转时会受到很大的交变载荷作用,钻头磨损严重,大大降低了钻具的使用寿命;在钻具上加装扶正器,可以减小钻具的挠度。本申请人的中国技术专利201920381183.4公开了一种可变扶正器,在扶正器的上壳体和下壳体上沿周向设置若干组通孔,每组至少设置二个通孔,每组通孔的中心沿相同外径的圆周线周向分布,各组通孔的圆周线中心距不同,根据不同的钻具规格,滚轮可以选择不同的中心距的通孔孔位安装,因而可以应用于不同尺寸的钻具。这种可变扶正器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尺寸一般都不会太大,而受限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尺寸,一般只针对常用的标准钻杆尺寸设置有限的几组通孔,而对于不常用的钻杆尺寸或非标准的钻杆尺寸,则不能适用,适用性较小;而且这种可变扶正器在应用于不同规格的钻杆时,还需要将滚轮机构拆卸后更换不同的通孔安装位置,滚轮机构拆装还是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工及时间,人工成本相对还是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可变扶正器适用性较小、人工成本相对较高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钻杆扶正器,可以适用于各种尺寸的不同规格的钻具,适用性广,无需拆装,降低了人工成本。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钻杆扶正器,包括下支撑结构与上支撑结构,所述下支撑结构为在支架顶面上设置的若干下滚轮;所述上支撑结构为在摆杆端部设置的若干上滚轮,摆杆的中部以支座为支点绕其旋转,摆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铰接至支架的两侧;支架的底部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带动支架升降及摆杆同步旋转,从而打开或闭合上支撑结构与下支撑结构。本技术由升降驱动机构带动连杆、摆杆进行渐进式的运动,可以对各种各样不同尺寸的钻杆,不仅适用于常规尺寸的钻杆,对于不常用的或非标准尺寸的钻杆同样适用,适用范围广泛;而且,在更换不同规格的钻杆时,只需要通过油缸带动连杆、摆杆松开钻杆,即可以进行更换,而无需进行拆装,节约了拆装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上支撑结构与下支撑结构同时打开,钻杆松开的速度更快,更便于快速装卸钻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下支撑结构与上支撑结构沿纵轴线对称。本技术的上、下支撑结构对称设置,具有主动对中的作用,更有利于扶正对中,而且上、下支撑结构对钻杆形成多点支撑,支撑更稳定、可靠。支架、连杆、摆杆沿纵轴线对称,呈六边形中的五边布置。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油缸。支架设置在底座内,底座的上端开放、下端封闭,下端面具有底板,前后两端面具有立板、左右两端面具有挡板,立板的顶端具有上框架;升降驱动机构固定在底板上。立板的上端部中央开设有第一开口。本技术的立板上的第一开口为下凹设置,可以避免扶正时干涉到钻杆,而刮蹭到钻杆的外表面,同时第一开口也可以避免由于钻杆外径过大而损坏其他部件。支架上部为横架,下部为立架;横架的上表面中央开设第二开口。本技术的支架上的第二开口均为下凹设置,可以避免扶正时干涉到钻杆,而刮蹭到钻杆的外表面。横架平行于上框架,横架上表面与上框架下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升降驱动机构伸长的最大行程值。横架下表面与挡板上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升降驱动机构收缩的最大行程值。本技术当活塞杆向上伸出至最大时,横架的上表面与上框架的下表面之间相距有一定的距离,当活塞杆向下收缩至最小时,横架的下表面与挡板的上表面之间也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保证横架随活塞杆上下运动时,不受到上框架、挡板的干涉。立架平行于挡板、位于挡板内侧,与挡板间隙配合。本技术的立架平行于挡板、位于挡板内侧,与挡板间隙配合,挡板对立架起导引作用,引导支架上下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由升降驱动机构带动连杆、摆杆进行渐进式的运动,可以对各种各样不同尺寸的钻杆,不仅适用于常规尺寸的钻杆,对于不常用的或非标准尺寸的钻杆同样适用,适用范围广泛;而且,在更换不同规格的钻杆时,只需要通过油缸带动连杆、摆杆松开钻杆,即可以进行更换,而无需进行拆装,节约了拆装时间,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上支撑结构与下支撑结构同时打开,钻杆松开的速度更快,更便于快速装卸钻杆。本技术的上、下支撑结构对称设置,具有主动对中的作用,更有利于扶正对中,而且上、下支撑结构对钻杆形成多点支撑,支撑更稳定、可靠。本技术的立板上的第一开口为下凹设置,可以避免扶正时干涉到钻杆,而刮蹭到钻杆的外表面,同时第一开口也可以避免由于钻杆外径过大而损坏其他部件。支架上的第二开口均为下凹设置,可以避免扶正时干涉到钻杆,而刮蹭到钻杆的外表面。本技术当活塞杆向上伸出至最大时,横架的上表面与上框架的下表面之间相距有一定的距离,当活塞杆向下收缩至最小时,横架的下表面与挡板的上表面之间也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保证横架随活塞杆上下运动时,不受到上框架、挡板的干涉。本技术的立架平行于挡板、位于挡板内侧,与挡板间隙配合,挡板对立架起导引作用,引导支架上下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此时处于扶正钻杆状态。图2为图1的剖视图,此时处于扶正钻杆状态。图3为本技术处于打开钻杆状态时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油缸;3、活塞杆;4、支架;5、连杆;6、支座;7、摆杆;8、下滚轮;80、上滚轮;9、钻杆;10、立板;11、第一开口;12、上框架;13、挡板;14、纵轴线;15、第二开口;16、内部空腔;17、横架;18、立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底座1的上端开放、下端封闭,下端面具有底板,前后两端面具有立板10、左右两端面具有挡板13,立板10的顶端具有上框架12,挡板13的高度小于立板10的高度,挡板13的顶端面与立板10的顶端相距有一定的距离,底座1的底板、立板10及挡板13围成上端开口的内部空腔16;立板10的上端部中央开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开口11,第一开口11为下凹设置,可以避免扶正时干涉到钻杆9,而刮蹭到钻杆9的外表面,同时第一开口11也可以避免由于钻杆9外径过大而损坏其他部件。如图2所示,底座1的底板上固定有油缸2,油缸2位于内部空腔16的中央,油缸2的活塞杆3与支架4连接;支架4上部为平行于上框架12的横架17,横架17上表面与上框架12下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油缸2伸长的最大行程值,横架17下表面与挡板13上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油缸2收缩的最大行程值,即当活塞杆3向上伸出至最大时,横架17的上表面与上框架12的下表面之间相距有一定的距离;如图3所示,当活塞杆3向下收缩至最小时,横架17的下表面与挡板13的上表面之间也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保证横架17随活塞杆3上下运动时,不受到上框架12、挡板13的干涉;横架17上固定有若干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撑结构与上支撑结构,/n所述下支撑结构为在支架(4)顶面上设置的若干下滚轮(8);/n所述上支撑结构为在摆杆(7)端部设置的若干上滚轮(80),摆杆(7)的中部以支座(6)为支点绕其旋转,摆杆(7)的另一端通过连杆(5)铰接至支架(4)的两侧;/n支架(4)的底部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带动支架(4)升降及摆杆(7)同步旋转,从而打开或闭合上支撑结构与下支撑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撑结构与上支撑结构,
所述下支撑结构为在支架(4)顶面上设置的若干下滚轮(8);
所述上支撑结构为在摆杆(7)端部设置的若干上滚轮(80),摆杆(7)的中部以支座(6)为支点绕其旋转,摆杆(7)的另一端通过连杆(5)铰接至支架(4)的两侧;
支架(4)的底部设置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带动支架(4)升降及摆杆(7)同步旋转,从而打开或闭合上支撑结构与下支撑结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下支撑结构与上支撑结构沿纵轴线(14)对称。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支架(4)、连杆(5)、摆杆(7)沿纵轴线(14)对称,呈六边形中的五边布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油缸(2)。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杆扶正器,其特征在于:支架(4)设置在底座(1)内,底座(1)的上端开放、下端封闭,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辉张立峰尤伟栋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安曼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