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731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1 09:26
本技术涉及动力头反打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包括一壳体,其内部开设有贯穿两端的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一轴承座,转动连接在第一腔体内;一转动体,嵌设安装在第二腔体内;一钎尾体,轴向依次推入轴承座、转动体内并从壳体内延伸而出,其外侧设有传动部,当上抬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可使钎尾体接触并带动轴承座一并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头反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工程施工中,桩基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工程技术,打桩基会用到引孔技术,这离不开动力头的使用,而且钎尾作为动力头的输出零件与钻杆相连接,传统的动力头反打装置中上抬时,旋转的钎尾会与固定在壳体内的轴承座表面发生接触并发生动摩擦,导致两者损耗严重;

2、现有的钎尾的外侧套设有铜套,钎尾与铜套的配合间隙达到0.5mm,动力头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晃动是比较大的,不能满足大型基建项目引孔的需求,特别是跨江大桥,高铁等大型基建项目对桩基的垂直度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海泰长江大桥,对旋喷引孔的垂直度要求就达到了3/1000。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通过在钎尾体上设置有传动部,轴承座装配在推力滚子轴承和深沟球轴承内,当引孔动力头向上抬时,传动部与轴承座相接触,旋转钎尾体因为钻杆的重力作用下压在轴承座上,此时钎尾体带动轴承座在壳体内旋转,两者之间为静摩擦,相比原有的动摩擦,能够大幅度降低两者的接触面的磨损程度。通过设置滚针轴承,能将原有的铜套与钎尾体配合间隙0.5mm降低至0.01-0.02mm,减少动力头在运行过程中的晃动幅度,同时钎尾体与滚针之间为滚动摩擦,在水平打孔时,原有的铜套设计与钎尾体发生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后能否降低两者磨损程度。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包括:

6、一壳体,其内部开设有贯穿两端的腔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7、一轴承座,转动连接在第一腔体内;

8、一转动体,嵌设安装在第二腔体内;

9、一钎尾体,轴向依次推入轴承座、转动体内并从壳体内延伸而出,其外侧设有传动部,当上抬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可使钎尾体接触并带动轴承座一并转动。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内壁形成有搁置部,包括第一搁置部和位于第一个搁置部下方的第二搁置部,第一搁置部内装配有推力滚子轴承,第二搁置部内装配有深沟球轴承。

11、优选的,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其两者过渡处形成有段差,第一承载部与推力滚子轴承转动配合,第二承载部与深沟球轴承转动配合,深沟球轴承和第一搁置部相配合向推子滚子轴承底部提供支撑力。

12、优选的,所述轴承座的外壁设有支撑部,用于配合第二搁置部向深沟球轴承的底部提供支撑力。

13、优选的,所述钎尾体的一端连接有动力头,另一端螺接有钻杆;钎尾体过渡配合在转动体内,钎尾体浮动配合在轴承座内,钎尾体可在轴承座内轴向上、下移动。

14、优选的,所述传动部是设置在钎尾体外侧的环状台阶。

15、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螺纹连接有法兰盘。

16、(三)有益效果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1、通过在钎尾体上设置有传动部,轴承座装配在推力滚子轴承和深沟球轴承内,当引孔动力头向上抬时,传动部与轴承座相接触,旋转钎尾体因为钻杆的重力作用下压在轴承座上,此时钎尾体带动轴承座在壳体内旋转,两者之间为静摩擦,相比原有的动摩擦,能够大幅度降低两者的接触面的磨损程度。

19、2、通过设置滚针轴承,能将原有的铜套与钎尾体配合间隙0.5mm降低至0.01-0.02mm,减少动力头在运行过程中的晃动幅度,同时钎尾体与滚针之间为滚动摩擦,在水平打孔时,原有的铜套设计与钎尾体发生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后能否降低两者磨损程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壁形成有搁置部,包括第一搁置部(1.1.1)和位于第一个搁置部下方的第二搁置部(1.1.2),第一搁置部(1.1.1)内装配有推力滚子轴承(1.1.3),第二搁置部(1.1.2)内装配有深沟球轴承(1.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包括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其两者过渡处形成有段差,第一承载部(2.1)与推力滚子轴承(1.1.3)转动配合,第二承载部(2.2)与深沟球轴承(1.1.4)转动配合,深沟球轴承(1.1.4)和第一搁置部(1.1.1)相配合向推子滚子轴承底部提供支撑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的外壁设有支撑部(2.3),用于配合第二搁置部(1.1.2)向深沟球轴承(1.1.4)的底部提供支撑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钎尾体(4)的一端连接有动力头,另一端螺接有钻杆;钎尾体(4)过渡配合在转动体(3)内,钎尾体(4)浮动配合在轴承座(2)内,钎尾体(4)可在轴承座(2)内轴向上、下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4.1)是设置在钎尾体(4)外侧的环状台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螺纹连接有法兰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壁形成有搁置部,包括第一搁置部(1.1.1)和位于第一个搁置部下方的第二搁置部(1.1.2),第一搁置部(1.1.1)内装配有推力滚子轴承(1.1.3),第二搁置部(1.1.2)内装配有深沟球轴承(1.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孔动力头反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2)包括第一承载部(2.1)和第二承载部(2.2),其两者过渡处形成有段差,第一承载部(2.1)与推力滚子轴承(1.1.3)转动配合,第二承载部(2.2)与深沟球轴承(1.1.4)转动配合,深沟球轴承(1.1.4)和第一搁置部(1.1.1)相配合向推子滚子轴承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宗辉夏梦郭文张立峰陈飞达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安曼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