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性围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30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围墙,包括墙体、立柱和底座,所述立柱为两个,所述墙体的一侧和一个立柱相连接,所述墙体的另一侧与另一个立柱相连接,所述墙体和所有立柱均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两侧上分别设有阶梯状凸起。立柱能对墙体进行固定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并通过设置底座,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设置于地面上时,底座能嵌入到地底中,以此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部分能被地底固定,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于地面上的固定稳定性,也能从而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墙体的可设置高度,而且通过于底座上设置阶梯状凸起,能有效增加底座和地底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底座于地底内的嵌装强度,以此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稳定性围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围墙。
技术介绍
围墙在建筑学上是指一种重直向的空间隔断结构,用来围合、分割或保护某一区域的墙。围墙很常见,而且种类很多,根据其建造材料的不相同,常分为木围墙、石围墙、砖围墙、混凝土围墙、金属围墙或者玻璃围墙等等。而所有围墙中又以混凝土围墙最常见,其材料易得,且建成后强度高,必要维护时间间隔长,使用寿命也长。过去常见的混凝土围墙多是直接采用于地面上直接搭建的方式制作而成,但是这种方式的围墙,其于地面的固定可靠性不强,其建筑高度低,而且安全性不强。为了提高上述围墙于地面上的固定可靠性,现在不少围墙会于底部安装地脚螺栓等固定机构,但是,这种方式的围墙的固定稳定性依然有限,围墙容易发生翻倒等情况,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围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者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围墙,包括墙体、立柱和底座,所述立柱为两个,所述墙体的一侧和一个立柱相连接,所述墙体的另一侧与另一个立柱相连接,所述墙体和所有立柱均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两侧上分别设有阶梯状凸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立柱能对墙体进行固定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并通过设置底座,使得本技术在设置于地面上时,底座能嵌入到地底中,以此使得本技术的一部分能被地底固定,从而保证了本技术于地面上的固定稳定性,也能从而有效提高本技术墙体的可设置高度,而且通过于底座上设置阶梯状凸起,能有效增加底座和地底的接触面积,以此提高底座于地底内的嵌装强度,以此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固定稳定性。由此,本技术的固定稳定性强,可设置高度高,实用性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包括柱芯、柱面和管套,所述柱面套设于柱芯上,所述柱芯内设有空腔,所述管套设于空腔内,所述管套上设有孔。管套的设置能方便导线穿过,以便于路灯等其他结构于立柱上的安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柱芯包括柱芯主体和柱帽,所述柱帽与柱芯主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柱芯主体的另一端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柱帽的设置能方便路灯等结构的安装和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柱芯主体的厚度为340mm~360mm,所述柱帽的厚度为580mm~600mm,所述柱芯主体的高度为2300mm~2500mm,所述柱帽的高度为140mm~160mm,所述柱面的厚度为19mm~21mm。在该参数下,能保证立柱有足够的强度和重量,以此保证其在设置后能稳定于地面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包括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与底座的底部相连接。混凝土垫层能起过渡作用,避免因安装的地底的土质强度等缺陷,降低本技术的安装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高度为140mm~160mm,宽度为390mm~410mm,所述阶梯状凸起设有第一凸出和第二凸出,所述第一凸出的高度为190mm~210mm,宽度为190mm~210mm,所述第二凸出的高度为140mm~160mm,宽度为90mm~110mm。底座在该参数下,能有效保证底座能和地底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底座于地底内的固定强度,并且也能有效避免底座设置过大,造成本技术的制作成本过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宽度为900mm~1100mm,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90mm~110mm。由此,能保证混凝土垫层有充分的过渡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墙体包括墙身和墙面,所述墙面套设于墙身上。墙面能作为墙体和外界的接触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墙身包括墙身主体和压顶,所述压顶与墙身主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墙身主体的另一端与底座相连接。压顶能降低墙顶的砌块因砌筑砂浆风化或遭震动、碰撞而松动掉落等情况而意外脱落的概率,增强墙身的结构整体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墙身主体的高度为2100mm~2300mm,所述墙身主体的厚度为190mm~210mm,所述压顶的高度为70mm~90mm,所述压顶的厚度为290mm~310mm,所述墙面的厚度为19mm~21mm。由此,能保证墙身能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高稳定性围墙的安装后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高稳定性围墙的立柱的示意图的俯视图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高稳定性围墙的立柱的示意图的右视图的剖视图。图4为图1的高稳定性围墙的墙体的示意图的右视图的剖视图。图5为图1的高稳定性围墙的立柱的示意图的右视图的标注示意图。图6为图1的高稳定性围墙的立柱的示意图的右视图的标注示意图。图中:1.墙体、2.立柱、3.底座、21.柱芯、22.柱面、23.管套、210.空腔、231.孔、211.柱芯主体、212.柱帽、4.混凝土垫层、30.阶梯状凸起、31.第一凸出、32.第二凸出、11.墙身、12.墙面、111.墙身主体和112.压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图6,本技术的一种高稳定性围墙,包括墙体1、立柱2、底座3和混凝土垫层4。立柱2为两个,每个立柱2均包括柱芯21、柱面22和管套23。柱芯21可以采用混凝土制作,而柱面22可以采用水泥砂浆制作,柱面22固定套设于柱芯21上,柱芯21内设有空腔210,管套23固定嵌于空腔210内,管套23上设有孔231,孔231能便于导线等结构的穿过。柱芯21还包括柱芯主体211和柱帽212,柱帽212与柱芯主体211的一端固定连接,柱芯主体211的另一端与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中,柱芯主体211的厚度可以在340mm到360mm之间,柱帽212的厚度可以在580mm到600mm之间,柱芯主体211的高度可以在2300mm到2500mm之间,柱帽212的高度可以在140mm到160mm之间,柱面22的厚度可以在19mm到21mm之间。本实施例中,柱芯主体211的厚度A优选为350mm,柱帽212的厚度C优选为590mm,柱芯主体211的高度B优选为2400mm,柱帽212的高度D优选为150mm,柱面22的厚度优选为20mm。墙体1的一侧和一个立柱2固定连接,另一侧和另一个立柱2固定连接,墙体1则包括墙身11和墙面12,墙身11也可以采用混凝土制作,而墙面12则采用水泥砂浆制作,墙面12固定套设于墙身11上。墙身11还包括墙身主体111和压顶112,压顶112与墙身主体111的一端固定连接,墙身主体111的另一端与底座3固定连接。其中,墙身主体111的高度可以在2200mm到2300mm之间,墙身主体的厚度可以在190mm到210mm之间,压顶112的高度可以在70mm到90mm之间,压顶112的厚度可以在290mm到310mm之间,墙面12的厚度可以在19mm到21mm之间。本实施例中,墙身主体111的高度M优选为2200mm,墙身主体111的厚度N优选为200mm,压顶112的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稳定性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立柱和底座,所述立柱为两个,所述墙体的一侧和一个立柱相连接,所述墙体的另一侧与另一个立柱相连接,所述墙体和所有立柱均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两侧上分别设有阶梯状凸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稳定性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立柱和底座,所述立柱为两个,所述墙体的一侧和一个立柱相连接,所述墙体的另一侧与另一个立柱相连接,所述墙体和所有立柱均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底座的两侧上分别设有阶梯状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柱芯、柱面和管套,所述柱面套设于柱芯上,所述柱芯内设有空腔,所述管套设于空腔内,所述管套上设有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稳定性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芯包括柱芯主体和柱帽,所述柱帽与柱芯主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柱芯主体的另一端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稳定性围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柱芯主体的厚度为340mm~360mm,所述柱帽的厚度为580mm~600mm,所述柱芯主体的高度为2300mm~2500mm,所述柱帽的高度为140mm~160mm,所述柱面的厚度为19mm~2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围墙,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与底座的底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传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泰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