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24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支撑体系包括设于斜屋面底部的模板面板、支撑结构、顶撑,模板面板与支撑结构拆卸连接,支撑结构包括主楞、次楞,主楞与次楞固定连接,主楞与次楞构成矩形主次楞框架,支撑结构由主次楞框架组成,顶撑包括钢板、调节螺栓,钢板上开设水平滑移孔,调节螺栓与主次楞框架铰接,调节螺栓包括高位螺栓、低位螺栓,低位螺栓穿过水平滑移孔,施工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更易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及施工质量的保证,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单元模板体系,在拆模后仍可用于其他部位,实现材料周转利用,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
本技术主要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的涉及斜屋面施工,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通常做法:采用钢管脚手架或快拆架作为支撑构件,顶部设置可调节U型顶托用于调节支撑高度,顶托上方设置钢管主龙骨,钢管主龙骨垂直方向均匀铺设木方次龙骨,在次龙骨上方铺设安装模板。因支撑体系需要承受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斜向压力,还需增设斜向钢管支撑,用于加强支撑体系的稳定性。由于传统的模板支撑体系多适用于水平结构施工,斜屋面施工施工时存在倾斜角度难以控制,安装困难,建筑造型及支撑体系承载力、稳定性、安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对模板支撑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斜屋面施工时,模板支撑体系并非仅竖向垂直受力,整个支撑体系还需要承受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斜向压力,随着斜屋面角度的增大,为保证支撑体系的稳定性,要求支撑杆件比水平结构模板支撑施工具有更高的抗弯与抗剪能力。若采用常规的木方及钢管作为支撑体系主次背楞,木方投入量大,损耗也大,不仅加工精度难以保证,而且模板搭拆与拆除操作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目的在于传统技术在屋面施工施工时存在倾斜角度难以控制,安装困难,建筑造型及支撑体系承载力、稳定性、安全性难以保证等问题。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包括设于斜屋面底部的模板面板、支撑结构、顶撑,所述模板面板与支撑结构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主楞、次楞,所述主楞与次楞固定连接,主楞与次楞构成矩形主次楞框架,多个主次楞框架连接组成支撑结构,所述顶撑包括钢板、调节螺栓,所述钢板上开设水平滑移孔,所述调节螺栓与主次楞框架铰接,所述调节螺栓包括高位螺栓、低位螺栓,所述低位螺栓穿过水平滑移孔。进一步的,所述主楞与次楞通过焊接连接,所述主次楞框架之间通过销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楞、次楞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主次楞框架为主次楞铝框。进一步的,所述主次楞框架边角处设置铝框角部加劲肋,所述铝框角部加劲肋内设置限位角钢,所述限位角钢与主次楞框架构成矩形空间,所述调节螺栓扣入矩形空间实现调节螺栓与主次楞框架的铰接。进一步的,所述高位螺栓包括两组,低位螺栓包括两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角钢的实际尺寸与调节螺栓的尺寸匹配贴合,其要达到的目的是既能保证调节螺栓端头可以扣在限位角钢内,当调节螺栓固定之后,限位角钢可以扣住调节螺栓,又可以保证通过旋拧螺母微调调节螺栓的高度的时候,调节螺栓的端头在限位角钢内部实现位置微调。进一步的,所述钢板与调节螺栓连接处设置钢垫板,所述钢垫板设置在调节螺栓的螺母与钢板之间,起到保护钢板以及增大承载强度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钢板下方设置顶撑加劲板。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建立斜屋面模型,确定立杆排布位置、间距及螺栓调节高度,设计验算支撑体系主次楞框架大小;步骤二:搭设支撑架,将顶撑与支撑架连接;步骤三:将主次楞框架安装至对应位置,顶撑的调节螺栓与限位角钢顶紧固定,确定模板面板的实际高度与设计高度相同;步骤四:铺装模板面板,模板面板使用自攻螺丝与铝框固定连接,模板面板缝隙部位采用海绵条填塞封堵,防止浇筑过程中漏浆;步骤五:模板铺装完毕,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按常规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具体的,步骤一中利用BIM软件建立斜屋面模型,根据斜屋面板厚度及倾斜角度大小,确定立杆排布位置、间距及螺栓调节高度,并设计验算支撑体系主次楞框架大小,主次楞框架单元体以1.2m×1.2m或0.9m×0.9m为宜,工厂根据施工深化结果加工定型化铝框。具体的,步骤二中的支撑架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架(后文简称脚手架),所述顶撑安装在脚手架顶端,具体的,顶撑采用套接的方式与脚手架立杆连接。具体的,步骤三中,限位角钢与调节螺栓的连接依靠限位角钢的矩形夹角扣住,不使用其他外部结构或者设备进行固定作业,因此,主次楞框架通过限位角钢与调节螺栓是可拆卸连接,而且一但主次楞框架的安装高度与设计高度有偏差的时候,可以通过调节螺栓进行微调,保证主次楞框架的实际高度与设计高度相同,进而实现模板面板安装之后的实际高度与设计高度相同。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支撑体系采用单元体模块化拼装的形式,将模板制作过程转移至工厂,施工现场仅进行模板安装拆除工作,施工操作简单,施工速度快,更易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及施工质量的保证。主次楞采用铝合金型材定型化加工,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单元模板体系,在拆模后仍可用于其他部位,实现材料周转利用,降低施工成本。该支撑体系可通过调节顶撑上的四根可调螺栓的高度及两根水平方向的滑移,以满足不同倾斜角度斜屋面模板支撑的施工,不仅适用于倾斜角小于45°的斜屋面施工,也适用于坡度较缓的曲屋面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支撑体系结构图。图2为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顶撑结构图。其中:1、模板面板2、主楞201、主次楞框架3、次楞4、铝框角部加劲肋5、限位角钢6、顶撑加劲板7、顶撑8、调节螺栓9、钢垫板10、水平滑移孔11、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至图3,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包括设于斜屋面底部的模板面板1、支撑结构、顶撑7,所述模板面板1与支撑结构拆卸连接。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主楞2、次楞3,所述主楞2与次楞3拆卸连接,主楞2与次楞3构成矩形主次楞框架,具体的,所述主楞2与次楞3通过焊接连接,所述主次楞框架之间通过销钉连接,所述主楞2、次楞3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主次楞框架为主次楞铝框201,多个主次楞框架连接组成支撑结构。所述顶撑包括钢板11、调节螺栓8,所述钢板11上开设水平滑移孔10,所述钢板11与调节螺栓8连接处设置钢垫板9,所述钢垫板9设置在调节螺栓8的螺母与钢板11之间,所述钢板11下方设置顶撑加劲板6,起到保护钢板11以及增大承载强度的作用。所述调节螺栓8与主次楞框架201铰接,具体的,所述主次楞框架201边角处设置铝框角部加劲肋4,所述铝框角部加劲肋4内设置限位角钢5,所述限位角钢5与主次楞框架201构成矩形空间501,所述调节螺栓8扣入矩形空间501实现调节螺栓8与主次楞框架201的铰接,所述限位角钢5的实际尺寸与调节螺栓8的尺寸匹配贴合,其要达到的目的是既能保证调节螺栓8端头可以扣在限位角钢5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包括设于斜屋面底部的模板面板、支撑结构、顶撑,所述模板面板与支撑结构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主楞、次楞,所述主楞与次楞固定连接,主楞与次楞构成矩形主次楞框架,多个主次楞框架连接组成支撑结构,所述顶撑包括钢板、调节螺栓,所述钢板上开设水平滑移孔,所述调节螺栓与主次楞框架铰接,所述调节螺栓包括高位螺栓、低位螺栓,所述低位螺栓穿过水平滑移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包括设于斜屋面底部的模板面板、支撑结构、顶撑,所述模板面板与支撑结构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主楞、次楞,所述主楞与次楞固定连接,主楞与次楞构成矩形主次楞框架,多个主次楞框架连接组成支撑结构,所述顶撑包括钢板、调节螺栓,所述钢板上开设水平滑移孔,所述调节螺栓与主次楞框架铰接,所述调节螺栓包括高位螺栓、低位螺栓,所述低位螺栓穿过水平滑移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屋面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楞与次楞通过销钉连接,所述主次楞框架之间通过销钉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浩雨楼成龙赵琅珀潘先旭刘云琼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