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包括下框架,所述的下框架的下部设有轮子,下框架通过竖杆、斜杆与上框架连接,斜杆之间设有爬梯杆,上框架上设有平台板,平台板上设有在斜杆侧开口的护栏,平梯板设有位于开口端部的旋转座,旋转座上设有旋转的转杆,转杆为L形,转杆的拐角处设有旋转的手轮,转杆的前端设有旋转的滑轮,手轮上连接缠绕有绳索,绳索绕过滑轮与挂钩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平台板上加设旋转的转杆,转杆上通过手轮和滑轮实现物料的吊装,一次吊装的物料量较大,手轮能够使工人更加省力,并且更加稳定安全,不容易撒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电施工,特别是指一种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建筑机电施工中,建筑物的外墙或较高处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往往需要用到施工平台。由于固定式施工平台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成本造价较低的原因,在施工平台中占大多数。在固定式施工平台需要进行物料转运时,往往采用人工上下传递的方式,此种方式一次传递的物料量较少,工人的劳动量比较大,并且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工人的失误,容易发生撒料、掉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解决了现有固定式施工平台人工传递物料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包括下框架,所述的下框架的下部设有轮子,下框架通过竖杆、斜杆与上框架连接,斜杆之间设有爬梯杆,上框架上设有平台板,平台板上设有在斜杆侧开口的护栏,平台板设有位于开口端部的旋转座,旋转座上设有旋转的转杆,转杆为L形,转杆的拐角处设有旋转的手轮,转杆的前端设有旋转的滑轮,手轮上连接缠绕有绳索,绳索绕过滑轮与挂钩连接。所述的下框架和上框架均为矩形框架。所述的矩形框架包括方钢,方钢焊接形成矩形框架。所述的竖杆和斜杆均设有两根,竖杆连接在下框架和上框架的左侧,斜杆连接在下框架和上框架的右侧。所述的下框架与竖杆、斜杆焊接连接,上框架与竖杆、斜杆焊接连接,上框架与平台板焊接连接。所述的下框架的四角处设有螺纹套,螺纹套内通过螺纹连接撑杆,撑杆的下部设有小撑台。所述的螺纹套焊接在下框架上。所述的撑杆的上部设有方形棱,方形棱与L形的把手配合,把手上设有方形孔。所述的护栏和旋转座均焊接在平台板上。所述的手轮和滑轮均通过转轴旋转设在转杆上。所述的爬梯杆焊接在斜杆之间。本技术的优点:在平台板上加设旋转的转杆,转杆上通过手轮和滑轮实现物料的吊装,一次吊装的物料量较大,手轮能够使工人更加省力,并且更加稳定安全,不容易撒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向视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中:1-下框架,2-竖杆,3-斜杆,4-上框架,5-平台板,6-轮子,7-撑杆,8-螺纹套,9-护栏,10-旋转座,11-转杆,12-手轮,13-滑轮,14-绳索,15-挂钩,16-爬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3所示,一种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包括下框架1、竖杆2、斜杆3、上框架4、平台板5、轮子6、撑杆7、螺纹套8、护栏9、旋转座10、转杆11、手轮12、滑轮13、绳索14、挂钩15和爬梯杆16。下框架1和上框架4为矩形框架,均通过方钢焊接形成,用于安装上下部各组件。下框架1通过竖杆2、斜杆3与上框架4连接,其中,竖杆2和斜杆3均设有两根,竖杆2焊接连接在下框架1和上框架4的左侧,斜杆3焊接连接在下框架1和上框架4的右侧。使得下框架1、竖杆2、斜杆3和上框架4形成施工平台的主体结构。下框架1的下部安装轮子6,用以实现施工平台的行走,便于换位转场。下框架1的四角处设有螺纹套8,螺纹套8焊接在下框架1的侧部,螺纹套8内通过螺纹连接撑杆7,通过旋转撑杆,能够调整撑杆在螺纹套内的位置,在施工平台到位时,将撑杆旋出使其接触地面,从而将施工平台撑稳在地面上,保证施工平台的水平和稳定。撑杆7的下部设有小撑台,小撑台能够增加撑杆的接触面积,提高撑杆的稳定性。撑杆7的上部设有方形棱,方形棱与L形的把手配合,把手上设有方形孔,在撑杆需要调整时,将把手的方形孔插入撑杆的方形棱中,便于撑杆旋转,进行撑杆位置的调节。两根斜杆3之间焊接设有爬梯杆16,若干爬梯杆和斜杆形成梯子,用于工人上下攀爬,登上或爬下施工平台。上框架4上焊接设有平台板5,平台板用于工人站立行走,进行正常的施工作业。平台板5上焊接设有在斜杆3侧开口的护栏9,护栏在三面进行防护,保证人员安全,在斜杆侧开口,方便工人攀爬操作。平台板5上焊接设有位于开口端部的旋转座10,旋转座10上设有旋转的转杆11,转杆能够自由旋转,在吊装作业是,能够将吊上来的物料转至平台板上,进行卸料。转杆11为L形,具有一定的伸长量,转杆11的拐角处通过转轴设有旋转的手轮12,转杆11的前端通过转轴设有旋转的滑轮13,手轮12上连接缠绕有绳索14,绳索14绕过滑轮13与挂钩15连接。在吊装时,通过旋转手轮实现绳索的收放,绳索经过滑轮转向过渡后,将挂钩上的物料桶吊起或者放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包括下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架(1)的下部设有轮子(6),下框架(1)通过竖杆(2)、斜杆(3)与上框架(4)连接,斜杆(3)之间设有爬梯杆(16),上框架(4)上设有平台板(5),平台板(5)上设有在斜杆(3)侧开口的护栏(9),平台板(5)设有位于开口端部的旋转座(10),旋转座(10)上设有旋转的转杆(11),转杆(11)为L形,转杆(11)的拐角处设有旋转的手轮(12),转杆(11)的前端设有旋转的滑轮(13),手轮(12)上连接缠绕有绳索(14),绳索(14)绕过滑轮(13)与挂钩(1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包括下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架(1)的下部设有轮子(6),下框架(1)通过竖杆(2)、斜杆(3)与上框架(4)连接,斜杆(3)之间设有爬梯杆(16),上框架(4)上设有平台板(5),平台板(5)上设有在斜杆(3)侧开口的护栏(9),平台板(5)设有位于开口端部的旋转座(10),旋转座(10)上设有旋转的转杆(11),转杆(11)为L形,转杆(11)的拐角处设有旋转的手轮(12),转杆(11)的前端设有旋转的滑轮(13),手轮(12)上连接缠绕有绳索(14),绳索(14)绕过滑轮(13)与挂钩(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架(1)和上框架(4)均为矩形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框架包括方钢,方钢焊接形成矩形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电的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杆(2)和斜杆(3)均设有两根,竖杆(2)连接在下框架(1)和上框架(4)的左侧,斜杆(3)连接在下框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召,
申请(专利权)人:张彦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