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用机电工程梯,包括下框架,下框架的下部设有轮子,下框架通过竖杆、斜杆与上框架连接,斜杆之间设有爬梯杆;斜杆与压板可拆卸连接,压板上设有扶手,压板上设有铲刃座,铲刃座与滑座可拆卸连接,铲刃座与滑座形成与爬梯杆滑动配合的滑套;上框架上设有平台板,平台板上设有在斜杆侧开口的护栏,平梯板设有旋转座,旋转座上设有旋转的转杆,转杆为L形,转杆的拐角处设有旋转的手轮,转杆的前端设有旋转的滑轮,手轮上连接缠绕有绳索,绳索绕过滑轮与挂钩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平台板上加装吊装组件,能够方便设备和物料的吊装转运;在爬梯上加装活动的扶手,能够对爬梯进行清理,保证爬梯上的清洁,保证工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机电工程梯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电施工,特别是指一种建筑用机电工程梯。
技术介绍
工程梯,顾名思义就是工程用的梯子,它结构多变、形状可变,已成为真正适合现代工程的梯子。为了适用建筑工程中机电设备的安装,后来就出现了建筑用机电设备安装的工程梯。固定式结构的工程梯为其中一种,固定式工程梯虽然具有造价便宜和制造简单的优点,但是功能性较低,在需要转运设备的时候,只能通过外部吊车或者人工搬运,十分不便,不利于高效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建筑用机电工程梯,解决了现有设备转运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机电工程梯,包括下框架,所述的下框架的下部设有轮子,下框架通过竖杆、斜杆与上框架连接,斜杆之间设有爬梯杆;斜杆与压板可拆卸连接,压板上设有扶手,压板上设有朝内的铲刃座,铲刃座与滑座可拆卸连接,铲刃座与滑座形成与爬梯杆滑动配合的滑套;上框架上设有平台板,平台板上设有在斜杆侧开口的护栏,平台板设有位于开口端部的旋转座,旋转座上设有旋转的转杆,转杆为L形,转杆的拐角处设有旋转的手轮,转杆的前端设有旋转的滑轮,手轮上连接缠绕有绳索,绳索绕过滑轮与挂钩连接。所述的下框架和上框架均为矩形框架。所述的竖杆和斜杆均设有两根,竖杆连接在下框架和上框架的左侧,斜杆连接在下框架和上框架的右侧。所述的压板为L形。所述的压板通过螺钉与斜杆连接。所述的铲刃座通过螺钉与滑座连接。所述的滑座位于压板的上、中和下三处。所述的护栏和旋转座均焊接在平台板上。所述的手轮和滑轮均通过转轴旋转设在转杆上。本技术的优点:在平台板上加装吊装组件,能够方便设备和物料的吊装转运;在爬梯上加装活动的扶手,能够对爬梯进行清理,保证爬梯上的清洁,保证工人的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爬梯杆滑动配合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图。图中:1-下框架,2-竖杆,3-斜杆,4-上框架,5-平台板,6-护栏,7-压板,8-扶手,9-铲刃座,10-滑座,11-爬梯杆,12-旋转座,13-转杆,14-手轮,15-滑轮,16-绳索,17-挂钩,18-轮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4所示,一种建筑用机电工程梯,包括上框架1、竖杆2、斜杆3、上框架4、平台板5、护栏6、压板7、扶手8、铲刃座9、滑座10、爬梯杆11、旋转座12、转杆13、手轮14、滑轮15、绳索16、挂钩17和轮子18。下框架1和上框架4为矩形框架,均通过方钢焊接形成,用于安装上下部各组件。下框架1通过竖杆2、斜杆3与上框架4连接,其中,竖杆2和斜杆3均设有两根,竖杆2焊接连接在下框架1和上框架4的左侧,斜杆3焊接连接在下框架1和上框架4的右侧。使得下框架1、竖杆2、斜杆3和上框架4形成施工平台的主体结构。下框架1的下部安装轮子18,用以实现施工平台的行走,便于换位转场。两根斜杆3之间焊接设有爬梯杆11,若干爬梯杆和斜杆形成梯子,用于工人上下攀爬,登上或爬下施工平台。斜杆3通过螺钉与压板7可拆卸连接,在需要提供扶手的时候,压板固定在斜杆上,在需要压板滑动铲砂时,将压板释放,以便活动。压板7为L形,一端面与斜杆的外端面配合,进行螺钉的连接固定,另一端面与斜杆的内端配合,用于安装焊接铲刃座。压板7上焊接设有扶手8,扶手用于工人攀爬时进行抓握。压板7上设有朝内的铲刃座9,铲刃座用于铲掉爬梯杆上的砂浆。铲刃座9通过螺钉与滑座10可拆卸连接,滑座10位于压板7的上、中和下三处即可,实现铲刃座在爬梯杆的滑动套设。铲刃座9与滑座10形成与爬梯杆11滑动配合的滑套,在压板释放后,推动压板活动,利用铲刃座将爬梯杆上的砂浆铲除。上框架4上焊接设有平台板5,平台板用于工人站立行走,进行正常的施工作业。平台板5上焊接设有在斜杆3侧开口的护栏6,护栏在三面进行防护,保证人员安全,在斜杆侧开口,方便工人攀爬操作。平台板5上焊接设有位于开口端部的旋转座12,旋转座12上设有旋转的转杆13,转杆能够自由旋转,在吊装作业是,能够将吊上来的物料转至平台板上,进行卸料。转杆13为L形,具有一定的伸长量,转杆13的拐角处通过转轴设有旋转的手轮14,转杆13的前端通过转轴设有旋转的滑轮15,手轮14上连接缠绕有绳索16,绳索16绕过滑轮15与挂钩17连接。在吊装时,通过旋转手轮实现绳索的收放,绳索经过滑轮转向过渡后,将挂钩上的物料桶吊起或者放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机电工程梯,包括下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架(1)的下部设有轮子(18),下框架(1)通过竖杆(2)、斜杆(3)与上框架(4)连接,斜杆(3)之间设有爬梯杆(11);斜杆(3)与压板(7)可拆卸连接,压板(7)上设有扶手(8),压板(7)上设有朝内的铲刃座(9),铲刃座(9)与滑座(10)可拆卸连接,铲刃座(9)与滑座(10)形成与爬梯杆(11)滑动配合的滑套;上框架(4)上设有平台板(5),平台板(5)上设有在斜杆(3)侧开口的护栏(6),平台板(5)设有位于开口端部的旋转座(12),旋转座(12)上设有旋转的转杆(13),转杆(13)为L形,转杆(13)的拐角处设有旋转的手轮(14),转杆(13)的前端设有旋转的滑轮(15),手轮(14)上连接缠绕有绳索(16),绳索(16)绕过滑轮(15)与挂钩(1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机电工程梯,包括下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架(1)的下部设有轮子(18),下框架(1)通过竖杆(2)、斜杆(3)与上框架(4)连接,斜杆(3)之间设有爬梯杆(11);斜杆(3)与压板(7)可拆卸连接,压板(7)上设有扶手(8),压板(7)上设有朝内的铲刃座(9),铲刃座(9)与滑座(10)可拆卸连接,铲刃座(9)与滑座(10)形成与爬梯杆(11)滑动配合的滑套;上框架(4)上设有平台板(5),平台板(5)上设有在斜杆(3)侧开口的护栏(6),平台板(5)设有位于开口端部的旋转座(12),旋转座(12)上设有旋转的转杆(13),转杆(13)为L形,转杆(13)的拐角处设有旋转的手轮(14),转杆(13)的前端设有旋转的滑轮(15),手轮(14)上连接缠绕有绳索(16),绳索(16)绕过滑轮(15)与挂钩(1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机电工程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架(1)和上框架(4)均为矩形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召,
申请(专利权)人:张彦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