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双耳绝缘子压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首先,分别加工出所需的单耳、双耳、绝缘子芯棒;将加工好的单耳、双耳分别放置在专用压接系统上,由专用压接系统工作实现单耳、双耳与绝缘子芯棒的压接,形成绝缘子成品,在压接结束后,由人员将绝缘子成品取出,完成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接工艺,通过专用的压接系统的配合来实现,利用单耳定位柱、双耳定位柱来实现单耳与双耳的同时定位,确保两者的连接孔的轴线的平行,再通过上压座与下压座的配合,只需一次压制即可实现单耳、双耳与绝缘子芯棒之间的压接固定,压接非常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压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双耳绝缘子压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绝缘子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双耳绝缘子压接工艺。
技术介绍
复合绝缘子金具是复合绝缘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复合绝缘子金具、玻璃纤维引拔棒、硅橡胶组成。悬式复合绝缘子金具,是复合绝缘子金具中最常用的一种,悬式复合绝缘子金具又可划分为:单双耳复合绝缘子金具、吊环复合绝缘子金具、Y型复合绝缘子金具、球头球窝复合绝缘子金具。对于其中的单双耳复合绝缘子金具来说,其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分别加工出单耳、双耳、芯棒,然后将单耳、双耳分别装配在芯棒的两侧,最后将装配有单耳、双耳的芯棒送至注射机中进行注射伞裙,从而形成单双耳复合绝缘子。在上述生产过程中,在将单耳、双耳与芯棒进行装配时,现有的装配方式采用的是压接成型的方式,即先将加工好的单耳或双耳中的一种一个先预压在芯棒的一侧,然后,再将另一个预压在芯棒的另一侧,此时,要确保预压后的单耳、双耳上的孔的轴线保持相互平行,否则就需要将单耳或双耳拆下后重新压接,直至两者上的孔的直线保持平行,然后,再利用压接机分别对单耳、双耳进行二次压制,使得单耳、双耳、芯棒压接形成一个整体。整个压接过程需要进行多步操作,非常的麻烦,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压接方便、效率高的单双耳绝缘子压接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双耳绝缘子压接工艺,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下述步骤S1工件加工:首先,分别加工出所需的单耳、双耳、绝缘子芯棒,并确保加工出的单耳、双耳上均预留有1.5-2.3mm的压接余量;S2压接准备:将装配好的单耳、双耳分别放置在专用压接系统上,所述专用压接系统包括一压接机架,所述压接机架包括上下分布的顶板、底座以及连接顶板与底座的立柱;一安装在顶板上的上压板,该上压板由安装在顶板上的上液压缸驱动进行上下升降,所述上压板的底面上安装有一对并列分布的上模座,在上模座的底端上安装有一上压座,同时在上模座上具有容上压座嵌入安装并活动的上凹槽,所述上压座呈半圆形状,在上压座的底面的中部位置还具有第一半圆形空腔,所述上压座由一对并列分布的对半设置的上压块共同组成,上压块的分布方向与上模座的分布方向相垂直,在两个上压块之间还设置有带动两个上压块相互合拢或分离的上复位弹簧,且在两个上压块分离时,两个上压块的底端均伸出上模座的底面,在两个上压块合拢时,两个上压块的底端与上模座的底面相齐平,在上压块两侧的外壁分别具有一水平向外凸出的上导向块,同时在上模座的上凹槽处的两内侧壁上还分别具有一容上导向块嵌入并活动的弧形状上导向槽;一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上压板下方的压接平台,在压接平台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一对与上模座相一一对应的下模座,在下模座上安装有一下压座,同时在下模座上具有容下压座嵌入安装并活动的下凹槽,所述下压座呈半圆形状,在下压座的顶面的中部位置还具有第二半圆形空腔,且第二半圆形空腔与第一半圆形空腔共同配合形成对单耳或双耳进行压制的压接空腔,所述下压座由一对并列分布的对半设置的下压块共同组成,且下压块的分布方向与下模座的分布方向相垂直,在两个下压块之间还设置有带动两个下压块相互合拢或分离的下复位弹簧,且在两个下压块分离时,两个下压块的顶端端均伸出下模座的顶面,在两个下压块合拢时,两个下压块的顶端与下模座的顶面相齐平,在下压块两侧的外壁分别具有一水平向外凸出的下导向块,同时在下模座的下凹槽处的两内侧壁上还分别具有一容下导向块嵌入并活动的弧形状下导向槽;在压接平台上位于两个下模座的两个外侧还分别具有一单耳定位柱、一双耳定位柱,所述单耳定位柱、双耳定位柱均呈倒T形状;将单耳、双耳分别套装在绝缘子芯棒的两侧,然后将单耳与绝缘子芯棒套装的一侧支撑在其中一个下压座的第二半圆形空腔中,而将单耳具有连接孔的一侧套装在单耳定位柱上,完成单耳侧的固定,将双耳与绝缘子芯棒套装的一侧支撑在另一个下压座的第二半圆形空腔中,而将双耳具有连接孔的一侧套装在双耳定位柱上,完成双耳侧的固定,进而完成单耳、双耳、绝缘子芯棒的准备工序;S3工件压接:由上液压缸驱动上压板下行,并带动上模座下行,使得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在合模的过程中,上压座与下压座会受到相互挤压,相对应的上压块、下压块会由于挤压力的作用而向中间收缩,从而实现上压块、下压块对单耳、双耳的挤压,进而实现单耳、双耳与绝缘子芯棒的压接,上液压缸在下行到位后保压3-5s,完成单耳、双耳与绝缘子芯棒的压接,形成绝缘子成品;S4产品成型:在压接结束后,由上液压缸驱动上压板上行,同时,上压座与下压座会分离,相对应的相互间的挤压力也会消失,随着挤压力的消失,上压块、下压块会在上复位弹簧、下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再次分离,从而将单耳、双耳松开,再由人员将绝缘子成品取出,完成加工。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在压接平台的上端面上还安装有四个呈矩形状分布的定位导向柱,同时在上压板上还具有容定位导向柱一一对应插入的定位导向孔。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在压接平台的上端面上还安装有数个行程限位柱,所述行程限位柱的高度与上模座、下模座的厚度总和相一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在上压块、下压块的表面还安装有凸出上压块、下压块的压接块。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在单耳定位柱、双耳定位柱的顶端还均具有一圆台状导向段。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压接工艺,通过专用的压接系统的配合来实现,利用单耳定位柱、双耳定位柱来实现单耳与双耳的同时定位,确保两者的连接孔的轴线的平行,再通过上压座与下压座的配合,只需一次压制即可实现单耳、双耳与绝缘子芯棒之间的压接固定,压接非常的方便,大大提高了压接效率。定位导向柱与定位导向孔的设置,则是在上压板下行后,对上压板的运动轨迹进行导向限位,避免上压板出现跑偏现象,而影响到压接。行程限位柱的设计,则是为了对上压板的行程进行限位,避免上压板下行超出行程,而导致上模座、下模座挤压力过大而导致单耳、双耳与绝缘子芯棒之间出现损伤。凸出的压接块的设置,则是为了方便单耳、双耳与绝缘子芯棒之间的压接。对于单耳定位柱、双耳定位柱顶端的导向段的设置,则是在单耳或双耳套装在单耳定位柱或双耳定位柱上时,能够对单耳、双耳进行导向,方便其套装。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专用压接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压接平台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本专利技术的单双耳绝缘子压接工艺通过下述步骤得以实现:第一步工件加工:首先,分别加工出所需的单耳、双耳、绝缘子芯棒,并确保加工出的单耳、双耳上均预留有1.5-2.3mm的压接余量。第二步压接准备:将装配好的单耳、双耳分别放置在专用压接系统上。如图1所示的示意图可知,专用压接系统包括一压接机架,压接机架包括上下分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双耳绝缘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nS1 工件加工:首先,分别加工出所需的单耳、双耳、绝缘子芯棒,并确保加工出的单耳、双耳上均预留有1.5-2.3mm的压接余量;/nS2 压接准备:将装配好的单耳、双耳分别放置在专用压接系统上,所述专用压接系统包括/n一压接机架,所述压接机架包括上下分布的顶板、底座以及连接顶板与底座的立柱;/n一安装在顶板上的上压板,该上压板由安装在顶板上的上液压缸驱动进行上下升降,所述上压板的底面上安装有一对并列分布的上模座,在上模座的底端上安装有一上压座,同时在上模座上具有容上压座嵌入安装并活动的上凹槽,所述上压座呈半圆形状,在上压座的底面的中部位置还具有第一半圆形空腔,所述上压座由一对并列分布的对半设置的上压块共同组成,上压块的分布方向与上模座的分布方向相垂直,在两个上压块之间还设置有带动两个上压块相互合拢或分离的上复位弹簧,且在两个上压块分离时,两个上压块的底端均伸出上模座的底面,在两个上压块合拢时,两个上压块的底端与上模座的底面相齐平,在上压块两侧的外壁分别具有一水平向外凸出的上导向块,同时在上模座的上凹槽处的两内侧壁上还分别具有一容上导向块嵌入并活动的弧形状上导向槽;/n一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上压板下方的压接平台,在压接平台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一对与上模座相一一对应的下模座,在下模座上安装有一下压座,同时在下模座上具有容下压座嵌入安装并活动的下凹槽,所述下压座呈半圆形状,在下压座的顶面的中部位置还具有第二半圆形空腔,且第二半圆形空腔与第一半圆形空腔共同配合形成对单耳或双耳进行压制的压接空腔,所述下压座由一对并列分布的对半设置的下压块共同组成,且下压块的分布方向与下模座的分布方向相垂直,在两个下压块之间还设置有带动两个下压块相互合拢或分离的下复位弹簧,且在两个下压块分离时,两个下压块的顶端端均伸出下模座的顶面,在两个下压块合拢时,两个下压块的顶端与下模座的顶面相齐平,在下压块两侧的外壁分别具有一水平向外凸出的下导向块,同时在下模座的下凹槽处的两内侧壁上还分别具有一容下导向块嵌入并活动的弧形状下导向槽;/n在压接平台上位于两个下模座的两个外侧还分别具有一单耳定位柱、一双耳定位柱,所述单耳定位柱、双耳定位柱均呈倒T形状;/n将单耳、双耳分别套装在绝缘子芯棒的两侧,然后将单耳与绝缘子芯棒套装的一侧支撑在其中一个下压座的第二半圆形空腔中,而将单耳具有连接孔的一侧套装在单耳定位柱上,完成单耳侧的固定,将双耳与绝缘子芯棒套装的一侧支撑在另一个下压座的第二半圆形空腔中,而将双耳具有连接孔的一侧套装在双耳定位柱上,完成双耳侧的固定,进而完成单耳、双耳、绝缘子芯棒的准备工序;/nS3 工件压接:由上液压缸驱动上压板下行,并带动上模座下行,使得上模座与下模座合模,在合模的过程中,上压座与下压座会受到相互挤压,相对应的上压块、下压块会由于挤压力的作用而向中间收缩,从而实现上压块、下压块对单耳、双耳的挤压,进而实现单耳、双耳与绝缘子芯棒的压接,上液压缸在下行到位后保压3-5s,完成单耳、双耳与绝缘子芯棒的压接,形成绝缘子成品;/nS4 产品成型:在压接结束后,由上液压缸驱动上压板上行,同时,上压座与下压座会分离,相对应的相互间的挤压力也会消失,随着挤压力的消失,上压块、下压块会在上复位弹簧、下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再次分离,从而将单耳、双耳松开,再由人员将绝缘子成品取出,完成加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双耳绝缘子压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S1工件加工:首先,分别加工出所需的单耳、双耳、绝缘子芯棒,并确保加工出的单耳、双耳上均预留有1.5-2.3mm的压接余量;
S2压接准备:将装配好的单耳、双耳分别放置在专用压接系统上,所述专用压接系统包括
一压接机架,所述压接机架包括上下分布的顶板、底座以及连接顶板与底座的立柱;
一安装在顶板上的上压板,该上压板由安装在顶板上的上液压缸驱动进行上下升降,所述上压板的底面上安装有一对并列分布的上模座,在上模座的底端上安装有一上压座,同时在上模座上具有容上压座嵌入安装并活动的上凹槽,所述上压座呈半圆形状,在上压座的底面的中部位置还具有第一半圆形空腔,所述上压座由一对并列分布的对半设置的上压块共同组成,上压块的分布方向与上模座的分布方向相垂直,在两个上压块之间还设置有带动两个上压块相互合拢或分离的上复位弹簧,且在两个上压块分离时,两个上压块的底端均伸出上模座的底面,在两个上压块合拢时,两个上压块的底端与上模座的底面相齐平,在上压块两侧的外壁分别具有一水平向外凸出的上导向块,同时在上模座的上凹槽处的两内侧壁上还分别具有一容上导向块嵌入并活动的弧形状上导向槽;
一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上压板下方的压接平台,在压接平台的上端面上安装有一对与上模座相一一对应的下模座,在下模座上安装有一下压座,同时在下模座上具有容下压座嵌入安装并活动的下凹槽,所述下压座呈半圆形状,在下压座的顶面的中部位置还具有第二半圆形空腔,且第二半圆形空腔与第一半圆形空腔共同配合形成对单耳或双耳进行压制的压接空腔,所述下压座由一对并列分布的对半设置的下压块共同组成,且下压块的分布方向与下模座的分布方向相垂直,在两个下压块之间还设置有带动两个下压块相互合拢或分离的下复位弹簧,且在两个下压块分离时,两个下压块的顶端端均伸出下模座的顶面,在两个下压块合拢时,两个下压块的顶端与下模座的顶面相齐平,在下压块两侧的外壁分别具有一水平向外凸出的下导向块,同时在下模座的下凹槽处的两内侧壁上还分别具有一容下导向块嵌入并活动的弧形状下导向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进,刘铁桥,张斌,张达武,纪福俊,章玉秀,朱勇飞,王丹丹,秦锦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祥源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