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00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洪结构,公开了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包括挡墙本体及受浮力呈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架,挡墙本体铺设在堤防,堤防具有防洪管道,防洪管道连通河道;挡墙本体的一端呈相对固定布置,挡墙本体的另一端沿河道方向延伸且呈活动布置,升降架的底部下嵌于防洪管道,升降架的顶部与挡墙本体的另一端呈连接布置。当低水位时,防洪结构不启动;当高水位时,河道的水流进入防洪管道,升降架在浮力作用下逐渐上升,使挡墙本体的另一端朝上摆动,提高堤防的高度,防洪结构自动启动;当河道水位再次降低时,升降架随水位下降而自动下降,挡墙本体的另一端自动回到堤防表面;满足城市河道的自动防洪,实现自动升降且可调节的对城市河道进行自动防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防洪结构的
,具体而言,涉及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
技术介绍
防洪,即根据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研究并采取各种对策和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工作。目前,针对城市河流的防洪工作,一般在堤防上修建防洪挡墙,但是,防洪挡墙修建太低影响防洪效果,修建太高影响城市景观及市民亲水。现有技术有,修建防洪挡墙缺乏调节性,无法满足保证防洪效果,同时避免影响城市景观及市民亲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城市防洪挡墙不具备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包括挡墙本体以及受浮力呈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架,所述挡墙本体铺设在堤防,所述堤防具有防洪管道,所述防洪管道连通河道;所述挡墙本体的一端呈相对固定布置,所述挡墙本体的另一端沿河道方向延伸且呈活动布置,所述升降架的底部下嵌于所述防洪管道,所述升降架的顶部与所述挡墙本体的另一端呈连接布置。进一步的,所述防洪管道包括连通管以及导流管,所述连通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本体以及受浮力呈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架,所述挡墙本体铺设在堤防,所述堤防具有防洪管道,所述防洪管道连通河道;所述挡墙本体的一端呈相对固定布置,所述挡墙本体的另一端沿河道方向延伸且呈活动布置,所述升降架的底部下嵌于所述防洪管道,所述升降架的顶部与所述挡墙本体的另一端呈连接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墙本体以及受浮力呈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架,所述挡墙本体铺设在堤防,所述堤防具有防洪管道,所述防洪管道连通河道;所述挡墙本体的一端呈相对固定布置,所述挡墙本体的另一端沿河道方向延伸且呈活动布置,所述升降架的底部下嵌于所述防洪管道,所述升降架的顶部与所述挡墙本体的另一端呈连接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管道包括连通管以及导流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与河道连通布置,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流管呈连通布置,所述升降架的底部下嵌于所述导流管;所述连通管呈朝上拱起N形状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包括纵向段以及倾斜段,沿自上而下方向,所述纵向段呈垂直布置,所述升降架的底部下嵌于所述纵向段;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倾斜段呈连通布置,所述倾斜段的内端与所述纵向段与呈连通布置,所述倾斜段的外端呈逐渐朝下且倾斜延伸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的外端设有拍门,通过所述拍门的开启或关闭,实现所述倾斜段的外端与所述连通管的一端呈连通布置或隔绝布置;当低水位时,所述拍门关闭;当高水位时,河道水流通过所述连通管进入所述纵向段,所述升降架受浮力呈上升布置,当河道水位再次降低后,所述拍门打开,水位下降,所述升降架自动下降。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动升降式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包括升降杆以及浮筒,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与所述挡墙本体的另一端呈连接布置,所述升降杆的底部与浮筒呈固定布置;所述浮筒置于所述纵向段,所述浮筒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门伍严黎蓝霄峰张金明吴天胜高时友佟晓蕾刘国珍涂向阳卢陈杨裕桂袁菲吴尧吴娟林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