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包括坝体、挡水板、上泄洪板、下泄洪板、上连接转轴、下连接转轴、凹槽、驱动电机防护壳、驱动电机、水位检测器、轴承一、连接轴、从动轮一、主动轮一、主动轮二、从动轮二、轴承二、防渗板、密封垫、泄洪孔,坝体之间固定设有挡水板,挡水板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泄洪板,上泄洪板的下面设有下泄洪板,上泄洪板的上端设有连接转轴一,下泄洪板的下端设有连接转轴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上下泄洪板可以通过驱动电机的带动从而将水流排出,当水位不高时水流通过泄洪孔排出,而当水位过高时通过驱动电机打开上泄洪板和下泄洪板进行排出,从而更好的将洪水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
技术介绍
堤坝是泛指防水拦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同时也是现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堤坝更是保护人民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水利设备。现有的城市应急堤坝其结构与技术相对成熟,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人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老式应急堤坝需要人员进行闸门的关闭与开启,且工作人员要时常对应急堤坝进行巡视,费时费力,同时老式堤坝容易渗水,致使整个坝体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包括坝体、挡水板、上泄洪板、下泄洪板、上连接转轴、下连接转轴、凹槽、驱动电机防护壳、驱动电机、水位检测器、轴承一、连接轴、从动轮一、主动轮一、主动轮二、从动轮二、轴承二、防渗板、密封垫、泄洪孔,所述坝体之间固定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泄洪板,所述上泄洪板的下面设有下泄洪板,所述上泄洪板的上端设有上连接转轴,所述下泄洪板的下端设有下连接转轴,所述坝体的内部下端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坝体的上端设有驱动电机防护壳,所述驱动电机防护壳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下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坝体的上端设有轴承一,所述连接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一,所述主动轮一的一侧与从动轮一相互作用,所述从动轮一与下连接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中间设有主动轮二,所述主动轮二与从动轮二相互作用,所述从动轮二与上连接转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坝体的一端中间位置设有水位检测器,所述上连接转轴和下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轴承二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坝体内部设有防渗板,所述上泄洪板和下泄洪板的上面设有泄洪孔。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一和从动轮一设置在凹槽中。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竖直设置在坝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上泄洪板为“凹”字形状,且上泄洪板的下面设有密封垫。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竖直设置在坝体的上端。优选的,所述下泄洪板为凸字形状结构。优选的,所述上泄洪板和下泄洪板上面均匀设有泄洪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有的上泄洪板和下泄洪板将水进行排出,上泄洪板和下泄洪板上设有的泄洪孔可以初步的对水进行排出,当遇到大雨水位上涨后会通过设有的水位检测器接通驱动电机从而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然后带动主动轮一和主动轮二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一和从动轮二进行转动,然后带动连接转轴一和连接转轴二进行转动,从而将上泄洪板和下泄洪板进行打开,将水排出,从而更快的降低了水位,从而减少了对坝体的损害。2、设有的防渗板防止了水流渗入坝体中从而使得坝体受损,导致坝体不牢固的问题,设有的防渗板更好的将水流阻隔在坝体的外部从而将更好的保护了坝体,减少了坝体受到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图。图1-3中:坝体1、挡水板2、上泄洪板3、下泄洪板4、上连接转轴5、下连接转轴6、凹槽7、驱动电机防护壳8、驱动电机9、水位检测器10、轴承一11、连接轴12、从动轮一13、主动轮一14、主动轮二15、从动轮二16、轴承二17、防渗板18、密封垫19、泄洪孔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包括坝体1、挡水板2、上泄洪板3、下泄洪板4、上连接转轴5、下连接转轴6、凹槽7、驱动电机防护壳8、驱动电机9、水位检测器10、轴承一11、连接轴12、从动轮一13、主动轮一14、主动轮二15、从动轮二16、轴承二17、防渗板18、密封垫19、泄洪孔20,坝体1之间固定设有挡水板2,挡水板2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泄洪板3,上泄洪板3的下面设有下泄洪板4,上泄洪板3的上端设有上连接转轴5,下泄洪板4的下端设有下连接转轴6,坝体1的内部下端一侧设有凹槽7,坝体1的上端设有驱动电机防护壳8,驱动电机防护壳8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的下端与连接轴12固定连接,坝体1的上端设有轴承一11,连接轴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一14,主动轮一14的一侧与从动轮一13相互作用,从动轮一13与下连接转轴6固定连接,连接轴12的中间设有主动轮二15,主动轮二15与从动轮二16相互作用,从动轮二16与上连接转轴5进行固定连接,坝体1的一端中间位置设有水位检测器10,上连接转轴5和下连接转轴6的另一端与轴承二17进行固定连接,坝体1内部设有防渗板18,上泄洪板3和下泄洪板4的上面设有泄洪孔20。其中,主动轮一14和从动轮一13设置在凹槽7中,将主动轮一14和从动轮一13设置在凹槽7中,使其能够更好的带动连接转轴一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下泄洪板4更方便打开,也使的主动轮替14和从动轮一13的转动不受到干扰。其中,连接轴12竖直设置在坝体1的内部,连接轴12竖直设置是方便将主动轮一14和主动轮二15进行转动,也方便主动轮一14带动从动轮一13和主动轮二15带动从动轮二1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打开上泄洪板3和下泄洪板4更加方便。其中,上泄洪板3为“凹”字形状,且上泄洪板3的下面设有密封垫19,上泄洪板3设置为“凹”字形状是为了能够与下泄洪板4进行闭合密封,而设有的密封垫19则更好的起到密封的作用,且防止了水从缝隙中流出。其中,驱动电机9竖直设置在坝体1的上端,驱动电机9竖直设置在坝体1的上端是为了更好的与连接轴12进行连接,从而更好的带动连接轴12进行运动。其中,下泄洪板4为凸字形状结构,下泄洪板4设置在坝体1之间,然后通过设有的下连接转轴6进行转动下泄洪板4,下泄洪板4设为“凸”字形状,从而能够使其与上泄洪板3进行闭合,从而更好的将水流阻隔。其中,上泄洪板3和下泄洪板4上面均匀设有泄洪孔20,设有的泄洪孔20可以将水流通过泄洪孔20进行排出,当水位低于上泄洪板3时则水流通过下泄洪板4上的泄洪孔20进行排出,而水位高于上泄洪板3时则水流通过上泄洪板3和下泄洪板4上的泄洪孔20进行排出。在使用本技术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时,首先将坝体1进行固定然后将挡水板2固定在坝体1之间,然后将上泄洪板3和下泄洪板4通过连接转轴一5和连接转轴二6进行固定连接,然后将驱动电机9固定连接在坝体1的上端,然后将连接轴12与驱动电机9进行连接,而连接轴12上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一14和主动轮二15,当水位上升时水位检测器10受到感应,从而启动驱动电机9带动连接轴12转动,从而连接轴12带动主动轮一14和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包括坝体(1)、挡水板(2)、上泄洪板(3)、下泄洪板(4)、上连接转轴(5)、下连接转轴(6)、凹槽(7)、驱动电机防护壳(8)、驱动电机(9)、水位检测器(10)、轴承一(11)、连接轴(12)、从动轮一(13)、主动轮一(14)、主动轮二(15)、从动轮二(16)、轴承二(17)、防渗板(18)、密封垫(19)、泄洪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之间固定设有挡水板(2),所述挡水板(2)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泄洪板(3),所述上泄洪板(3)的下面设有下泄洪板(4),所述上泄洪板(3)的上端设有上连接转轴(5),所述下泄洪板(4)的下端设有下连接转轴(6),所述坝体(1)的内部下端一侧设有凹槽(7),所述坝体(1)的上端设有驱动电机防护壳(8),所述驱动电机防护壳(8)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下端与连接轴(12)固定连接,所述坝体(1)的上端设有轴承一(11),所述连接轴(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一(14),所述主动轮一(14)的一侧与从动轮一(13)相互作用,所述从动轮一(13)与下连接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2)的中间设有主动轮二(15),所述主动轮二(15)与从动轮二(16)相互作用,所述从动轮二(16)与上连接转轴(5)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坝体(1)的一端中间位置设有水位检测器(10),所述上连接转轴(5)和下连接转轴(6)的另一端与轴承二(17)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坝体(1)内部设有防渗板(18),所述上泄洪板(3)和下泄洪板(4)的上面设有泄洪孔(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应急堤坝,包括坝体(1)、挡水板(2)、上泄洪板(3)、下泄洪板(4)、上连接转轴(5)、下连接转轴(6)、凹槽(7)、驱动电机防护壳(8)、驱动电机(9)、水位检测器(10)、轴承一(11)、连接轴(12)、从动轮一(13)、主动轮一(14)、主动轮二(15)、从动轮二(16)、轴承二(17)、防渗板(18)、密封垫(19)、泄洪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1)之间固定设有挡水板(2),所述挡水板(2)的下面固定连接有上泄洪板(3),所述上泄洪板(3)的下面设有下泄洪板(4),所述上泄洪板(3)的上端设有上连接转轴(5),所述下泄洪板(4)的下端设有下连接转轴(6),所述坝体(1)的内部下端一侧设有凹槽(7),所述坝体(1)的上端设有驱动电机防护壳(8),所述驱动电机防护壳(8)的内部设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下端与连接轴(12)固定连接,所述坝体(1)的上端设有轴承一(11),所述连接轴(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一(14),所述主动轮一(14)的一侧与从动轮一(13)相互作用,所述从动轮一(13)与下连接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2)的中间设有主动轮二(15),所述主动轮二(15)与从动轮二(16)相互作用,所述从动轮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秋雪,
申请(专利权)人:郝秋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