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821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蒸汽发生腔,所述外壳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蒸汽发生腔内间隔均匀地设有多个延缓件,每个所述延缓件的下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下管壁固定,每个所述延缓件的上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之间具有一预定的间隙;所述外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穿接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腔连接的进口部,所述第二支座上穿接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腔连接的出口部。本该蒸汽发生装置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经济可靠的同时对有机液体的汽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渗碳工艺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渗碳工艺是对金属工件表面进行渗碳处理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其中金属工件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是将金属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金属工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的金属工件,继而使金属工件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各种渗碳方式中,气体渗碳使用最为广泛。气体渗碳为有机液体汽化后裂解成活性碳原子和载气,之后活性碳原子被金属工件表面吸收的方法。进行渗碳工艺时常将有机液体(甲醇、乙醇、丙酮等)先经蒸汽发生装置蒸发汽化后,再送入渗碳炉内进一步裂化,使其充分裂化形成渗碳气氛,再进一步对工件进行渗碳处理。这样汽化后再进行裂化的方式相较于直接裂化方式能够节省能量的同时也可以节约成本。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由于有机液体通过速度过快,在发生蒸汽发生装置内停留时间过短的原因使得有机液体蒸发不完全,经蒸汽发生装置处理后的部分仍呈液态,喷入裂化炉内后散布不均匀,进而会使得金属工件渗碳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其通过增设延缓件,使有机液体能够完全汽化,进而提升渗碳工艺的效果。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蒸汽发生腔,所述外壳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蒸汽发生腔内间隔均匀地设有多个延缓件,每个所述延缓件的下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下管壁固定,每个所述延缓件的上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之间具有一预定的间隙;所述外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穿接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腔连接的进口部,所述第二支座上穿接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腔连接的出口部。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所述蒸汽发生腔均为管状结构,所述延缓件为片状部件,且所述延缓件的截面大小为1/2到3/4个圆面,所述延缓件的弧度与所述蒸汽发生腔相适配。优选地,所述延缓件的个数为7~15个。优选地,所述通过距离为90mm~120mm。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加热气体的通入口和排出口,所述通入口与所述排出口上均设有开关阀门。优选地,所述有机液体为醇类、酮类或酸类液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增设延缓件使得通入蒸汽发生腔内的有机液体停留时间变长,从而得到了汽化完全的有机液体;该蒸汽发生装置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经济可靠的同时对有机液体的汽化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的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的侧面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的延缓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蒸汽发生装置、101外壳、1011通入口、1012排出口、102蒸汽发生腔、103加热腔、104延缓件、105第一支座、106第二支座、107进口部、108出口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地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需注意到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的一实施例中,蒸汽发生装置10包括外壳101、蒸汽发生腔102、加热腔103、延缓件104、第一支座105、第二支座106、进口部107及出口部108。请参见图1及图2,该蒸汽发生装置10的外壳101内设有蒸汽发生腔102,外壳101与蒸汽发生腔102之间形成加热腔103,蒸汽发生腔102内设有多个用于延长有机液体在蒸汽发生腔102内停留时间的延缓件104,每个延缓件104的下端与蒸汽发生腔102对应的下管壁接触,每个延缓件104的上端不与蒸汽发生腔102对应的上管壁接触,各相邻延缓件104之间存在相同的通过距离;外壳10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座105和第二支座106,第一支座105上穿接有与蒸汽发生腔102连接的进口部107,第二支座106上穿接有与蒸汽发生腔102连接的出口部108,进口部107与出口部108的大小与蒸汽发生腔102的大小相适配。请参见图1及图2,外壳101与蒸汽发生腔102均为管状结构,请参见图3,延缓件104为饼状部件被水平削去部分顶端后的结构,延缓件104的截面大小为1/2到3/4个圆面的大小,延缓件104的弧度与蒸汽发生腔102相适配。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及图2,进一步地,外壳101上设有加热气体的通入口1011和排出口1012,通入口1011与排出口1012上均设有开关阀门。本实施例通过通入口1011通入高温气体用于加热蒸汽发生腔102,进而使加热蒸汽腔102内的有机液体蒸发汽化。此外,也可采用电加热器等作为热源加热。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获得较好地汽化效果,延缓件104的个数设置为7~15个。本实施例中,延缓件104的数目设置为9个。实际使用时,各延缓件104之间的间隔距离即每一段的气体通过距离为90mm~120mm;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壳101长度为950mm,进口部107及出口部108长度均为135mm,各延缓件104之间的间隔距离即通过距离为100mm。此外,用于渗碳处理的有机液体常为醇类、酮类或酸类液体。如甲醇、乙醇及丙酮等。本技术的一种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利用热源使有机化合物液体蒸发来产生有机化合物蒸汽。实际工作中,有机液体经进口部107进入蒸汽发生腔102内经热源加热蒸发后由出口部108逸出。本技术通过增设延缓件使得通入蒸汽发生腔内的有机液体停留时间变长,从而得到了汽化完全的有机液体;该蒸汽发生装置设计合理,使用便捷、经济可靠的同时对有机液体的汽化效果好。本技术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技术的范例。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蒸汽发生腔,所述外壳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蒸汽发生腔内间隔均匀地设有多个延缓件,每个所述延缓件的下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下管壁固定,每个所述延缓件的上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之间具有一预定的间隙;所述外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穿接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腔连接的进口部,所述第二支座上穿接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腔连接的出口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蒸汽发生腔,所述外壳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之间形成加热腔,所述蒸汽发生腔内间隔均匀地设有多个延缓件,每个所述延缓件的下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下管壁固定,每个所述延缓件的上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腔之间具有一预定的间隙;所述外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穿接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腔连接的进口部,所述第二支座上穿接有与所述蒸汽发生腔连接的出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有机液体蒸汽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蒸汽发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高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达电热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