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8212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炉,包括内胆、外壳以及进气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胆上端的第一转动轴、设于所述内胆下端的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的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第二转动机构,以及设于第二转动轴内的气氛感应器,所述气氛感应器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内,其检测端延伸至所述内胆内,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内胆的进口处,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气缸和气管,所述气管穿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并延伸至所述内胆内,所述气管位于所述气氛感应器的检测端的上侧。上述高温炉,通过气氛感应器检测高温炉内的氧含量和碳含量,并通过将气管设置在气氛感应器的检测端的上侧,以防止检测结果受气管进入的气体影响,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温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高温炉。
技术介绍
高温炉,又称渗碳炉,作为一种加热设备主要用于各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化验室、实验室加温、热处理,是各类化验室中不可缺少的仪器设备。现有的高温炉,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往高温炉内注入气体,以和炉内的原料反应生成最终产品,并且在炉内设置有感应器,以感应炉内的气体含量。但是,现有的高温炉,其感应器设置在进气口处,感应器的检测结果容易受进入的气体影响,导致感应器检测出来的气体含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炉,以解决现有的高温炉气体含量检测不准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炉,包括内胆、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一侧的进气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胆上端的第一转动轴、设于所述内胆下端的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的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第二转动机构,以及设于第二转动轴内的气氛感应器,所述气氛感应器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内,其检测端延伸至所述内胆内,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内胆的进口处,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气缸和气管,所述气管穿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并延伸至所述内胆内,所述气管位于所述气氛感应器的检测端的上侧。上述高温炉,通过气氛感应器检测高温炉内的氧含量和碳含量,并通过将气管设置在气氛感应器的检测端的上侧,以防止检测结果受气管进入的气体影响,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下端第一转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连接的第一传动带,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下端的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带还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连接的第二传动带、设于外壳一侧的换向齿轮、设于所述换向齿轮一侧的第二转动齿轮,以及设有所述外壳左右两侧的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带还与所述换向齿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胆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轴承。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所述第四转动轴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上端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气氛感应器的检测端穿过所述第二密封圈并延伸至所述内胆内。进一步地,所述气氛感应器还与一个显示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氛感应器的检测端设有一个缓冲罩,所述缓冲罩包括与所述气氛感应器连接的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网格部,以及设于所述网格部上端的阻隔部。进一步地,所述阻隔部的上端设有导流凹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高温炉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高温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高温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高温炉中的缓冲罩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外壳10第一转动电机61气氛感应器80加强筋11第一转动齿轮62缓冲罩90内胆20第二转动机构70连接部91气管30第二转动电机71网格部92第一转动轴40换向齿轮72阻隔部93第二转动轴50第二转动齿轮73导流凹槽931第一转动机构60第四转动轴7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温炉,包括内胆20、外壳10以及设于所述外壳10一侧的进气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胆20上端的第一转动轴40、设于所述内胆20下端的第二转动轴50、与所述第二转动轴50连接的第一转动机构60、与所述外壳10连接的第二转动机构70,以及设于第二转动轴50内的气氛感应器80,所述气氛感应器80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转轴50内,其检测端延伸至所述内胆20内,所述第二转动轴50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内胆20的进口处,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气缸和气管30,所述气管30穿过所述第二转动轴50并延伸至所述内胆20内,所述气管30位于所述气氛感应器80的检测端的上侧。上述高温炉,通过气氛感应器80检测高温炉内的氧含量和碳含量,并通过将气管30设置在气氛感应器80的检测端的上侧,以防止检测结果受气管30进入的气体影响,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机构60包括设于所述外壳10下端第一转动电机61、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61连接的第一传动带(图未示出),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50下端的第一转动齿轮62,所述第一传动带还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62,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得转动齿轮62带动第二转动轴50转动,进而带动内胆20在外壳10内部转动,防止内胆20内的物体结坨,相应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在所述外壳10与所述第一转动轴40和所述第二转动轴50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轴承,以提高内胆20转动的平稳性。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机构70包括第二转动电机71、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71连接的第二传动带(图未示出)、设于外壳10一侧的换向齿轮72、设于所述换向齿轮72一侧的第二转动齿轮73,以及设有所述外壳左右两侧的第三转动轴(图未示出)和第四转动轴74,所述第四转动轴74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73,所述第二传动带还与所述换向齿轮72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使得内胆20沿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74转动,以将高温炉的上端转动至下端,方便加料。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胆20与所述第二转动轴50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图未示出),以起到密封的作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炉,包括内胆、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一侧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胆上端的第一转动轴、设于所述内胆下端的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的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第二转动机构,以及设于第二转动轴内的气氛感应器,所述气氛感应器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内,其检测端延伸至所述内胆内,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内胆的进口处,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气缸和气管,所述气管穿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并延伸至所述内胆内,所述气管位于所述气氛感应器的检测端的上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炉,包括内胆、外壳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一侧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内胆上端的第一转动轴、设于所述内胆下端的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的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第二转动机构,以及设于第二转动轴内的气氛感应器,所述气氛感应器一端设于所述第二转轴内,其检测端延伸至所述内胆内,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上端延伸至所述内胆的进口处,所述进气装置包括气缸和气管,所述气管穿过所述第二转动轴并延伸至所述内胆内,所述气管位于所述气氛感应器的检测端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下端第一转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连接的第一传动带,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下端的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带还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电机、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连接的第二传动带、设于外壳一侧的换向齿轮、设于所述换向齿轮一侧的第二转动齿轮,以及设有所述外壳左右两侧的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朝奎许朝勇
申请(专利权)人:盈锋志诚嘉精密五金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