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割设备及其外壳组件,该外壳组件包括底座、工作台和外壳。外壳包括平板和围板,该围板外设有内凹的开放腔,该开放腔对应于上料工位布置,通过开放腔便于用户从外界环境中上料。围板为中空结构,该围板远离工作台的端部密封地连接平板以形成与开放腔相间隔的密封腔,该密封腔对应于切割工位布置,以便于皮料在密封腔内集中处理,防止使用者伸入至密封腔内,从而提高切割设备的安全性,其中,密封腔与与开放腔相间隔,实现上料工位和切割工位的独立性,避免密封腔内的物质与外界直接接触和降低切割设备所排出的工作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割设备及其外壳组件
本技术涉及切割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切割设备及其外壳组件。
技术介绍
切割设备能够根据特定形状对皮料进行相对应的切割,被各企业广泛使用,其中,切割设备上设有工作台和切割机构,该切割机构沿特定形状所对应的轨迹移动,并依次对皮料切割。在相关技术中,皮料放置于工作台上,切割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中对应的切割工位,并位于工作台的上侧,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切割机构在开放环境中于切割工位处对皮料进行切割,而使用者需要将待切割的皮料从外界移动至工作台上,容易与切割机构接触,导致切割设备的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割设备及其外壳组件,以提高切割设备的安全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壳组件,包括:底座;工作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上料工位和切割工位;外壳,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包括平板和围板,该围板外设有内凹的开放腔,该开放腔对应于所述上料工位布置;所述围板为中空结构,该围板远离所述工作台的端部密封地连接所述平板以形成与所述开放腔相间隔的密封腔,该密封腔对应于所述切割工位布置。可选的,所述围板包括: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平板的周侧;及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向外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以形成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二侧板罩设于所述上料工位上。可选的,所述第二侧板背向所述平板的端面与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具有间隙。可选的,所述外壳还包括面板,该面板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布置,与所述工作台间隔布置;所述面板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的下侧壁处于所述工作台的表面的上方。可选的,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两区域传感器,两所述区域传感器相对布置;所述面板内凸设有供所述区域传感器安装的支架。可选的,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有信号灯,该信号灯上设有不同颜色的警报区,电连接所述区域传感器。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上开设有过孔;所述围板还包括开合门,该开合门相对所述过孔布置,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可选的,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以供观看的视窗口。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切割设备,包括切割机构和上述的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的密封腔容纳有所述切割机构。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实施例的切割设备及其外壳组件中,外壳包括平板和围板,该围板外设有内凹的开放腔,该开放腔对应于上料工位布置,通过开放腔便于用户从外界环境中上料。围板为中空结构,该围板远离工作台的端部密封地连接平板以形成与开放腔相间隔的密封腔,该密封腔对应于切割工位布置,以便于皮料在密封腔内集中处理,防止使用者伸入至密封腔内,从而提高切割设备的安全性,其中,密封腔与与开放腔相间隔,实现上料工位和切割工位的独立性,避免密封腔内的物质与外界直接接触和降低切割设备所排出的工作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切割设备100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切割设备100的斜视图。图3是本技术切割设备100的部分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切割设备100的内部结构图。图5是图4的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切割设备;1、外壳组件;11、底座;12、工作台;12a、上料工位;12b、切割工位;13、外壳;131、平板;132、围板;132a、开放腔;132b、密封腔;1321、第一侧板;1321a、过孔;1321b、视窗口;1322、第二侧板;1323、开合门;133、面板;1331、通孔;1332、支架;14、区域传感器;15、信号灯;2、切割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切割设备,切割设备能够根据特定形状对皮料进行相对应的切割,被各企业广泛使用,其中,切割设备上设有工作台和切割机构,该切割机构沿特定形状所对应的轨迹移动,并依次对皮料切割在相关技术中,皮料放置于工作台上,切割机构设置于工作台中对应的切割工位,并位于工作台的上侧,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切割机构在开放环境中于切割工位处对皮料进行切割,而使用者需要将待切割的皮料从外界移动至工作台上,容易与切割机构接触,导致切割设备的安全性较低。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切割设备100包括外壳组件1和切割机构2,该外壳组件1上安装有切割机构2,切割机构2用于对皮料进行切割处理。外壳组件1作为切割设备100的外层部件,包括底座11、工作台12和外壳13、两区域传感器14、信号灯15。底座11作为外壳组件1的支撑部件,位于外壳组件1的下部。工作台12安装于底座11上,用于支撑皮料。工作台12上设有上料工位12a和切割工位12b,该切割工位12b与上料工位12a相邻布置。其中,上料工位12a对应于皮料的上料工序,切割工位12b对应于皮料的切割工序,切割工位12b对应设置有切割机构2。具体的,工作台12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11上,并将处于上料工位12a上的皮料移动至切割工位12b。外壳13位于外壳组件1的上部,安装于底座11上,处于工作台12的上侧。外壳13可选的采用钢板。外壳13包括平板131和围板132,该平板131设置于围板132远离工作台12的端部,并与工作台12密封连接。围板132为中空结构。围板132外设有内凹的开放腔132a,该开放腔132a对应于上料工位12a布置,通过开放腔132a便于用户从外界环境中上料。可选的,开放腔132a的横截面呈锥盘状。开放腔132a的外侧壁作为围板132的外侧隔断层,避免围板132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接触。围板132远离工作台12的端部密封地连接平板131以形成与开放腔132a相间隔的密封腔132b,密封腔132b容纳有切割机构。密封腔132b对应于切割工位12b布置,以便于皮料在密封腔132b内集中处理,防止使用者伸入至密封腔132b内,从而提高切割设备100的安全性,其中,密封腔132b与与开放腔132a相间隔,实现上料工位12a和切割工位12b的独立性,避免密封腔132b内的物质与外界直接接触和降低切割设备100所排出的工作噪音。参阅图2和图3所示,围板132包括第一侧板1321、第二侧板1322和开合门1323。第一侧板1321设置于平板131的周侧。第一侧板1321上开设有过孔1321a和视窗口1321b,该视窗口1321b与过孔1321a间隔布置。开合门1323相对过孔1321a布置,可转动地连接第一侧板上,通过开合门1323相对于过孔1321a的打开和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工作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上料工位和切割工位;及/n外壳,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包括平板和围板,该围板外设有内凹的开放腔,该开放腔对应于所述上料工位布置;所述围板为中空结构,该围板远离所述工作台的端部密封地连接所述平板以形成与所述开放腔相间隔的密封腔,该密封腔对应于所述切割工位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工作台,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上料工位和切割工位;及
外壳,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包括平板和围板,该围板外设有内凹的开放腔,该开放腔对应于所述上料工位布置;所述围板为中空结构,该围板远离所述工作台的端部密封地连接所述平板以形成与所述开放腔相间隔的密封腔,该密封腔对应于所述切割工位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包括:
第一侧板,设置于所述平板的周侧;及
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向外延伸并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两端,以形成所述密封腔;所述第二侧板罩设于所述上料工位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背向所述平板的端面与所述工作台的表面具有间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面板,该面板相对于所述第二侧板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炜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爱玛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