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其结构包括移动轮、底座、第一斜杆、第二斜杆和第一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为解决建筑机械用升降机易产生晃动,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设计提出稳固装置的设计,由四个多级液压缸启动,进行上升,防尘套进行防护,实现了稳固的功能,达到不易产生晃动且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减少了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为解决建筑机械用升降机产生的震动力可能会造成施工困难问题,本设计提出减震柱的设计,由框架传来振动力,活动板下压,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依次下压,从而实现了多级减震的功能,达到可以进行减震,不会造成施工困难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用升降机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地上,有的需要施工的地方高度过高,工作人员不容易对其进行施工,所以需要用到升降机,工作人员站在升降机上,上升到需要施工的地方,对其进行施工,现有的机械用升降机,在上升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晃动幅度加大,存在安全隐患,且产生的震动力可能会造成施工困难,为此建筑机械用升降机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易产生晃动,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且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产生的震动力可能会造成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以解决现有的建筑机械用升降机易产生晃动,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且存在安全隐患以及产生的震动力可能会造成施工困难的问题,达到能够增加稳固性,使其不易产生晃动,不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以及可以进行减震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包括移动轮、底座、第一斜杆、第二斜杆、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三斜杆、第四斜杆、第一连接杆、第一液压机构、第五斜杆、第六斜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二液压机构、第七斜杆、第八斜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支撑板、防护栏和稳固装置,所述移动轮后端与底座前端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底座内部左端前侧通过第一固定杆与第一斜杆下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杆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二斜杆中部进行转动连接,且第一斜杆上端通过第三连接杆与第六斜杆下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杆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杆与底座内部右端前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二斜杆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五斜杆下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斜杆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杆与底座内部右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三斜杆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与第八斜杆下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斜杆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杆与底座内部左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四斜杆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三斜杆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机构设置在第二斜杆后端,所述第五斜杆上端通过第六连接杆与支撑板内部右端前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五斜杆中部通过第四连接杆与第六斜杆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斜杆上端通过第五连接杆与支撑板内部左端前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机构设置在第六斜杆后端,所述第七斜杆中部通过第四连接杆与第八斜杆中部进行转动连接,且第七斜杆上端通过第五连接杆与支撑板内部右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八斜杆上端通过第六连接杆与支撑板内部左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稳固装置上端,所述防护栏下端与支撑板上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稳固装置下端设置在底座上端四周边沿处,所述稳固装置由框架、安装槽、多级液压缸、减震柱、防尘套、安装板和液压缸连接线组成,所述框架上端与支撑板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框架下端,所述多级液压缸上端与减震柱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柱上端与安装槽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套内部与多级液压缸外部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上端与多级液压缸底端进行固定连接,且安装板下端与底座上端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连接线右端与多级液压缸左端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柱由连接头、活动板、减震本体、第一弹簧、第一连接板、第二弹簧、第二连接板和第三弹簧组成,所述连接头上端与安装槽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上端与连接头进行固定连接,且活动板外部与减震本体内部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减震本体外部下端与多级液压缸上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活动板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端与第一弹簧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上端与第一连接板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与第二弹簧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上端与第二连接板下端进行固定连接,且第三弹簧下端与减震本体内部底端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弹簧下端设置有垫片,且垫片厚度为4cm。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连接线左端、第一液压机构和第二液压机构均与外部液压泵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多级液压缸均设置有四个,且其均匀分布在框架下端四角处。进一步的,所述防尘套设置有四个,且其外部表面设置有折痕。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大小均一样,且其横截面直径均为5mm。进一步的,所述防尘套主要由铝箔制成。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均主要由弹簧钢制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建筑机械用升降机易产生晃动,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设计提出稳固装置的设计,由四个多级液压缸启动,进行上升,防尘套进行防护,实现了稳固的功能,达到不易产生晃动且提高装置的稳定性,减少了安全隐患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建筑机械用升降机产生的震动力可能会造成施工困难问题,本设计提出减震柱的设计,由框架传来振动力,活动板下压,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依次下压,从而实现了多级减震的功能,达到可以进行减震,不会造成施工困难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稳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板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减震柱结构示意图;图中:移动轮-1、底座-2、第一斜杆-3、第二斜杆-4、第一固定杆-5、第二固定杆-6、第三斜杆-7、第四斜杆-8、第一连接杆-9、第一液压机构-10、第五斜杆-11、第六斜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三连接杆-14、第二液压机构-15、第七斜杆-16、第八斜杆-17、第四连接杆-18、第五连接杆-19、第六连接杆-20、支撑板-21、防护栏-22、稳固装置-23、框架-231、安装槽-232、多级液压缸-233、减震柱-234、防尘套-235、安装板-236、液压缸连接线-237、连接头-2341、活动板-2342、减震本体-2343、第一弹簧-2344、第一连接板-2345、第二弹簧-2346、第二连接板-2347、第三弹簧-234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包括移动轮1、底座2、第一斜杆3、第二斜杆4、第一固定杆5、第二固定杆6、第三斜杆7、第四斜杆8、第一连接杆9、第一液压机构10、第五斜杆11、第六斜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三连接杆14、第二液压机构15、第七斜杆16、第八斜杆17、第四连接杆18、第五连接杆19、第六连接杆20、支撑板21、防护栏22和稳固装置23,移动轮1后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包括移动轮(1)、底座(2)、第一斜杆(3)、第二斜杆(4)、第一固定杆(5)、第二固定杆(6)、第三斜杆(7)、第四斜杆(8)、第一连接杆(9)、第一液压机构(10)、第五斜杆(11)、第六斜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三连接杆(14)、第二液压机构(15)、第七斜杆(16)、第八斜杆(17)、第四连接杆(18)、第五连接杆(19)、第六连接杆(20)、支撑板(21)和防护栏(22),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固装置(23),所述移动轮(1)后端与底座(2)前端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底座(2)内部左端前侧通过第一固定杆(5)与第一斜杆(3)下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杆(3)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杆(9)与第二斜杆(4)中部进行转动连接,且第一斜杆(3)上端通过第三连接杆(14)与第六斜杆(12)下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杆(4)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杆(6)与底座(2)内部右端前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二斜杆(4)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13)与第五斜杆(11)下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斜杆(7)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杆(6)与底座(2)内部右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三斜杆(7)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13)与第八斜杆(17)下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斜杆(8)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杆(6)与底座(2)内部左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四斜杆(8)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杆(9)与第三斜杆(7)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机构(10)设置在第二斜杆(4)后端,所述第五斜杆(11)上端通过第六连接杆(20)与支撑板(21)内部右端前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五斜杆(11)中部通过第四连接杆(18)与第六斜杆(12)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斜杆(12)上端通过第五连接杆(19)与支撑板(21)内部左端前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机构(15)设置在第六斜杆(12)后端,所述第七斜杆(16)中部通过第四连接杆(18)与第八斜杆(17)中部进行转动连接,且第七斜杆(16)上端通过第五连接杆(19)与支撑板(21)内部右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八斜杆(17)上端通过第六连接杆(20)与支撑板(21)内部左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1)设置在稳固装置(23)上端,所述防护栏(22)下端与支撑板(21)上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稳固装置(23)下端设置在底座(2)上端四周边沿处,所述稳固装置(23)由框架(231)、安装槽(232)、多级液压缸(233)、减震柱(234)、防尘套(235)、安装板(236)和液压缸连接线(237)组成,所述框架(231)上端与支撑板(21)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232)设置在框架(231)下端,所述多级液压缸(233)上端与减震柱(234)下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柱(234)上端与安装槽(232)内部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防尘套(235)内部与多级液压缸(233)外部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板(236)上端与多级液压缸(233)底端进行固定连接,且安装板(236)下端与底座(2)上端右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连接线(237)右端与多级液压缸(233)左端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机械用升降机,包括移动轮(1)、底座(2)、第一斜杆(3)、第二斜杆(4)、第一固定杆(5)、第二固定杆(6)、第三斜杆(7)、第四斜杆(8)、第一连接杆(9)、第一液压机构(10)、第五斜杆(11)、第六斜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三连接杆(14)、第二液压机构(15)、第七斜杆(16)、第八斜杆(17)、第四连接杆(18)、第五连接杆(19)、第六连接杆(20)、支撑板(21)和防护栏(22),特征在于:还包括稳固装置(23),所述移动轮(1)后端与底座(2)前端进行活动连接,所述底座(2)内部左端前侧通过第一固定杆(5)与第一斜杆(3)下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斜杆(3)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杆(9)与第二斜杆(4)中部进行转动连接,且第一斜杆(3)上端通过第三连接杆(14)与第六斜杆(12)下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斜杆(4)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杆(6)与底座(2)内部右端前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二斜杆(4)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13)与第五斜杆(11)下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三斜杆(7)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杆(6)与底座(2)内部右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三斜杆(7)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13)与第八斜杆(17)下端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四斜杆(8)下端通过第二固定杆(6)与底座(2)内部左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四斜杆(8)中部通过第一连接杆(9)与第三斜杆(7)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机构(10)设置在第二斜杆(4)后端,所述第五斜杆(11)上端通过第六连接杆(20)与支撑板(21)内部右端前侧进行滑动连接,且第五斜杆(11)中部通过第四连接杆(18)与第六斜杆(12)中部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六斜杆(12)上端通过第五连接杆(19)与支撑板(21)内部左端前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机构(15)设置在第六斜杆(12)后端,所述第七斜杆(16)中部通过第四连接杆(18)与第八斜杆(17)中部进行转动连接,且第七斜杆(16)上端通过第五连接杆(19)与支撑板(21)内部右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八斜杆(17)上端通过第六连接杆(20)与支撑板(21)内部左端后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1)设置在稳固装置(23)上端,所述防护栏(22)下端与支撑板(21)上端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稳固装置(23)下端设置在底座(2)上端四周边沿处,所述稳固装置(23)由框架(231)、安装槽(232)、多级液压缸(233)、减震柱(234)、防尘套(235)、安装板(236)和液压缸连接线(237)组成,所述框架(231)上端与支撑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天祥,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高谦机械产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