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摆力防坠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本技术涉及高空作业平台设备
,主要涉及一种抗摆力防坠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桅柱式作业平台是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具体是通过桅柱支撑作业平台同步升降,主要可分为单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双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多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固定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但是现有的市面上的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普遍存在稳定性差,偏摆大的通病,这些弊端严重限制了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的工作高度,因此市面上的桅柱式作业平台基本限制在26米以内,否则就会出线偏摆严重的情况,直接影响桅柱式作业平台的应用范围,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研制一种抗摆力防坠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抗摆力防坠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摆力防坠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有底座和设置在底座顶端凹槽内的桅柱组件,所述桅柱组件包括有依次设置在所述底座顶端凹槽内四个顶角处的第一桅柱、第二桅柱、第三桅柱和第四桅柱,所述第一桅柱和第二桅柱的两侧壁之间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呈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固定块,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对称设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三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二固定块,且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分别呈两两对称焊接在所述第一桅柱和第二桅柱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桅柱和第三桅柱、第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摆力防坠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有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顶端凹槽内的桅柱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柱组件(2)包括有依次设置在所述底座(1)顶端凹槽内四个顶角处的第一桅柱(21)、第二桅柱(22)、第三桅柱(23)和第四桅柱(29),所述第一桅柱(21)和第二桅柱(22)的两侧壁之间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所述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呈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固定块(261),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的上下两端对称设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三支撑杆(28),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28)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二固定块(281),且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61)和第二固定块(281)分别呈两两对称焊接在所述第一桅柱(21)和第二桅柱(22)的侧壁上;/n所述第一桅柱(21)和第三桅柱(23)、第二桅柱(22)和第四桅柱(29)的一侧上下两端之间均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框(24),每个所述固定框(24)的内壁上均焊接有多个固定件(25),多个所述固定件(25)呈并排等距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摆力防坠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包括有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顶端凹槽内的桅柱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柱组件(2)包括有依次设置在所述底座(1)顶端凹槽内四个顶角处的第一桅柱(21)、第二桅柱(22)、第三桅柱(23)和第四桅柱(29),所述第一桅柱(21)和第二桅柱(22)的两侧壁之间设有呈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所述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呈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一固定块(261),且所述第一支撑杆(26)和第二支撑杆(27)的上下两端对称设有呈水平设置的第三支撑杆(28),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28)的两端均焊接有第二固定块(281),且四个所述第一固定块(261)和第二固定块(281)分别呈两两对称焊接在所述第一桅柱(21)和第二桅柱(22)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桅柱(21)和第三桅柱(23)、第二桅柱(22)和第四桅柱(29)的一侧上下两端之间均对称安装有两个固定框(24),每个所述固定框(24)的内壁上均焊接有多个固定件(25),多个所述固定件(25)呈并排等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摆力防坠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4)由第一框体(241)和第二框体(242)组成,所述第一框体(241)的两端均开设有卡槽(2411),且所述第二框体(242)的两端一侧均焊接有卡块(2421),所述卡块(2421)与所述卡槽(2411)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摆力防坠桅柱式高空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桅柱组件(2)的顶端设有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的下表面焊接有电池箱(4),所述电池箱(4)的底部设有液压器(5),所述液压器(5)的底部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伟,徐春华,邹彩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伟利浦液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