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756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施工装置,包括第一辊轴、第二辊轴、引向轮、张力轮、导向轮、支杆、滑块、滑轨、传动轴、扭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竖直转动连接在支架内部,安装座上设置有前端面铰接有端门的外壳,引向轮和导向轮均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张力轮转动连接在支杆顶端,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内部,支杆底端贯穿滑轨顶端面,固定在滑块上,扭簧固定在外壳内部,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块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扭簧根据电缆线的释放速度,在拉拽速度较快时,防止电缆线因拉力过大而绷断,在拉拽速度较慢时,电缆线不会弯折,保证电缆线的施工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施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施工装置
,具体为一种电缆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有技术中线缆都是成捆的,而且重量大,在线缆铺设的过程中,都是由施工人员携带线缆进行移动和放线,增加了施工人员的劳动量,且工作效率也很低,同时由于线缆都是直线进行铺设的,所以在放线的过程中要保持线缆是直着放线的,这样才能节约人力,提高放线的效率。为此公开的文献CN209001478U提出了一种电缆施工装置,但缺点是施工人员在拖拽电缆的时候,无法保持电缆的张力,当电缆拉拽速度较快时,安装辊释放电缆线的速度如果跟不上,电缆线会受到距离的拉扯力,容易绷断,如果施工人员施工较慢时,电缆线会出现盈余,出现弯折,由于电缆线铺设过程中,需要保持直线铺设,弯折会影响铺设的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现提出一种电缆施工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施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系统性高,实用性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施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张力保持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座、安装座、照明灯、支架、安装辊、控制开关、把手、蓄电池、挡板、安装架、伸缩气缸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转动连接在底座下端面,所述安装座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支架设置在安装座上靠左侧位置,所述照明灯设置在支架上,所述伸缩气缸设置在安装座上靠右侧位置,所述安装架与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辊转动连接在安装架上,所述挡板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把手设置在挡板上,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把手上,所述控制开关分别与蓄电池及照明灯电性连接,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竖直转动连接在支架内部,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前端面铰接有端门的外壳,且外壳两侧均开设有供电缆线本体穿过的通口,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引向轮、张力轮、导向轮和张力保持机构,所述引向轮和导向轮均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所述张力保持机构包括支杆、滑块、滑轨、传动轴、扭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张力轮转动连接在支杆顶端,所述滑轨设置在外壳内部,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轨内部,所述支杆底端贯穿滑轨顶端面,固定在滑块上,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在外壳内部,所述扭簧固定在外壳内部,所述扭簧套设于传动轴外表面,且扭簧内壁与传动轴环形侧面紧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在传动轴上,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块上。优选的,所述万向轮设有四组,四组所述万向轮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下端面四个棱角处。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储存抽屉。优选的,所述挡板为L型机构,所述安装辊位于挡板下侧。优选的,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优选的,所述引向轮、张力轮和导向轮三者呈等腰三角形结构排布。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太阳能光伏板、逆变器和充电器,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设置在挡板上,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导线与逆变器连接,所述逆变器通过导线与充电器连接,所述充电器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上焊接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端与安装辊固定连接,且电动机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电机减速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保证电缆线本体铺设时的方向性;2、本技术通过引向轮、张力轮、导向轮、支杆、滑块、滑轨、传动轴、扭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该设计通过扭簧根据电缆线的释放速度,调整张力轮的位置,进而调整电缆线的张力,在拉拽速度较快时,防止电缆线因拉力过大而绷断,在拉拽速度较慢时,电缆线不会弯折,保证电缆线的施工效果。3、本技术通过太阳能光伏板、逆变器和充电器,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至蓄电池内部储存,加以利用,节约了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张力保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蓄电池充电流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底座;2.安装座;3.第一辊轴;4.第二辊轴;5.照明灯;6.支架;7.外壳;8.电缆线本体;9.安装辊;10.太阳能光伏板;11.逆变器;12.控制开关;13.把手;14.充电器;15.蓄电池;16.挡板;17.安装架;18.伸缩气缸;19.储存抽屉;20.万向轮;71.引向轮;72.张力轮;73.导向轮;74.张力保持机构;741.支杆;742.滑块;743.滑轨;744.传动轴;745.扭簧;746.第一连杆;747.第二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施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张力保持机构74,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座1、安装座2、照明灯5、支架6、安装辊9、控制开关12、把手13、蓄电池15、挡板16、安装架17、伸缩气缸18和万向轮20,所述万向轮20转动连接在底座1下端面,所述安装座2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支架6设置在安装座2上靠左侧位置,所述照明灯5设置在支架6上,所述伸缩气缸18设置在安装座2上靠右侧位置,所述安装架17与伸缩气缸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辊9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7上,所述挡板16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把手13设置在挡板16上,所述控制开关12设置在把手13上,所述控制开关12分别与蓄电池15及照明灯5电性连接,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所述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竖直转动连接在支架6内部,所述安装座2上设置有前端面铰接有端门的外壳7,且外壳7两侧均开设有供电缆线本体8穿过的通口,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引向轮71、张力轮72、导向轮73和张力保持机构74,所述引向轮71和导向轮73均转动连接在外壳7内部,所述张力保持机构74包括支杆741、滑块742、滑轨743、传动轴744、扭簧745、第一连杆746和第二连杆747,所述张力轮72转动连接在支杆741顶端,所述滑轨743设置在外壳7内部,所述滑块742滑动连接在滑轨743内部,所述支杆741底端贯穿滑轨743顶端面,固定在滑块742上,所述传动轴744转动连接在外壳7内部,所述扭簧745固定在外壳7内部,所述扭簧745套设于传动轴744外表面,且扭簧745内壁与传动轴744环形侧面紧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746的一端固定在传动轴744上,所述第一连杆746的另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施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导向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座(1)、安装座(2)、照明灯(5)、支架(6)、安装辊(9)、控制开关(12)、把手(13)、蓄电池(15)、挡板(16)、安装架(17)、伸缩气缸(18)和万向轮(20),所述万向轮(20)转动连接在底座(1)下端面,所述安装座(2)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支架(6)设置在安装座(2)上靠左侧位置,所述照明灯(5)设置在支架(6)上,所述伸缩气缸(18)设置在安装座(2)上靠右侧位置,所述安装架(17)与伸缩气缸(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辊(9)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7)上,所述挡板(16)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把手(13)设置在挡板(16)上,所述控制开关(12)设置在把手(13)上,所述控制开关(12)分别与蓄电池(15)及照明灯(5)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所述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竖直转动连接在支架(6)内部,所述安装座(2)上设置有前端面铰接有端门的外壳(7),且外壳(7)两侧均开设有供电缆线本体(8)穿过的通口,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引向轮(71)、张力轮(72)、导向轮(73)和张力保持机构(74),所述引向轮(71)和导向轮(73)均转动连接在外壳(7)内部,所述张力保持机构(74)包括支杆(741)、滑块(742)、滑轨(743)、传动轴(744)、扭簧(745)、第一连杆(746)和第二连杆(747),所述张力轮(72)转动连接在支杆(741)顶端,所述滑轨(743)设置在外壳(7)内部,所述滑块(742)滑动连接在滑轨(743)内部,所述支杆(741)底端贯穿滑轨(743)顶端面,固定在滑块(742)上,所述传动轴(744)转动连接在外壳(7)内部,所述扭簧(745)固定在外壳(7)内部,所述扭簧(745)套设于传动轴(744)外表面,且扭簧(745)内壁与传动轴(744)环形侧面紧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746)的一端固定在传动轴(744)上,所述第一连杆(74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747)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4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滑块(74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施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和导向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底座(1)、安装座(2)、照明灯(5)、支架(6)、安装辊(9)、控制开关(12)、把手(13)、蓄电池(15)、挡板(16)、安装架(17)、伸缩气缸(18)和万向轮(20),所述万向轮(20)转动连接在底座(1)下端面,所述安装座(2)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支架(6)设置在安装座(2)上靠左侧位置,所述照明灯(5)设置在支架(6)上,所述伸缩气缸(18)设置在安装座(2)上靠右侧位置,所述安装架(17)与伸缩气缸(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辊(9)转动连接在安装架(17)上,所述挡板(16)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把手(13)设置在挡板(16)上,所述控制开关(12)设置在把手(13)上,所述控制开关(12)分别与蓄电池(15)及照明灯(5)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还包括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所述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竖直转动连接在支架(6)内部,所述安装座(2)上设置有前端面铰接有端门的外壳(7),且外壳(7)两侧均开设有供电缆线本体(8)穿过的通口,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引向轮(71)、张力轮(72)、导向轮(73)和张力保持机构(74),所述引向轮(71)和导向轮(73)均转动连接在外壳(7)内部,所述张力保持机构(74)包括支杆(741)、滑块(742)、滑轨(743)、传动轴(744)、扭簧(745)、第一连杆(746)和第二连杆(747),所述张力轮(72)转动连接在支杆(741)顶端,所述滑轨(743)设置在外壳(7)内部,所述滑块(742)滑动连接在滑轨(743)内部,所述支杆(741)底端贯穿滑轨(743)顶端面,固定在滑块(742)上,所述传动轴(744)转动连接在外壳(7)内部,所述扭簧(745)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弈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