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用施救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20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急用施救工具,包括抛投棒、拉绳,所述抛投棒包括设有密闭内腔的空心棒体、包裹在空心棒体外的具有浮力的泡沫材料层,以及粘贴在泡沫材料层的警示反光膜,所述空心棒体的中段连接一用于连接拉绳的绳套圈,所述绳套圈位于抛投棒外侧,所述拉绳一端固定连接在绳套圈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自锁挂钩。该施救工具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也简单快捷。其可随身携带,适用于溺水、摔落等多种应急施救时施救人员无法到达的应急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用施救工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救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应急用施救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掉下山崖的人,施救者可以通过放下绳索给与施救,但对于落水的人,采用抛扔绳索施救就不现实,因为绳索落入水中后,会快速下沉,落水者基本上无法抓住绳索被救。虽然,通常船上都准备有救生圈,但是,由于救生圈的体积较大,抛投的距离通常不远,对于不会游泳的落水者的被救概率也通常较低,同时由于救生圈的截面也较大,落水者在挣扎过程中通过手掌抓牢救生圈的机会也不多,导致不会游泳的落水者被救生还的机会不大。并且,毕竟救生圈的价格相对较贵,通常的江河湖泊以及水库、水塘沿岸都没有放置救生圈这样的施救工具,一旦有人尤其是不会游泳者落水,在附近无会水人员的情况下,落水者几乎不能被救生还,导致每年常常有妇女、儿童落入江河湖泊以及水库、水塘无法及时施救溺水而亡的事件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急用施救工具,它体积小,抛得远,可随身携带,使用简便快捷,造价低,适用的范围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急用施救工具,包括抛投棒、拉绳,所述抛投棒包括设有密闭内腔的空心棒体、包裹在空心棒体外的具有浮力的泡沫材料层,以及粘贴在泡沫材料层的警示反光膜,所述空心棒体的中段连接一用于连接拉绳的绳套圈,所述绳套圈位于抛投棒外侧,所述拉绳一端固定连接在绳套圈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自锁挂钩。所述抛投棒的直径为3.5-4.5cm,长25-30cm。所述抛投棒的重量为200-300克。所述绳套圈的直径为8-10cm。所述拉绳的长度为10-20m。所述空心棒体的两端孔口分别用堵头密封,使空心棒体形成密闭的内腔。所述空心棒体为塑料材料制作成型。所述抛投棒,以及固定连接在绳套圈上的拉绳放置在一个外筒内,外筒的两端筒口分别用筒盖盖住。所述筒盖上固定连接开盖拉带。所述外筒、筒盖均为塑料材料制作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抛投棒、拉绳,所述抛投棒包括设有密闭内腔的空心棒体、包裹在空心棒体外的具有浮力的泡沫材料层,以及粘贴在泡沫材料层的警示反光膜,所述空心棒体的中段连接一用于连接拉绳的绳套圈,所述绳套圈位于抛投棒外侧,所述拉绳一端固定连接在绳套圈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自锁挂钩。由于抛投棒的空心棒体为空心结构,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浮力,并且泡沫材料层也具有浮力,抛出的抛投棒可浮在水面上便于溺水者寻找。而且抛投棒的直径为3.5-4.5cm,长25-30cm,适合被救者用手掌抓牢。抛投棒的重量为200-300克,此重量相对较轻,使施救者能够将抛投棒抛投到较远的距离,使施救的范围更大,有利于远距离落水者被救。该施救工具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也简单方便。即可随身携带,也可作为江河湖泊以及水库、水塘沿岸的公益设施,还可作为船上的施救工具,适用于对落水者的应急施救。可提高施救的成功机率,降低了远距离施救的难度,争取了最佳施救时间。而且,抛投棒的泡沫材料层还具有防滑的功能,在雨天或水环境中施救的时候,更有利于待救人员抓紧抛投棒,避免了在施力拉取的时候发生打滑的情况。同时,泡沫材料层贴的警示反光膜具有警示抛投棒具体位置的作用,更有利于待救人员的抓取。所述抛投棒,以及固定连接在绳套圈上的拉绳放置在一个外筒内,外筒的两端筒口分别用筒盖盖住。通过外筒对抛投棒的收纳,形成了对抛投棒的保护。便于携带和放置,并且筒盖上固定连接开盖拉带,通过开盖拉带能快速将筒盖的打开或破坏,使抛投棒能够快速取出,以最快时间对落水者施救,争取最佳施救时间。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泡沫材料层、空心棒体、堵头配合的示意图;图3为抛投棒、拉绳置于外筒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为筒盖,1-1为开盖拉带,2为抛投棒,3为拉绳,4为外筒,5为自锁挂钩,6为警示反光膜,7为泡沫材料层,8为绳套圈,9为空心棒体,9-1为内腔,10为堵头。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一种应急用施救工具,包括抛投棒2、拉绳3,所述抛投棒2包括设有密闭内腔的空心棒体9、包裹在空心棒体9外的具有浮力的泡沫材料层7,以及粘贴在泡沫材料层7的警示反光膜6。所述空心棒体9为塑料材料制作成型,塑料的重量轻,更有利于随身携带,也有利于抛投棒2浮在水面上。所述空心棒体9的两端孔口分别用堵头10密封,使空心棒体9形成密闭的内腔9-1。空心棒体9的制作简单,在普通的筒体两端堵上堵头10即可,空心棒体9的制作成本低。所述空心棒体9与泡沫材料层7的长度相同,所述警示反光膜6环绕泡沫材料层7贴有多条,且并未全覆盖泡沫材料层7的外表面。所述空心棒体9的中段连接一用于连接拉绳3的绳套圈8,所述绳套圈8位于抛投棒2外侧。所述绳套圈8的直径为8-10cm,该直径可保证待救者的手能套进去,并且套在手腕上后也不易脱出。所述绳套圈8由绳索制作而成,绳套圈8通过绳索缠绕套在空心棒体9的中段。所述拉绳3一端固定连接在绳套圈8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自锁挂钩5。自锁挂钩5不仅可供施救者抓取,防止使用时拉绳3脱离手,还具有连接的作用。使用时通过自锁挂钩5挂在施救者身上,防止脱绳的情况出现,也可将拉绳3勾在附近的固定物上,防止拉绳滑落。并且,在远距离施救时还可使用多个该施救工具,通过自锁挂钩5将多个施救工具依次连接起来即可,由此便可增大施救距离,为施救提供了便利。自锁挂钩5连接另一施救工具时,可挂在另一施救工具的绳套圈8上,或者也可挂在另一施救工具的自锁挂钩上。所述抛投棒2的直径为3.5-4.5cm,长25-30cm,该尺寸的抛投棒2可便于待救者的握取。所述抛投棒2的重量为200-300克,该重量的抛投棒2能够抛投到更远的距离,可保证其抛出的距离范围更大。所述拉绳3的长度为10-20m,该长度既便于收纳,也能满足一般距离的施救。所述抛投棒2以及固定连接在绳套圈8上的拉绳3放置在一个外筒4内,外筒4的两端筒口分别用筒盖1盖住。通过外筒4对抛投棒2的收纳,避免了拉绳3打结的情况,形成了对抛投棒2的保护。放置时,可将拉绳3缠绕在抛投棒2上再放进外筒4的腔内,或者也可将拉绳3盘绕在外筒4的腔内,让抛投棒2放置在盘绕的拉绳3圈内。所述外筒4、筒盖1均为塑料材料制作成型,塑料的重量轻,有利于携带,外筒4与筒盖1的制作也简单。所述筒盖1上固定连接开盖拉带1-1,取抛投棒2时,直接拉动开盖拉带1-1便可打开筒盖1,开盖拉带1-1更便于筒盖1的打开,更有利于紧急情况下抛投棒2的迅速取出。该施救工具的结构简单,其制作所需的原材料获取容易,制作成本低。普通人员均可使用,可随身携带,使用简单快捷。使用时,一旦有人落水,施救者用手抓紧拉绳3有自锁挂钩5的一端,或者将自锁挂钩5固定在就近的固定物上,再用力向落水者抛出抛投棒2。落水者用手抓牢抛投棒2,还可将手穿过绳套圈8使绳套圈8套在手腕上,再用手抓紧抛投棒2。施救者就可通过拉绳3用力将落水者拉倒岸边,使落水者获救。即使在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急用施救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抛投棒(2)、拉绳(3),所述抛投棒(2)包括设有密闭内腔的空心棒体(9)、包裹在空心棒体(9)外的具有浮力的泡沫材料层(7),以及粘贴在泡沫材料层(7)的警示反光膜(6),所述空心棒体(9)的中段连接一用于连接拉绳的绳套圈(8),所述绳套圈(8)位于抛投棒(2)外侧,所述拉绳(3)一端固定连接在绳套圈(8)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自锁挂钩(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用施救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抛投棒(2)、拉绳(3),所述抛投棒(2)包括设有密闭内腔的空心棒体(9)、包裹在空心棒体(9)外的具有浮力的泡沫材料层(7),以及粘贴在泡沫材料层(7)的警示反光膜(6),所述空心棒体(9)的中段连接一用于连接拉绳的绳套圈(8),所述绳套圈(8)位于抛投棒(2)外侧,所述拉绳(3)一端固定连接在绳套圈(8)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一自锁挂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用施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投棒(2)的直径为3.5-4.5cm,长25-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用施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投棒(2)的重量为200-300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用施救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绳套圈(8)的直径为8-10cm。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洪军贺南菘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顺坤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