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系统及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定位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系统及自主式水下航行器。
技术介绍
目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水下导航定位技术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UnderwaterVehicles,AUV)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AUV具有活动范围大、机动性好、安全灵活、智能化、隐蔽性好等优点,目前是水下航行器的主要发展方向。AUV顺利完成任务,达到预定使命要求,离不开水下导航定位技术的有力支持,水下导航定位技术是促使AUV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与水面以上导航相比,水下导航辅助信息源少、环境十分复杂,因此水下导航定位难度相对更大。随着现代水下各方面需求的复杂多样化,尤其是水下作战样式逐渐向无人化、智能化、编队化等方向发展,对AUV的自主控制、远程续航及隐蔽长航时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AUV必须具有自主、精确的水下长航时、长航程的导航定位能力。目前常用的水下导航定位手段有:惯性导航、水声定位及海洋物理场匹配导航等。(1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包括:/n步骤一,利用SINS导航技术获取载体的姿态、速度、位置相关信息,并利用DVL导航技术获取外部速度信息,同时利用AST导航技术获取外部位置信息;/n步骤二,利用滤波算法将获取到的载体的姿态、速度、位置相关信息、外部速度信息、外部位置信息进行融合,并输出融合后的导航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包括:
步骤一,利用SINS导航技术获取载体的姿态、速度、位置相关信息,并利用DVL导航技术获取外部速度信息,同时利用AST导航技术获取外部位置信息;
步骤二,利用滤波算法将获取到的载体的姿态、速度、位置相关信息、外部速度信息、外部位置信息进行融合,并输出融合后的导航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利用DVL获取外部速度信息的方法包括:
(1)单波束配置测速,
发射声波频率为f0,其速度为c,AUV沿水平方向航行,速度记为vx;
根据多普勒效应,在P点处接收到的频率为:
在O'点处接受到的频率为:
DVL接收频率减发射频率即多普勒频移:
fd=f2-f0;
vx在水中的传递速度远远小于c,α≈α',式简化为:
f0,α,c已知数,求出DVL的频移计算出相应的速度:
(2)双波束Janus配置测速:沿艏部方向波束的频率为:
艉部方向的频率为:
fr1和fr2是DVL艏部和艉部方向的接受频率,计算出多普勒频移为:
得到双波束配置情况下的航行器速度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利用DVL获取外部速度信息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四波束Janus配置测速,在水下航行器的左右侧分别各添加一个发射器,构成四波束多普勒配置,航速为:
fd13,fd24为x和y方向的多普勒频移,计算航行器速度为:
根据多普勒的fd13和fd24计算出偏流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下组合导航信息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AST导航技术获取外部位置信息的方法包括:
AST位于P点,坐标为(x,y,z),USBL到AST的矢径为的方向余弦为:
式中θx为与x正向轴的夹角;θy为与y正向轴的夹角;θz为与z正向轴的夹角;得USBL定位公式:
x=rcosθx,y=rcosθy,z=rcosθz;
式中,r=cs·ts/2表示USBL到测量目标的斜距;cs表示水中声速,ts为声信号在水中的双程传播时延;θx、θy由USBL两轴上的阵元进行方位估计得到;θx、θy和θz满足如下关系式
cos2θx+cos2θy+cos2θz=1;
当USBL的位置准确已知时,通过USBL与AST之间进行问答,并通过USBL对AST进行方位估计求解获取AST的位置;当AST的位置准确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兵,李鼎,林恩凡,许江宁,吴苗,何泓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