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坡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673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6
本申请涉及一种滑坡治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工程地质测绘;S2、工程地质勘察;S3、地质分析;S4、勘查质量评估;步骤S4中防滑结构包括多个锚固于稳定岩层的防滑桩以及多个设置于防滑桩朝向滑坡高端一侧的斜拉桩,所述斜拉桩呈倾斜设置且其下端固定连接于稳定岩层,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所述防滑桩顶部连接有挡土墙,所述防滑桩为钢筋混凝土桩,相邻所述防滑桩的间距为其直径的3~5倍。本申请具有滑坡治理相对较为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坡治理方法
本申请涉及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滑坡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滑坡是边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给道路安全到来隐患。诱发滑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边坡岩土体的地质构造和物理力学性质是决定其稳定性的内因,降雨、地下水位变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是影响边坡稳定的外因,滑坡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注浆形成连接滑坡和边坡的桩柱,是常用的滑坡治理方法。现有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l03233473B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高聚物多棱桩注浆方法,实施步骤如下:在滑坡一侧布置桩位;制作多棱钻具,在桩位处钻注浆孔;在注浆孔内安装注浆管,通过高聚物提升注浆,形成桩柱,桩柱连接滑坡与边坡,以此固定滑坡。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滑坡治理的稳定性不佳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滑坡治理的稳定性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滑坡治理方法。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滑坡治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工程地质测绘:对滑坡区域进行实地量测,收集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结构类型的数据,并根据数据以及国家坐标系测绘滑坡所在区域的地质模型,根据地质模型判断易发滑坡区域和影响公路以及居民区的为重点勘察区域; S2、工程地质勘察:针对重点勘察区域采用钻探工艺取样以勘察区域内的岩土结构特征,钻探工艺采用无水干钻、跟管钻进和单动双管工艺,松散体与岩土接触面、强风化基岩底界面均采用无泵取芯或小水量钻进,岩芯采取率滑体>75%,滑床>85%,滑带>90%,全孔取芯钻探钻进的回次进尺小于2m,近岩土体分界段层面处的回次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工程地质测绘:对滑坡区域进行实地量测,收集滑坡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结构类型的数据,并根据数据以及国家坐标系测绘滑坡所在区域的地质模型,根据地质模型判断易发滑坡区域和影响公路以及居民区的为重点勘察区域;S2、工程地质勘察:针对重点勘察区域采用钻探工艺取样以勘察区域内的岩土结构特征,钻探工艺采用无水干钻、跟管钻进和单动双管工艺,松散体与岩土接触面、强风化基岩底界面均采用无泵取芯或小水量钻进,岩芯采取率滑体>75%,滑床>85%,滑带>90%,全孔取芯钻探钻进的回次进尺小于2m,近岩土体分界段层面处的回次进尺范围控制在0.3~0.5m;S3、地质分析:针对步骤S2中取样的样品进行大面积剪切试验、土体的大重度试验和钻孔抽水试验,以分析滑坡区域的岩土结构;S4、勘查质量评估:根据步骤S3中实验结果确定不同滑坡区域的地层岩性,确定岩土离散性大以及软弱滑面所在区域,并将岩土离散型大以及软弱画面所在区域确定为不稳定区域;S5:在不稳定区域设置防滑结构;步骤S5中防滑结构包括多个锚固于稳定岩层的防滑桩(1)以及多个设置于防滑桩(1)朝向滑坡高端一侧的斜拉桩,所述斜拉桩呈倾斜设置且其下端固定连接于稳定岩层,位于同一高度的多个所述防滑桩(1)顶部连接有挡土墙(11),所述防滑桩(1)为钢筋混凝土桩,相邻所述防滑桩(1)的间距为其直径的3~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滑桩(1)的顶部设置有包覆于滑坡地表的防滑网(2),所述防滑网(2)的上侧和侧部边沿通过锚杆锚固于稳定岩层,所述防滑网(2)通过可调节其绷紧程度的调节组件(3)连接于防滑桩(1)内部的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坡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调节件(31)和将防滑网(2)的网绳连接于调节件(31)的固定件(32),所述调节件(31)包括连接于防滑桩(1)内钢筋的调节螺杆一(311)、与防滑网(2)的网绳连接的调节螺杆二(312)和调节螺管,所述调节螺管包括连接环一(313)以及两个分别螺纹连接于调节螺杆一(311)和调节螺杆二(312)的螺管一(314),两个所述螺管一(314)同中心轴线且相向端均固定连接于连接环一(313),两个所述螺管一(314)外壁呈正六棱柱状结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万楚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