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岩撑及应用其的支护治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673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6
本申请涉及一种危岩撑及应用其的支护治理方法,涉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支撑危岩体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支撑柱、多根横向设置且固定于多根支撑柱的拉结杆以及多根拉结锚杆,所述支撑柱的一端锚入母岩的基脚,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抵接危岩体靠近临空面的一侧,多根所述支撑柱抵接危岩体的一端朝向临空面内侧倾斜,所述拉结锚杆的一端锚固于母岩中,所述拉结锚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本申请具有改善危岩体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岩撑及应用其的支护治理方法
本申请涉及地质灾害防治
,尤其是涉及一种危岩撑及应用其的支护治理方法。
技术介绍
危岩体是潜在的崩塌体,其因在陡峭边坡上被结构面切割而构成。参照图1,为常见的坠落式危岩体,危岩体1位于母岩11的顶部位置,且在竖直方向上与母岩11的基脚位置之间形成临空面12。危岩体1在被破坏之前,与母岩11连接在一起,在受重力、风化以及应力等各种作用下,逐渐与母岩11脱离,发生坠落。对于这类危岩体,相关技术的治理方式是在临空面垂直加设立柱,以对危岩体形成支撑,减少危岩体坠落或倾倒的几率。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地形复杂地区,对于该类坠落式危岩体的治理,并非所有的临空面都可以形成理想的可以供加设垂直立柱的空间,因而施工时,需要对母岩11的基脚位置开挖,以增大临空面,便于加设垂直立柱,导致加大工作量的同时,对原本就形成危岩的山体更加不利,治理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危岩体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危岩撑及应用其的支护治理方法。第一方面,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岩撑,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危岩体(1)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支撑柱(2)、多根横向设置且固定于多根支撑柱(2)的拉结杆(3)以及多根拉结锚杆(4),所述支撑柱(2)的一端锚入母岩(11)的基脚,所述支撑柱(2)的另一端抵接危岩体(1)靠近临空面(12)的一侧,多根所述支撑柱(2)抵接危岩体(1)的一端朝向临空面(12)内侧倾斜,所述拉结锚杆(4)的一端锚固于母岩(11)中,所述拉结锚杆(4)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柱(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岩撑,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危岩体(1)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多根竖向设置的支撑柱(2)、多根横向设置且固定于多根支撑柱(2)的拉结杆(3)以及多根拉结锚杆(4),所述支撑柱(2)的一端锚入母岩(11)的基脚,所述支撑柱(2)的另一端抵接危岩体(1)靠近临空面(12)的一侧,多根所述支撑柱(2)抵接危岩体(1)的一端朝向临空面(12)内侧倾斜,所述拉结锚杆(4)的一端锚固于母岩(11)中,所述拉结锚杆(4)的另一端固定于支撑柱(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岩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包括固定杆(21)和伸缩杆(22),所述固定杆(21)的一端锚入母岩(11)的基脚,所述固定杆(21)的另一端与伸缩杆(22)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伸缩杆(2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垫板(221),所述垫板(221)抵接危岩体(1)靠近临空面(1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岩撑,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拉结杆(3)两端的多根所述支撑柱(2)抵接危岩体(1)的一端朝向拉结杆(3)长度方向向外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岩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岩(11)的基脚和危岩体(1)之间设置有支撑墙(5),所述支撑柱(2)、拉结杆(3)以及拉结锚杆(4)位于支撑墙(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危岩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5)背离母岩(11)竖直段的一侧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多个台阶,在水平方向上,靠近母岩(11)基脚处的所述支撑墙(5)形成的宽度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危岩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蛟蔡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