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坡防护
,尤其是一种黄土地区边坡防护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黄土沟壑分布广泛,现有的护坡主要是在坡面进行格构梁防护,在坡面设置菱形、矩形或者人字形的格构梁,从而对坡面进行固坡,从而防止坡面水土流失。而这种技术手段要采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形成混凝土防护,并采用抗滑桩或挡墙形式辅助防护;因此一般需要对坡段坡面采用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处理;滑坡主滑地段浆砌石挡土墙、抗滑桩、抗滑锚杆(锚索),这种方式的成本高,尤其是在山区交通不便,常常给施工带来极大不方便。而上述的技术手段基本沿用治理膨胀土边坡的方法。黄土和膨胀土具有较大的区别,黄土基质是不存在向外的膨胀力,其在斜坡上张力表现是自身的自持力,黄土的粘性比膨胀土的粘性大,遇水时自持力会降低,因此会形成下滑。且黄土边坡的治理与黄土路基也具有非常大的差异,黄土路基可以利用黄土的粘性可以将黄土与水泥构成的混合砂浆进行夯实,但是在边坡治理中,采用夯实表面的做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黄土边坡上构建第一黄土混合防护层,该第一黄土混合防护层用于改进黄土的粘性以及黄土边坡的自持力;/n柔性防渗层,该柔性防渗层铺设在第一黄土混合防护层上,/n设置在所述柔性防渗层的用于粘结的混合粘结层,/n设置在所述混合粘结层上的纤维网格,所述纤维网格用于增强所述柔性防渗层的支撑强度,/n锚固板,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在所述纤维网格上,用于对所述纤维网格和所述柔性防渗层的综合固定,/n在所述纤维网格的上端设置有格构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黄土边坡上构建第一黄土混合防护层,该第一黄土混合防护层用于改进黄土的粘性以及黄土边坡的自持力;
柔性防渗层,该柔性防渗层铺设在第一黄土混合防护层上,
设置在所述柔性防渗层的用于粘结的混合粘结层,
设置在所述混合粘结层上的纤维网格,所述纤维网格用于增强所述柔性防渗层的支撑强度,
锚固板,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在所述纤维网格上,用于对所述纤维网格和所述柔性防渗层的综合固定,
在所述纤维网格的上端设置有格构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渗层采用防渗防火土工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网格由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中的一种编织成的多个拼接成型的纤维网单元,所述锚固板设置在所述纤维网单元的重合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板包括上下规格相同的下定位组件以及上固定组件,
所述下定位组件包括在下定位板和在下定位板上设置有下阻尼橡胶层,
所述上固定组件包括上固定板和在上固定板下设置有上阻尼橡胶层,
所述纤维网格固定在所述下阻尼橡胶层和上阻尼橡胶层之间,
土钉穿过所述斜孔并穿过混合粘结层、柔性防渗层以及第一黄土混合防护层固定在黄土边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板中间设置有锚孔,在锚孔周向的斜孔,所述斜孔基于锚孔的孔径轴线向外倾斜30~4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孔内设置有锚杆,锚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混合粘结层、柔性防渗层以及第一黄土混合防护层固定在黄土边坡内,所述锚杆的另一端穿过锚固板并由固定在锚固板上方锚具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梁为黄土水泥浆构成的边坡支护梁。
8.一种用于黄土地区的柔性面层支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黄土边坡进行整理:将黄土边坡进行整平,使得黄土边坡大致沿边坡表面呈斜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迪,南亚林,张辉,韩晓雷,张鹏,秦仕伟,刘魁,刘衡,王馨,宋学庆,田超,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信息产业部电子综合勘察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